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探究

2016-03-10 09:03唐国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痛风性方剂

唐国亮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探究

唐国亮

目的探索及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诊断与患者症状进行辨证分型且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囊、骨质、软骨与其他组织中导致的炎症反应及病损症状[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医疗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故选取本科室接收的患痛风性关节炎的4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状况采用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及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室2014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患痛风性关节炎的80例患者,入组标准:①80例患者均满足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②均无合并严重脑、心、肝及肾等器官性疾病的患者;③均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者;④均无具有过敏史的患者;⑤临床资料均完善;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8.14±9.85)岁;病程3 d~19年,平均病程(2.75±5.42)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8.62±10.15)岁;病程5 d~20年,平均病程(2.91±5.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确诊后行常规西药治疗,主要为给予1mg秋水仙碱口服用药治疗,每隔2 h用药1次,注意用量<8mg/d,直至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方可停药,服药过程中如果其产生显著的胃肠道反应或无明显疗效可改为给予非甾体类药物用药。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患者确诊后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联合用药治疗,主要为按照患者的中医诊断与患者症状进行辨证分型且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具体包括:①湿热壅盛型患者采用以下方剂治疗,组成包括:薏苡仁15 g,山栀子、车前草、元胡、黄柏、苍术及牛膝等药各10 g;②痰瘀阻络型患者采用以下方剂治疗,组成包括:白芍、茯苓等药各15 g,牛膝、虎杖、桃仁及川穹等药各10 g,红花、制大黄等药各6 g;③寒湿阻络型患者采用以下方剂治疗,组成包括:茯苓15 g,独活、牛膝、泽泻、桂枝、元胡、仙灵脾、木瓜、苍术等药各10 g;④肝肾阴虚型患者采用以下方剂治疗,组成包括:茯苓、淮山、生地等药各15 g,木瓜、牛膝、菟丝子、女贞子、丹皮、山萸肉、枸杞等药各10 g。以上中药方剂均混合水煎取汁,1剂/d,分早、晚2次口服用药治疗。1个疗程为2周,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 疼痛评分标准 通过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标准:0分:无痛;1~3分:存在轻度疼痛,能够正常工作与生活;4~6分:基本可正常生活,但会对工作造成影响;7~9分:存在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10分:有剧烈的疼痛症状,无法正常生活。

1.4 疗效评估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标准[2,3]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评估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的血沉、血尿酸值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为正常;②好转: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疼痛与肿胀表现均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血尿酸值及CRP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7.18±1.63 3.58±1.13ab对照组 40 7.31±1.74 4.24±1.21at0.3448 2.5213P0.7311 0.0137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痛风患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减少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等药物治疗该疾病,虽然以上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治疗时常伴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肝细胞受损、脱发及胃肠道反应等[4]。

中医医学认为,痛风属于“痹症”,尿酸过多则属“痰浊”,故通常认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脾肾功能失调引发:①脾运化功能失常引发痰浊内生;②肾功能失调导致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湿浊而引发痰浊。而当患者有过度劳累、酗酒、关节损伤等表现时,痰浊会顺势流入关节,气血瘀积而引发痹痛,即为痛风性关节炎[5,6]。因此,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治法包括清热利湿、通痹止痛、通络祛风、活血祛痰及滋补肝肾等。本研究中作者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针对性的中药方剂治疗,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1]朱婉华,张爱红,顾冬梅,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杂志,2012,53(19):1667-1670.

[2]周蜜,王一飞,周茹,等.系列痛风颗粒联合金黄膏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 1603-1607.

[3]沈佳红,周富明.周富明痛风性关节炎辨治要诀.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6):464-465,471.

[4]李胜酋.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研究现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99-100.

[5]曹雯,孙洪平,褚晓秋,等.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433-435.

[6]麻明佳.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7-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17

2016-11-10]

513400 连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科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痛风性方剂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