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邮政业的影响

2016-03-13 01:37苑春荟王博实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6期
关键词:邮政物流信息技术

苑春荟 崔 杰 王博实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1 引言

信息化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到邮政业,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开放、共享、融合的互联网思维,正在从市场需求、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市场结构与竞争、技术设备与生产作业、监管方式与手段等方方面面给邮政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 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带动快递业务需求迅猛增长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图1对2008到2014年间的电商交易额增长率与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增长率进行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呈现同步增长态势。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快递物流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递物流服务的支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发展又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1 电商交易额与快递业务量收入增长率对比

2.2 快递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特征

在现今社会化营销的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细分市场,而是从更加细化、多样化的角度划分出的个性化顾客群体。企业要满足的不仅仅是前20%大客户的规模化需求,同时也要为余下的80%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依托长尾理论,尽可能的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快递行业来说,电子商务要求快递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能针对客户千差万别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服务。

3 对服务模式的影响

3.1 社交化网络创新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商业化应用也在不断推广,从而衍生出许多创新的服务模式。在快递领域,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商业化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社交化网络来改进服务模式,以期更加灵活专业的满足用户需求。

3.2 开创面向分散需求的物流云服务模式

借鉴云计算理论中“把资源虚拟化为云后集中存储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理念,快递物流云服务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物流云服务是一种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通过物流云服务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和顾客资源,并按照顾客需求智能管理和调配物流资源,为顾客定制和提供安全、高效、优质廉价、灵活可变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云服务模式的出现开创了信息化时代快递物流发展的新方向,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解决了传统模式在服务方式、组试运行、安全共享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4 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4.1 电商与快递跨界融合

互联网时代,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递流转速度大大提高,为了不断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跨界成为当下的一个新潮流。电商与物流快递的跨界融合和相互渗透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二者是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具有产业链上的生态关联性,所以通过紧密结合,无缝对接,能够缩短物流流程,降低电商综合成本。

4.2 快递业与制造业协同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运作越来越灵活化、精细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纷纷跳过传统的层层营销,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国内外终端客户销售自己的产品,从工厂到顾客(F2C)的商业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促使了制造业与快递企业间的合作需求不断增大。

5 对市场结构与竞争的影响

5.1 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演化

多种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加速了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行业内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竞争实力发生了演化,规模效益使大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图2 2006-2014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3 近5年快递业务量(左)与业务收入(右)市场集中度比较

从图2可以看到,一方面可以看出快递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资源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规模化的快递企业;另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前四家快递市场集中度(CR4)不断下降说明越来越多有实力的民营快递企业跻身规模化发展的行列当中。

5.2 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物流快递相关的信息技术对行业的效率和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发展成为企业兼并重组的内在激励因素,促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强化自身业务结构和开发能力,加强软件系统的建设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同时也能够缓解自身面临的业务压力,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增长。

6 对技术设备与生产作业的影响

6.1 新技术集成应用推动邮政生产设备设施不断优化

信息技术在邮政业生产作业环节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电子身份认证等在行业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渗透到了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当中。

6.2 信息系统的研发地位不断提升

企业的生产运作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线上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完善和一体化,成为支撑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重要部分。为了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大信息系统自主研发比重。

7 对监管方式与手段的影响

信息化经历了纸质记录时代和数据化时代,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变革。随着邮政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邮政监管水平也在不断深化,逐步从合规性监控向可视化和预防性监控过渡。纸质记录时代更加关注于资质合法性审查,数据存储方式较落后。数字化时代则针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对收寄服务流程的监管进行了优化,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管的可视化、透明化提供了条件。

8 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8.1 传统邮政服务面临变革压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邮政服务带来了巨大冲击,快件量在2013年一季度首次超过了邮政函件量,说明中国消费对快递产品的消费量正快速增加,并已超越同类的邮政产品,现代多样化的寄递类需求已超过传统单一型的通信类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电子媒体迅速发展,传统的报刊杂志类业务等纸质媒体纷纷转型。在当前的互联网大背景下,普服业务面临变革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电子邮政业务也将向着以用户为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

8.2 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在行业内的不断应用,互联网给信息的迅速、低成本的传播提供了绝佳条件,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处于一种容易获得和透明的状态。邮政业作为公共基础服务提供者,其所拥有的用户个人信息数据非常丰富和宝贵,这一方面为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用户个人信息成为商品被转卖泄露的现象层出不穷,加大了消费者及有关部门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对行业信息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9 结束语

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智慧邮政为发展目标,充分开发和利用邮政信息资源,将提高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监管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推动邮政业向服务普惠化、生产智能化、监管透明化方向发展。

[1]苑春荟.邮政业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于梁春,田旭.中国邮政业发展趋势及相关产业政策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社会科学版),2004,(5).

[3]姜延钊.邮政业改革的国际比较及评价趋势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0:165-173.

[4]许顺斗.新技术推动世界邮政改革发展[N].人民邮电报,2004-9-2.

[5]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中国邮政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5-156.

[6]张慧.旅游业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3(5):47-53.

[7]陇小渝,陆伟刚.邮政产业属性界定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04,(7):35-41.

[8]吴晓明,张程.我国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77-81.

猜你喜欢
邮政物流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