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魅力

2016-03-14 00:42闫玉芳
文理导航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联系生活合作交流

闫玉芳

【摘 要】如何教好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联系生活

如何教好数学,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这既是授课艺术更是学问,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是最好的捷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那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乐意学,成绩就越好。如何让中等生发展为优等生,让差生发展为中等生,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努力想做的事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中下等学生也引起兴趣,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应在新课的导入上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一节,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又精心制作了课件,学生对熟悉的实物很感兴趣,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很容易掌握,连差生也能辨认出来,效果很好。中央电视台一个娱乐节目:墙来了!选手需按墙上的空洞造型摆出相同姿势,才能穿墙而过,否则会被墙推入水池。类似的,有一个几何体恰好无缝隙地以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穿过墙上的三个空洞,则该几何体为……学生踊跃回答,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全班学生都引起很大的兴趣,并且准确无误地把正确答案选出来了,这就是兴趣产生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我在讲授“正方体的折叠、展开图这一内容时”,由于图形类似,学生很难准确地找到正确的答案,我就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剪刀,学生把正方体的展开图依次画在纸上,然后用剪刀剪下,在进行折叠,学生四人分为一组,相互配合,在操作中找寻答案,在娱乐中寻找学习的途径,效果事半功倍,比老师在前面讲半天好多了,以此引导学生做几何体的展开图时,都可以用剪纸拼图法。有些东西看过了可能会明白,但很容易忘记,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印象深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操作,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多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每位同学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互相取长补短。教学中,重视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快乐,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我把课堂搬到室外,同学们利用阳光测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人影子长和人身高,从而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初步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计算出教学楼的高度,同学们积极踊跃,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整节课学生“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教学,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实践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离得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再比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好多关于商场购物打折问题、打出租车记程收费问题、球赛积分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身边处处有数学。

新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验数学的魅力,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学会自己去发现和欣赏创造数学的魅力,从而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联系生活合作交流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