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学维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功能发挥机制研究

2016-03-15 20:46江洪明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江洪明

(河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时间学维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功能发挥机制研究

江洪明

(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功能的激活及时间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时间杠杆机制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增强教育时间杠杆动力,更新时间观念,提高时商指数,调适时间行为;选准时间杠杆支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结构,创设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延长时间杠杆动力臂,善用时间学理论及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力度;对接时间杠杆受力点并引导受教者增强自我提升力,准确把握受教者年龄特征和个性时间行为特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结构,促进施教者与受教者代际和谐,发挥受教者自我教育作用;优化时间杠杆环境,积极营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时间制度和时间文化环境。

[关键词]时间学;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时间杠杆机制;时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伴随着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时间价值日益凸显,时间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研究的沉寂状态,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时间学语境中加以运思,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正如古人所云:“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语出《易·艮彖》),善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杠杆机制,对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激活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杠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杠杆机制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发挥教育时间功能,以较少的教育时间获得相同或更大的教育时间效益的,由动力、动力臂、支点、阻力臂、阻力等5大要素构成的机制。5大要素的生成发展和有效整合是教育时间杠杆机制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增强时间杠杆动力

时间学认为,人在时间面前,既有受动性又有能动性。一方面,人在一定的时间制约中生存发展,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总受到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一个具有自立能力的人又能支配时间而成为时间的主人。时间方法论能为人们认识时间、遵循时间和把握时间提示一般原则和途径,提供适当行为方式和手段[1]286。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要在遵循时间法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时间的夹缝中积极作为,就能够增强时间杠杆动力。

(一)扬弃传统时间观,树立现代时间观

人把握时间的方式影响着其对世界的感知和改造。时间观是对时间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时间观会带来的不同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时间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每一个新兴的文明,都不仅改变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的时间,而且根本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而且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同时存在并发展着,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叠加存在,但现代性处于主导地位。农业社会的时间观、工业社会的时间观、信息社会的时间观同时存在,工业社会的时间观占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时间观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农业社会的时间观主导之下人们习惯于向过去看,根据以往的经验从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劳动频率和生活节奏非常缓慢,以时间作分母的速度及效率很少得到关注,这是一种“闲适”的复古主义时间观。工业社会的时间观注重眼前状况,十分重视时间这个分母,关注当下的目标、产量、质量、利润等,把时间和财富、效率联系起来,追求短期利益、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既讲效率又讲时效,做事情考虑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取最大最持久的效益,这是一种占有式的“紧迫”的现实主义时间观。信息社会的时间观注重将来,关注人类命运,追求全球的协调统一,认为时间不仅是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之事,而且是与整个人类的命运,乃至宇宙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对时间进行预算,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主张不仅要有一个人生规划,而且要使其与社会公德心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不满足于眼前短期物质利益,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在关注速度、效率的同时,还关注整体效能,即活动所带来的全部成果,强调在学业、事业、爱情、家庭间找到平衡;主张在快节奏的紧迫中融入慢生活的和谐,在“慢”的理念中,发现、悠享和品味身边的美好点滴,寻觅内心的平衡与宁静。这是一种向往自由的、健康有益的、“和谐”的未来主义时间观,一种值得称道和提倡的大时间观、全球时间观、现代时间观。

(二)提炼出时商新范畴,提高主体时商指数

学界已经有智商、德商、情商、健商、财商、逆商等概念。即时性网络时代呼唤时商范畴的提出。时商(Time Quotient),或曰时间智慧(简称TQ),主要是指人在时间方面的高级综合能力,是审时、识时、计时、选时、配时、用时、驭时、治时、捕时、省时、守时、匡时等能力的有机统一,涵盖时间导向、时间感知、时间知识、时间情感、时间意志、时间行为、时间人格、时间效益、时间境界等诸方面品质。要提高主体时商指数,应多管齐下,着重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端正时间导向。不管是主张现在是无关重要的、基于过去记忆来做决定的过去导向型时间观,还是只在乎眼前情况的现在导向型时间观,抑或是不看过去现在,只看未来,总在预测事后结果的未来导向型时间观都有其偏颇之处。过去导向型可分为积极过去型和消极过去型两种,现实导向型可分为现实享乐型和现实宿命型两种,将来导向型可分为不断设定目标型和未来超体验主义两种。应树立辩证的时链理念,增强历史思维能力,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链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积极运用过去经验教训,实际地变革现实,适度享受现在,适当思考未来;以昨天为鉴、以今天为乐、以明天为盼;从未来着眼,从现在着手,力争日日精进;借鉴过去、珍惜现在、策励未来;继承昨天、抓住今天、创造明天。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120周年座谈会上所说的“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正是科学时间导向的典范。二是优化配时方式。在客观设立时间愿景的基础上,依据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分清配时的轻重缓急,提倡坚持不懈地把主要时间持续而专注地分配到重要不紧急事情上的智慧发展型配时方式,力求“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并自觉应用21天效应原理、90天法则、1万小时定律;及时选择把主要时间分配到重要紧急事情上的勤奋工作型配时方式;少选择把主要时间分配到紧急不重要事情上的随波逐流型配时方式;尽量不选择把主要时间分配到不重要不紧急事情上的得过且过型配时方式。三是增强时效意识,特别是时间杠杆效益意识。在教育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功能最大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效益的内涵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追求直接效益,也要追求间接效益;既要追求当前效益,也要追求长远效益;既要追求整体效益,也要追求个体效益;既要追求显性效益,也要追求隐性效益;既追求一般时间效益,也要追求时间杠杆效益。“时间杠杆效益”是日本著名管理大师本田直之在其著作《杠杆时间术》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主张积极寻找只花十分之一时间就能达到相同效益的杠杆法则;要把消费时间转变为投资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杠杆效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间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谋求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杠杆效益,通俗而言即力求“一分努力、十分收获”“以小博大”,获取“四两拨千斤”之效。这与帕累托法则所主张的“以少胜多,专注于重要的20%,抓住关键的20%力量”等观点具有内在一致性。四是提升时间境界。时间境界大体可分为时间自在境界、时间自觉境界、时间自由境界。无论是人对时间无自觉意识、无自为性的时间自在境界,抑或是人具有高度时间紧迫感、追求效率和时效的时间自觉境界,都有其片面性,应对之进行科学的扬弃,逐步走向人深刻掌握了时间必然性、摆脱了时间奴役并能高效驾驭时间促进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自由境界。

(三)矫正时间认识偏见,调适教育时间行为

一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偏见。譬如对时间认识和利用的主观化、神秘化、碎片化、机械化、表面化、封闭化、笼统化、功利化、去主体化、低效化等偏向和仅仅把时间视为背景因素、外在因素、次要因素、附属因素、隐性因素等偏见。二是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悖论。譬如,教育时间制度安排上,教育时间的社会性和人体生命时间的自然性的悖论,教育时间群体同时性的外在钳制与个体异时性的内在需求的悖论;教育时间的非人化安排与健全人格教育旨意的悖论,教育时间内容上,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的悖论,教育时间有限性与思想追求无限性的悖论,教育时间的功利化与人的精神追求的悖论,教育时间的同时性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异时性之间的悖论,教育时间认知内化与时间行为外化的悖论;时间管理制度上,效益优先原则与德育为先原则的悖论,精确有序的时间规范与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悖论;教育时间评价上,评教者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评价与受教者主体性诉求得不到全面充分体现的悖论。在闲暇时间利用上,闲时不闲、自由时间不自由的名实悖论。在教育时间效益上,教育时间损耗浪费与教育时间效益的低下的悖论等。三是消解施教者职业倦怠、受教者审美疲劳现象。施教者长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新意的重复机械的工作中,如果未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渐渐产生一种疲乏厌倦的心理,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即职业倦怠(burnout)。为消解职业倦怠现象,应适时调整自我、安慰自我、悦纳自我,力戒自我贬损、消极颓废;适时进修学习,充电加油,强化实力,力戒马齿徒增、蹉跎岁月;适时运动,排解压力,纾缓情绪,力戒肝气郁结、牢骚满腹;及早打破封闭性时链,拓展人脉资源,力戒孤芳自赏、自我循环;及时解决现实困难,力戒矛盾堆积、积重难返。而对于受教者而言,在一定的教育时间里,当刺激反复以相同的方式、手段、强度和频率呈现时,反应便开始变弱,受教者就会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即心理学所讲的“审美疲劳”。对此,教育者要顺时而动、因势而变、主动出击,找寻内因外因,更新、刺激形式内容,千方百计捕获可以重新唤起受教者好奇感的事物或者行为。

二、选准时间杠杆支点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久远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支点是事物的关键和中心,准确选取时间杠杆支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加强和改进时间教育、时间管理的基础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结构,创设、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时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杠杆的两大支点。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结构

时间学认为,生活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时间观念的变化。时间结构决定时间功能,完善时间结构是时间杠杆的一大支点。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变革原有时链的封闭式结构,进行时间系列的多功能复合,增加时间单元的活动群密度,提倡用时方式的多层次并存是顺时而动、应时而变之举。优化以教育时间形式为支撑的教育内容结构即教育活动内部诸要素及连结方式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合理搭配德育系统结构要素,有机融入富于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趣味性内容于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焦点之中,巧妙传递令人信服的真、令人感动的善、令人愉悦的美,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向时间结构、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制胜秘笈。摒弃直线单一、中规中矩、死板僵化的德育时间结构,建立健全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及时跟进的德育时间结构,有利于收获“曲径通幽处”之效。同时,善用时间间隔理论方法,适时变换德育内容,有利于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和抑制原来的兴奋灶,调剂受教者身心,克服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现象。

(二)创设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时机

三、延长时间杠杆动力臂

众所周知,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延长时间杠杆动力臂,必须抓好以下两大方面:

(一)善用时间学理论和方法

一是掌握和运用时间规律。 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语出《中庸》第二章)。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其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亦无不及。为此,要剥离现象、捕捉本质,破解时间密码、把握时间规律。时间学对于延长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杠杆动力臂具有直接现实指导意义。在时间学所揭示的时间规律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激活时间功能、增加时间效益。同理,清晰认识、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规律,譬如揆时度势律、与时偕行律、因机设教律、周期演进律、时链简化律、与时屈伸律、时构优化律、时中律、时间集约律、代际互动律、时尚表达律、朋辈影响律、时间碎片整合律、闲暇自主律等,就能有效驾驭德育时间,提高德育时效。二是善于借时借力、授权授时。鲲鹏善御风而翔,智者当借力而行;与其亲力亲为,不如借时而行。借时而行是教育者完成教育使命的有效途径。高明的德育者总是善于借助外力、授权授时,善假与物,借时而行,事半而功倍。“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德育者可通过校际合作、课题项目协作、青年指导、实践引导等方式授时授权、分解任务、分担工作,以有利于释放时间潜力、集中力量解决德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三是巧用“断舍离”,善用“奥卡姆剃刀”。作为源于日本的时尚新词,“断舍离”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这与奥卡姆剃刀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定律精髓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亦曰“简单有效原理”。“主大计者,必执简以驭繁”(语出苏辙《上皇帝书》)。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工作流程愈简化,愈不易出问题。所以,德育者要善用“奥卡姆剃刀”,化繁为简、滤冗取精,执经通权、执一驭变,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力求文约义丰,避免“多而滥”倾向。四是把握和运用微时间管理术。德育者应牢固树立“投资时间”理念,采用符合微时代的时间管理工具,学会经营时间、盘点时间,核算时间损耗,清理时间垃圾,递增时间价值,释放时间效益。

(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力度

科学就是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372。科学技术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杠杠力量。当今世界已进入即时通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被互联网所渗透和形塑,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近百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过去数千年无法比拟的巨变。特别是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时代,思想文化变更的波长迅速缩短,再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文化能够覆盖人们的一生,甚至无法完全覆盖一个人成长的短暂数十年。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当代中国人一样,成长在如此驳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之中。尤其是随着以微博、微信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及震撼力,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即时性、实时性特点。在此背景下,倘若德育者没有作出与时俱新、自觉探索的主观努力,就会面临失去吸引力和舆论阵地,被时代淘汰出局的厄运。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时态、促进其与现代科技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刻不容缓。

四、对接时间杠杆受力点并引导受教者增强自我提升力

(一)准确把握受教者年龄特征

受教者年龄发展特征内在地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阶段性、层次性。德育必须根据未成年代与成年代及老年代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紧密联系其不同过程不同阶段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实施异时性或异步性教育。这可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的个体道德发展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以及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有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关键期等理论中得到佐证。适应受教者年龄和年级特征,以较高层次的思想政治观念教育引导受教者,促使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提高和进步是德育的一个规律。譬如大学生各年级就具有不同的特点:一年级为分化期、适应期;二年级为波动期、危险期;三年级为回升期、稳定期;四年级为烦恼期、动荡期。只有对症下药,适时开展阶段性个性化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准确把握受教者个性时间行为特点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正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其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内容的趣味性娱乐化、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契机。“微时代”促进了青少年思维的微化,他们追求短小精练、感性直观、风趣幽默、轻松自然、时尚新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全面性、系统性、思想性、严肃性、深刻性产生矛盾冲突。假如对此视若无睹、陈陈相因、无所作为,势必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徒劳无功。只有顺应微时代特征,借鉴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成功经验,因时制宜,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为受教者提供潜移默化的、量身定制的德育服务,传递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能在瞬间吸引受教者并提高其兴趣的德育信息,才能有效消解微思维与德育的对立冲突,提高抬头率和德育实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不同个体还存在着特殊的“心理时钟”效应。在德育过程的时间持续已使教育对象产生漠然、抵触、逆反、憎恶等情绪反应时,教育者就应当适时利用“心理时钟”效应的有关原理及含有“愉快”“活动量”“多样性”“自由时间任务”等因素来改变受教者的时间感,保证德育过程持续、有效地进行[3]58-68。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结构,建立施教者与受教者代际命运共同体

年龄是社会时间的一种展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年龄变量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密切相关。为增强教育时效,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结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迥异有别的,应遵循新陈代谢原则、年龄佳区和人才创造最佳年龄区原则,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结构,确保新老交替、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青年人多于中年人,中年人多于老年人。德育队伍中既有老马识途的学科引路人,又有砥柱中流的中年学术骨干和奋发有为的青年劲旅。如此既可发挥老年人的决策参谋作用,又可发挥中年人的骨干作用和青年人的突击作用。这是一种勃勃生机和积极进取正三角形的发展型结构[4]133。二要强化贯通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时间代沟的中介环节,促进施教者与受教者代际和谐。年轻受教者具有求新纳异、求变爱美、求乐尚潮等心理特征。只要我们适应这种特征,以时尚为介质,多采用受教者喜闻乐见、广泛悦纳的文学修辞方法、艺术表现形式、新颖前卫的载体、时尚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深入挖掘各种时尚元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充分利用蕴藏于时尚人物、时尚活动、时尚装扮、新潮品牌、网络新词、微信热文等中的教育资源,科学而艺术地传播主流意识,做到“外壳”与“灵魂”互为表里、有机统一,就可以大大增强教育效果。当然,时尚新潮形式要与健康向上的内容相匹配。

(四)引导受教者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制高点,自我教育是影响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和完善自我的重要环节,也是节省德育时间、提高德育时效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自我修养,如孔丘强调“内自省”“内自讼”,《大学》提倡“君子必慎其独”,孟轲主张德性涵养要靠“自得”等。现代德育论亦认为,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目的变化,主体作用的发挥愈来愈受到重视,自我教育日渐成为教育的重心。那种包揽一切、单打独斗的陈旧德育观显然已不合时宜。明智之举是,在德育者的引导下,依靠党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充分施展受教者主体作用。只要德育者引导得当,自我教育不但能减轻德育工作沉重负担,而且还会使受教者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进一步延展德育时效。

参考文献:

[1]金哲,陈燮君.时间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美)罗伯特·列文.时间地图:不同时代与民族对时间的不同解释[M].范东生,许俊农,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4]李俊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罗传清]

古人云:“动善时”(语出《老子》第八章 ),意为行动贵在领会时机;“智者善谋,不如当时”(语出《管子》霸言篇),意为智者善于计谋,却不如合时宜而作。时机是关乎事情成败的关键,它存在于特定的时间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时机会转瞬即逝。“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语出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因此,把握利用时机也是时间杠杆的一大支点。时间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存在时机问题,而且时机还会因人、因事、因物、因地表现出最佳、次佳、一般、较差、差等不同质量档次。由于好的时机蕴孕着更大的时间价值,产生出更高的效益,因此及时捕捉利用好的德育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德育者要建立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亲密和谐关系;全面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受教育者的主体结构要素(生理素质、自我意识和需求意识、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和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刺激作用并使其产生德育需要的外部客观因素,充分发挥德育机智;相时而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周期性事件、偶然性事件、角色扮演法、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道德冲突情境等多种途径方法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时机。譬如利用9·3大阅兵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普天同庆的氛围中,通过各种形式集中力量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抗战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批驳和肃清动摇我们党的历史根基、消蚀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在短时间内可收到原子核裂变反应式之效。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亦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效益最大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The Tim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ime Dimension

JIANG Hong-ming

(School of Marxism,Hechi Universir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Abstract]The acti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time fun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ime efficiency rely on the time lever mechanism.Therefore,we must boost the power of educational time’s lever,update the concept of time,increase time quotient,adjust time behavior,choose the fulcrum of time lever correctly,make use of the time theory and methods effectively,deepen the conj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dern technology,find the appropriate fulcrum of time lever,instruct the educated to boost self-improvement,accurate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e of the educated and individual time behavior,optimize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increase the harmony between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display the role of educator’s self-education,improve the time lever environment,actively create an educational time system and time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which science spirit is connected with humane spirit.

[Key words]time scie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me;time lever mechanism;time quotient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21(2016)01-0078-06

[作者简介]江洪明(1966-),男,广西陆川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时间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15DKS005)。

收稿日期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