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经验

2016-03-16 00:20安广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榜样信仰培育

安广虎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000)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经验

安广虎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探索,不仅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参考性、可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必须考虑德育序列推进、必须注意德育学科渗透、必须重视德育空间拓展、必须强化德育制度管理、必须促进德育环境优化和必须注重德育榜样示范。

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信仰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探索、实践,不仅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参考性、创新性、可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深入开展,都是一种贡献,值得我们认真归纳、提炼。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必须考虑德育序列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所产生的很多成功案例,是建立在高校德育的序列化的基础之上的。诸如青岛科技大学“全面实施德育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浙江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为学生圆梦搭建平台”等等。

高校德育序列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德育的系统性,试图避免出现德育“单一性”导致的实效性不强问题;强调多层次德育的内在逻辑联系;强调不同层次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对德育工作综合性实施的偏好。高校德育序列化,主要有四个面向:一是分阶段构想高校学生德育。即“依据年级高低、学生的状况而设置的德育内容”。1马勇明:《我院德育工作分阶段序列化的构想》,《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1页。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出台《关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实施意见》,并将该《意见》具体化为“德育的分阶段序列化”。二是分层次构建高校德育格局。即依据德育的内容层次、不同方面而构建相应的德育格局。如广西民大“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构起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学校文化三方面的德育格局”。2《广西民大多措并举构建德育新格局》,2013年11月15日,http://www.gxnews.com.cn.三是分类型制订高校德育实施方案。即依据德育的各个环节、不同重点制订相应的德育实施方案。如海南大学就“海南文明大行动”要求制订《海南大学“文明大行动”实施方案》、辽宁大学就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制订《辽宁大学“共产党员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方案》,等等。四是多举措开展学生德育系列活动。如徐州工程学院“将徐州红色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推进学分制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扎实开展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以此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3《徐州工程学院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立德树人》,2015年10月16日,http://www.ec.js.edu.cn.

二、必须注意德育学科渗透

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因“科”施教。将高校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是实现因“科”施教的保证。“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每一种学科教学反映着一种独特的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相互借鉴、吸引彼此的教育意义,正是推动高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绝好机遇和动力。

四川大学注重发挥学科优势,“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评价、学科、保障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1《兰州理工大学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2015年3月16日,http://gs.people.com.cn.。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对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始终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观念和内容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将德育理念和内容贯穿、渗透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四年德育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设计与实施,在“一年级到二年级开设国家规定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在“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在“四年级开设职业礼仪实训课”,2李忠云:《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1年5月20日,http://Newl.hzau.edu.cn.使学校的德育系列课程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互补,成为吉林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德育亮点。四川大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德育成效及经验表明,高校德育与学科教学并非“两张皮”,只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始终注重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治学态度、进取精神等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过程,使两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而且可借助德育与智育的整合与渗透,形成德育的“学校特色”。

三、必须重视德育空间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得到不断深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高校德育空间的不断拓展,推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日益加强。因此,我们可以说,高校德育空间的不断拓展,是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精致化的不竭源泉。

依据既有研究成果和新闻媒体报道,我国高校德育空间渠道正随着高校的广泛关注与实践不断拓宽,其中有的是向第二课堂延伸,如四川大学“用第二课堂优势修德育智”;有的是向宿舍延伸,如三峡大学“注重培育寝室文化,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有的是向网络延伸,如中南大学将德育进网络,“让大学生享受虚拟世界的美好”;有的是向精品活动延伸,如北京理工大学将德育答辩制度落到实处;有的是向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延伸,如中央财经大学“坚持以科学精细的思路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设计日常思想教育内容体系、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与服务……推进德育工作精致化的实践”3中央财经大学,《创新育人载体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搭建育人平台——中央财经大学德育示范基地建设探索》,2014年2月20日,http://xjc.bjedu.gov.cn.;有的是向德育工程项目延伸,如泰山学院坚持“全面推进德育系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有的是向素质拓展延伸,如上海电力学院长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探索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模式;有的是向第一课堂延伸,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积极推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扎实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出了《雷锋精神概论》等省级精品课程,等等。这些德育形式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进展,而且许多做法为社会肯定、学校认可、学生称道,从而成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六维空间,即“教学传习空间、管理服务空间、校园生活空间、社会适应空间、家庭成长空间、网络生存空间”。4《创品牌凝练特色,树典型引领群体——河南科技大学先进典型培育、宣传工作经验》,2012年8月31日,http://www.haedu.gov.cn.

四、必须强化德育制度管理

1995年11月,原国家教委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提供了我国高校改革开放后实行德育制度管理的根据。正是在这一大纲的要求下,我国各高校都制订了结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实施细则和实施计划,并在主管部门悉心指导下、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得到落实。如苏州大学“建立量化考评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素质”;长沙理工大学实施综合测评办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江南大学执行德育附加分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上海师大天华学院推行德育学分制,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东北农业大学坚持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引导学生特长发展;北京邮电大学落实德育实施细则,推进学生德育教育等。

通过对这些做法及其成效的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德育管理理念,正是从制度管理这样一个落实德育实施方案、细则和实施计划的实践经验中发育并提炼出来的。也就是说,制订并实施德育方案、细则和实施计划,是蕴含在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制度安排中的。既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制度安排中,已经包含了制订并实施德育方案、细则、计划这样一个内在规定,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所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中的制度管理,也就必然要求制订、完善和执行德育实施方案、细则和实施计划。在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中,坚持德育制度管理,就是坚持将德育实施方案、细则和实施计划分层次展开,即学校制订并执行实施方案,院系制订并执行实施细则,班级制订并执行实施计划。

五、必须促进德育环境优化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需要良好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的学校德育环境作保障,没有健全有力的德育环境保障机制,高校再好的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举措也难以落地生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是高校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各高校通行的做法是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成功的学校德育环境。

从实际运作看,各高校所作的实践探索已经作用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三个方面,即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促进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前者如兰州理工大学将思想引领与实践体验立体交叉,通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形成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兰大模式”1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借鉴四川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经验做法的通知》(川教函[2015]233号),2015年2月12日,http://www.sichuanmeg.com.。中者如华中农业大学“坚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着力解决学生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困难”,使“食科—家人”、“一助一”等学生互助、师生结队帮扶活动成为风尚。2王素珍:《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2页。后者如中央财经大学以“全员育人”为理念,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为依托,以“实现育人资源全校共享”为思路,创建并逐步完善德育示范基地制度,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3谢玉进:《试论高校德育精致化的空间拓展与资源整合》,《北京教育》2012年第12期,第12页。其它高校在此方面的探索、实践都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德育环境保证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六、必须注重德育榜样示范

德育榜样示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中被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解和把握德育榜样示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德育榜样;二是榜样示范。德育榜样是依靠榜样来进行德育,旨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榜样示范也是用榜样来引领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德育榜样和榜样示范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榜样和榜样示范的作用互融互补就一直发挥着。南通大学的“榜样在我身边”专题教育活动、安徽师范大学的“青春导航”典型引路育人项目、聊城大学的“榜样力量”典型示范引领工作、河北农业大学的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探索雷锋精神时代价值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等,都是进行德育榜样教育又进行榜样示范引领的成果。这种教育、示范对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进一步拓展了德育榜样示范的渠道,对应的直接措施主要有五种,即先进典型人物的引领、教职工的示范引领、杰出校友的引领、德育示范学校创建引领、德育示范基地建设引领。河南科技大学的先进典型培育、江南大学的“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人”专题教育、南开大学的“周恩来班”创建、山东师范大学的德育示范学校创建、吉林大学的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等都是典型案例。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谋划部署推出典型、畅通渠道发现典型、创新办法培育典型、内外结合宣传典型”1谢玉进:《试论高校德育精致化的空间拓展与资源整合》,《北京教育》2012年第12期,第12页。已成我国高校德育示范榜样的共同做法。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榜样示范教育、引领工作是富有招数、成效的。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我国高校对德育榜样示范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深度实践,诸如中南大学“建设德育示范基地、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华东交通大学“选树先进典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扬州大学“以理想信念孕育先进典型”等等。

综上,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的经验,包括必须考虑德育序列推进、必须注意德育学科渗透、必须重视德育空间拓展、必须强化德育制度管理、必须促进德育环境优化和必须注重德育榜样示范。分析这些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考虑德育序列推进在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培育中具有规划性。第二,考虑德育序列推进应充分注意德育学科的渗透。第三,重视拓展德育空间是提高德育学科渗透效果的保证。第四,重视拓展德育空间就要强化德育制度管理。第五,强化德育制度管理依赖于德育环境的优化。第六,促进德育环境优化需要德育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Experie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moral belief

AN Guanghu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moral belief has not only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but also left useful experiences.They suggest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be sequentially promoted,permeated into other subjects,the space be developed,the management be strengthened institutionally,the environment be optimized,and the moral education example be emphasized.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moral belief;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moral belief

G416

A

1009-95(2016)02-0005-04

2016-02-06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BKS064)

安广虎(1988-),男,安徽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从事青年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榜样信仰培育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