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的路径解析

2016-03-16 00:20李炎张德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马克思

李炎,张德莲

(淮南联合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安徽 淮南 232038)

关于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的路径解析

李炎,张德莲

(淮南联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淮南232038)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改正、完善,发展成为自己的抽象本质异化理论,并日益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从自称“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现代化者”到同马克思分道扬镳,两者在异化理论及相关思想等方面息息相关,但又有很大不同。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从技术异化入手进行解构,不过二者的技术批判路径大相径庭,一个写实,一个略显浪漫,其给后人的遗产自然不尽相同。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可知,两者的技术批判思想存在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总结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马尔库塞;马克思;技术批判;路径解析

技术的运用使得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必有着其两面性,在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技术陷阱。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技术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与人、自然和社会进行互动,推动历史的进步。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运用时却常产生不良结果,同时,技术的加入使得社会中产生劳动疲劳与惰性,这便是技术引起来的道德败坏。这与人们当初的设想截然不同,学界将其定义为“技术悖论”。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马克思最早对它给予了关注,深入考察、研究,开创了技术批判的先河。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成熟时,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马尔库塞意识到技术社会存在弊端,提出了“极权主义”和“极奴主义”的社会特征,由此构建技术批判思想。虽然都是对技术进行批判,但批判路径却有很大差异。本文将对其思想的内涵,个性之处,共同之处展开论述。

一、技术批判思想的相关研究

(一)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想

马尔库塞发现技术进步在为人类创造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虚假需求。这些虚假需求阻碍人性的自由发展,使人性产生异化,人会因此变为单向度。由此可见,工业发达型社会的显著特征是阻碍人性自由的需要。在研究技术与人性的异化后,马尔库塞进一步了解了技术与政治社会的异化。马尔库塞社会理论的核心是“异化”,最终目标是消除“异化”。他提出发达工业社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正。但并不能解释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正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以人为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提倡发现社会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批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本指导理论,逐步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注重人文关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控制不满。但是,他的技术批判深度不足,无法触及技术悖论的深层因素,只是停留在表象。

(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

马克思将历史与现实对比,透过事物的本身去观察本质。透过技术异化的表象去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批判。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并不是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社会都能进行自我批判。只有当社会达到一定的要求,实现资产阶级经济学对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学了解后才可以。马克思从历史角度研究了技术与劳动的异化,研究表明技术改进并没有减低劳动强度,相反却加剧了工人的负担。例如,人们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使得产品的生产速率增大,而之后造成的供大于求则使得产品的贬值,这同样也直接构成了人劳动价值的贬值。在此之后他从现实角度研究了技术和劳动产品的异化,认为商业、竞争、资本、货币等,都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并且,技术的运用与人们原先想通过机器的使用减轻工作力度的愿望完全不相同,人民的身份由机器的控制者转变成了机器的奴隶,机器剥削了人类的健康侵犯了人们的思想。

二、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的路径解析

(一)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的共性

他们均从技术异化视角进行研究。对其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们都以自己的理论对黑格尔异化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造。同时他们的异化概念均重视人的生存状态,提倡人性的自由发展,最终目的也是要实现人的自由的理想发展状态。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以人的异化、本质、解放为主题,表达各自的观点、态度和方法。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二)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的差异

他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技术批判路径,马克思采用现实革命主义批判,而马尔库塞却从旧社会主义出发,研究技术异化。不同的路径进行的研究,留给后世的启迪自然也大有不同。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将无产阶级作为主体,强调为工人阶级争取自由的权利,而马尔库塞则代表小型资产阶级,为他们争取利益。前者从多个视角进行研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所涉猎,而后者仅从哲学视角出发,对文化和社会进行研究。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均为异化的主体,前者强调工人阶级,后者则强调资产阶级。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多形式的异化,渗透在各个领域,而马尔库塞则认为异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文化和心理向度的异化。马克思的批判侧重于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而马尔库塞的批判则侧重于对人的“单向化”的批判。马克思站在新社会的立场上对资产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且无情的批判。他认为资产阶级衍生出的私有财产造成了劳动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技术产生的极大的感染力使得人类失去了其本身的想法而变得更易跟随社会上产生的大的趋势,人们由此“被迫”地接受新型轿车,高科技的传真装置等,同时也因为无益的追求人们对自己施加心理压力“我要怎么怎么样”而变为了技术和社会的奴隶。人们由此屈服于社会失去自己的思维和鉴赏批判能力。马克思推崇共产主义社会,认为要消除异化就要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产生异化的原因,主张用艺术克服异化。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5页。二者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理论基础不同,侧重点不同,其本质特征更是不同。

三、马尔库塞和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现代价值意义

技术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害。如何正确的利用,使害处降到最低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首先,学会因势利导。要想走出技术悖论,更应该将科技作为发展的重点,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其次,理清技术的服务边界。不能让技术只为一部分人使用,应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打破地域界限,实现生产技术的解放。唯有如此,技术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最后,打破“技术政治”,回归“绿色政治”。呼吁人性否定的回归,营造自由的氛围,提倡对“技术政治”的反对。马克思理论主张打破技术统治藩篱,还原“绿色政治”。当今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主义、绿色GDP等都是其发展的产物。同时,批判的思想才真正地发挥了哲学的价值,并且,马尔库塞的思想超越了单纯地对社会的批判,他同时建立了向未来发展的桥梁,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使得人们能清醒的认识这个社会,防止人们的思维被社会所同化。4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年,第173-174、185、187-188、197-198、188、202页。由此,人类才能真正地发现社会的本质并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造成大错。另外,技术的发展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尤其是各种高科技武器的产生更是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现状下,人类应该更多地从这些批判思维中获益,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向以获得美好的生存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与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在意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变化之快速,发展之迅猛的同时也需有着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的社会都需要适当的批判精神的意识。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肯定,它同时也需要适宜的否定。而对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批判思想的分析以及分清其区别和联系对正确理解认识目前社会并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困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有很大的成就,但目前文化还有着冲突和危机。对于文化的抉择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一味的推崇或摒弃都是有害的,我国的文化要取其精华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因而,我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而这些理论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异化理论强调人性自由,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将科学的异化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问题的理论支撑。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形成适合我国的思想理论,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已经离去很久,但他们留下的著作是智慧的结晶,对社会进行深入的探索,对人性进行研究,发现社会的不足,对其进行批判。将二人的思想、著作进行比较,存在有共性之处,也有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代表阶层,都将人性自由发展作为重点,通过不同的技术批判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肯定二人批判理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中的不完善性。吸收其先进的理论,根据具体国情,加以改造,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技术批判理论也仍在继续,要不断地补充丰富先进的批判理论,产生适应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论思想。

Path resolution of Marcuse and Marx's technical criticism

LI Yan,ZHNAG Delian

Marcuse took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s the basis,then corrected and improved it,finally developed it into his own theory of abstract nature alienation.This theor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conten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in the west.Marcuse first called himself the person modernizing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then went his own way.However,they were closely related 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other ideas concerned with much difference.Marx and Marcuse both started their deconstruction with technical alienation but from different paths of technical.One was practical,and the other romantic.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m indicated that they differed a lot in the theory of technical criticism but had close relation.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capit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canprovidethenecessaryreference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socialist construction.

Marcuse;Marx;technical criticism;path resolution

D08

A

1009-9530(2016)02-0025-03

2015-12-1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委员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招标项目“马尔库塞和马克思技术批判是惠及其改的价值”(SK2015A037)

李炎(1983-),男,淮南联合大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部讲师,硕士。张德莲,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