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中学生语言图式培养研究

2016-03-16 11:43欧阳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慕课培养

林 娟,欧阳凤

(湖南女子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004)



口译教学中学生语言图式培养研究

林娟,欧阳凤

(湖南女子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410004)

[摘要]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将培养翻译能力即译者的职业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目标。在此观念的观照下,传统翻译教学尤其是口译教学中采用的以书为本,让教师讲授并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就显得不合时宜。要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其语言图式的培养极为重要,如果能借助当前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如慕课等在线语言学习平台的帮助则于教于学更为有益。

[关键词]口译教学;语言图式;培养;慕课

在对图式的理论性探索中,学者们将其定性为一个充满变量、拥有自身子图式且随时可被重组的知识系统,英国实验心理学家F.C.Bartlett首次提出了对它的定义:“图式指的是人们的大脑中对过去的行为和经验形成的有效组织,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①换言之,图式可被理解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是人们实现新老事物相结合的有效模式。目前图式理论被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输入阶段即英语的听、写、读模块研究,更被拓展到专业英语的各门课程教学及职业化应用研究领域。

就专业英语的口译教学而言,教师如何能合理利用图式理论借已有知识体系有效接收、理解和传递新信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符合课程性质和人才需求的教学,就成为当今口译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此问题的提出为前提,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为背景,结合新近出现的慕课在线学习模式,探讨教师得以在课堂里提高学生口译学习成效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由此培养出专业学生自身固有的语言图式知识网络。

一、口译教学中的语言图式培养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出了“翻译能力——译者的职业能力是翻译教学的目标”。[1]虽其所指的翻译能力侧重的是译者本身的经验及主体认知能力,突显了传统翻译教学法停留在语言层面、仅只教授语言转换技巧的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作为翻译能力核心的分析、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要求译者可以深入探寻和把握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认知活动的事实,而这种“对心智认知机理的认识、对语言图式和概念图式形成的动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意义理解和表述的最基本信息来源”,[2](P208)可以理解为译者主体认知能力的强化与其语言图式等图式的建构是实现翻译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故图式培养在翻译尤其是口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分别以契合口译活动过程内译者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来审视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宏观翻译模式“现实—认知—语言(翻译)”中的三个部分,也许可以尝试形成这样三种配对:以“现实”对应信息存储和预测能力,以“认知”对应话语分析和表达能力,以“语言”对应重组和交际能力。从业者对口译课程学习者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和技能给出的职业化导向(如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广博的知识面、熟练的口译技巧、出众的记忆力、快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等)可知,为了达到口译中的即时反应、准确理解与翻译、通顺表达等要求,译者应当首先扩充并保持长时记忆中的储存信息处于活跃状态,还要“预先推测可能出现的原语信息片断并在其出现之前将其译成目的语”。[3](P264)其次,译者应当能够通过对语段的分析充分理解发言人所要表达的本意,也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将主要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听众”。[3](P130)再次,译者应当掌握熟练的语言转换技巧并“对原语与目的语之间、发言者和听众之间的文化差异具备敏感性和判断力。……成功协助双方实现信息、观点和思想的交流”。[3](P188)这种集译者的主体认知能力和认知构架(即图式)二者之和的职业需求使得教师在口译教学中无法继续开展纯粹以师和教为中心的纠错式教法,转而采取以学生为主借助主动体验和认知不断构建与完善其图式网络、以教师为辅提供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以使其达到职业译员素质要求的语言图式培养模式。

从以上论述可知,对学生语言图式的培养不再是纠结字句译法是否妥当的书本教学,而应当寻求多方因素的参与,在更新教学思想的前提下达到当前市场、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等教育专业化走向的创新。此多方因素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内也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外,在内指的是教师运用多种非传统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如口译教学中用事件或画面联想法延长学生的短记时间,即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图式网络中不同区域与层级的已有知识做合理性链接,用关联的事件或画面联想指代信息中的相关语言符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图式网络,还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外指的是教师积极利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慕课、语料库和微课等网络教学或资源平台,为学生自觉进行的主体经验和认知构架的组建提供最大便利与可能性。

二、口译语言图式培养新工具:慕课

由大学教育低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如语音、听力、口语、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应用文写作等,至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如高级英语、笔译、口译、商务英语等,再到贯穿在专业教育始终的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专业选修课如英美文学及作品选读、圣经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选读等,普通高校对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明言是输送能够为社会和地方从事商务、翻译和教学等工作的人才,但因为学制、学时、课时或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大多学校实际上无法给学生提供面广量大且知识点研究深入的课程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语言图式,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专业分工精细的语言需求而又为之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学习与训练,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大学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解决对专业学生的语言与文化图式培养的问题就成为英语教育者们势在必行的课题之一,而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中译名慕课)的出现又恰巧为此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虽然慕课暂时无法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等教育创新的热潮。根据慕课的设计特性可知,学生不用系统地学习某个专业的诸多预备知识即可直接进入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的教学平台,获取所需相关专业知识碎片,因为慕课“将整个课程的知识分解成许多很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只需要5~15分钟的学习时间,……对于一些很难一下接受过多知识的学生来讲,这些较短、信息量较少的知识点更便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接受”。[4]学生也不必担心所获取知识的孤立性,因为制作慕课专业课程的教师会对此门课程体系整体掌握,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完美分割,“将所有知识点分成一系列可以独立学习的知识群,最后将这些知识点间关系、知识群落描述、刻画出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4]在此理想状态下,学生能够直接在慕课里找到因知识链接所需的相关信息碎片,而减少海量资源查找中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如此,慕课平台的引入将在高等教育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于教于学大有裨益。

因为口译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口译教学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所授知识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多样性、思想性和口语化等特点,教师与教材编纂者们更深知“只有突破原有的语言文学培养模式,将外语教学与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外语人才教育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3]但如前所述,以语言为专业的学生们大学四年主要以语言为学习对象,之间兼顾文学与文化等人文学科,对自然知识了解甚少、就更不用提对这些学科语言表述特点的掌握了,由此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口译领域人才的缺失。而如果引入慕课教学平台的话,就能很好地弥补这种教与学的缺憾:口译学习者们可以从容地将整块时间与精力花在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上,在涉及到具体自然科学领域、需要确切理解某个概念或术语以明晰其英语的语言表达时,则即时利用少量时间在慕课平台上收集相关知识碎片以实现资源的碎片化整合。对于所涉不深的人文学科也是如此,让从慕课所获得的信息碎片对自身学习能力及翻译能力及时起到补充作用,填充其语言图式的区域和层级知识空白。口译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按照口译学习专题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慕课平台上分别搜集与本组负责专题相关的信息并整理成可公开展示形式(如Word文档或PPT形式),尤其对于平时课堂可能较少接触的方面做出细致的语言说明,再在知识整合阶段逐一进行专题搜集资料的介绍与交流,促进他组成员对于该专题的了解及其在语言表述上应该掌握的各项知识。

理想状态中的慕课将极大地助益于语言学习中教与学的两个环节,但如果真的要让慕课起到预期作用,则需要教育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与监督,切实组织各学科专家论证与设定慕课的标准,规范其各组成部分的展现形式,并加大对开展慕课的管理与审核力度,让科学、准确、详实的各知识点成为专业学生们提高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得力助手。

三、结论

口译课不是也不可能是海量的口译实例训练,必须要使用系统的训练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效果。[5]图式理论的提出在高等教育领域意义重大,不仅为解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知识库的构建提供了合理依据,也为教师开辟了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禁锢的新视角,使教学改革得以迈上新的台阶。图式理论提出至今得到了延续性的研究和发展,从最早作为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到成为20世纪80年代一种重要的阅读理论,再到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的侧重给予图式理论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本文即是立足于英汉口译教学改革的基点,借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出培养译者翻译能力(职业能力)这一翻译教学目标,从论证语言图式培养与口译教学的关系到提出慕课在语言图式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译课程学习中,既应通过课堂加强对语言基本功的掌握,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学习过程中接受者的地位,在慕课等现代语言学习平台的帮助下,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所涉及的各项执行能力、积极构建自身语言图式网络、达到口译职业对译员提出的各项高素质要求。

注释:①转引自:吕文辉,《图式理论在交替传译教学中的运用》,《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吴波.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2]章宜华.基于用户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词典释义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雷天放.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教育课程研究,2013,(21).

[5]杨楠.俄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课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李新红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inguistic Schema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LIN Juan,OUYANG Feng

(Hunan Women’s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its goal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Thus,it seems inappropriate to keep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y which teachers teach according to textbooks and correct students’grammatical mistakes during practices. Actually to enhance students’ translating ability,teachers is not supposed to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linguistic schema especially with the help of today’s powerful multimedia technology such as MOOCs and other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platforms.

Key words:interpreting teaching;linguistic schema;cultivation;MOOCs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1.030

[作者简介]林娟(1976-),女,湖北黄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翻译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10

欧阳凤(1983-),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1—0139—03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慕课培养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