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言语幽默分析

2016-03-16 13:11张家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异义模因言语

张家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模因论视角下言语幽默分析

张家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作为达尔文主义在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延伸,模因论是一种能够解释语言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文章认为语言模因在语言各个层面产生的变异是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之一。

模因论;言语幽默;生成机制

从小品、相声到网络上的搞笑段子,言语幽默无处不在,使得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学界对言语幽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过往的研究大多是从修辞学和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幽默,通常是涉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和语用预设等理论。但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幽默研究还不是太多。鉴于此,本文采用模因的相关理论,从一个新的语用学角度来看待言语幽默。

一、模因论的阐释

(一)模因的起源和定义

模因(meme)是由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最先提出的。Dawkins在其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认为,在生物界中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断复制和相互竞争促进了生物的进化。[1]由此,他大胆构想在社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基本单位,他把这个称之为“模因”。模因与基因既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类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从一个宿主复制到另一个宿主身上,是一种“代代相传”。[2]模因与基因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是通过遗传完成其复制和传播过程的,是一种生物的手段;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完成这一过程的,是社会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

关于模因,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也不同。Dawkins认为“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为文化进化提供机制,人类可以利用模因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1]后来Dawkins修正了这一定义,认为模因是大脑的信息单位,“凡是通过大脑、书本、计算机、语言等媒介传播的信息都是模因”。[3](P109)Blackmore认为“任何能够被模仿的信息都是模因。”[4](P66)何自然,冉永平认为“所有能够被复制和传播的事物都可以被看做是模因。”[5](P329)总的来说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模因被视为基因的文化对等物,既文化基因,可以使文化向前发展;后期模因被视为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可以被复制和传播,称为复制因子。[6]

(二)语言模因及其复制和传播

何自然认为,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6]模因有利于丰富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又依靠语言进行复制和传播。由于语言具有自我复制性,所以能够被他人所模仿从而得以传递,因此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根据表征形式和内容的区别,语言模因可以归为三类:形义复合模因、语形派生模因和语义派生模因;按模因的传播力度分类,可以区分为强势和弱势语言模因。[7](P18-28)

语言模因通过复制进行传播,但这“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致”。[6]Blackmore在其专著《模因机器》中指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有两种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4](P61)既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何自然对此进一步细分,将模因基因型传播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异行传递;将模因表现型传播分为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三种。[6]

二、语言模因与言语幽默

(一)言语幽默形成的模因理据

根据载体的不同,幽默有言语和非言语幽默之分。言语幽默就是以语言为载体传递出来的幽默。[8]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需要依赖语言。与此同时,模因蕴含在语言之中,语言的任何层面都具有模因潜势。[9]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基因在复制的过程中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突变,语言模因作为基因的对等物,在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也会随着社会环境、宿主心理等因素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变异。[10]这些语言模因变体的出现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特定的幽默效果。语言模因的变异生成了言语幽默,而变异是在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

1.语言模因的基因型传播

语言模因的基因型传播是指“以相同的形式来传播信息,对原句的内容不做改变直接引用”,[11]一般包括固有的俗语、谚语、名言诗句等。虽然在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中,语境可能发生变化,但初始信息并不会发生改变。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将这些固有的语言模因在特定的语境中加以使用,得到了另一番“笑”果。

(1)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这类语言信息是直接引用原句内容不做改动。[6]言语幽默往往会充分利用原始模因信息与新语境之间的不匹配制造笑料。

例1上小学的小强给爷爷写了一封信:

敬爱的爷爷:您好!

身体最近是否虎背熊腰,生活是否继往开来。我每天夜不能寐地学习,昨天,妈妈夸奖了我的汗马功劳,给我放了半天假,我自鸣得意。我去爬了山,累的我汗牛充栋。您之前指出的我的缺点,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东山再起。

例1中的成语成为了触发幽默效果的语言模因。上述笑话直接套用虎了背熊腰、继往开来、夜不能寐、汗马功劳、自鸣得意、汗牛充栋、前功尽弃和东山再起八个成语。这八个成语被复制模仿用于上述的书信语境中,造成严重的语义错位,使书信内容有了幽默的效果。比如夜不能寐和汗牛充栋,夜不能寐的意思是指心里有事,睡不着觉。但是在信中夜不能寐被用于描述学习这一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汗牛充栋指藏书很多,但是在信中却被用来表达汗流浃背的意思,让人哭笑不得。

(2)相同信息异形传递

在这类复制传播过程中,尽管语言模因的形式发生了变异,甚至与原始信息的形式差异很大,但是这种形式变化并没有对初始信息产生影响,复制出来的仍然是原始内容。[7](P43)

例2电视节目《天天向上》中,主持人介绍张庭上台:

张庭:“大家好,我是张庭”。

主持人:“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好啊!这段时间大家天天期望你的名字,就是涨停啊!”

张庭:“大声叫一下我的名字吧”!

观众:“涨停”!

例2中“张庭”是原始语言模因,这一语言模因与当时的社会语境(股票市场持续走低)相结合,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变异,即“涨停”是“张庭”这一原始语言模因的异形表达方式。虽然两者的形式大相径庭,但是在上述例子中都具有同样的信息内容,即张庭本人。这两者,一个用于股票,一个用作人名,二者之间的类比自然生成了幽默效果。

这种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更能营造出幽默的气氛,常见的表现形式有“缩略语、谐音、语码混合和符合等表现形式”。[7](P43)比如“什么”变异为“神马”,“生命”变异为“绳命”,“你走开”变异为“泥奏凯”,“what are you doing”变异为“what are you 弄啥嘞”。通过变异语言模因与原始的语言模因的对比,二者之间形成了乖讹从而触发幽默。

2.模因的表现型传播

模因的表现型传播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采用同一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12](P209)在言语幽默中,语言模因通过表现型变异使语言与语境产生不协调、不一致,从而产生幽默效果。[13]表现型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

同音异义横向嫁接是指语言模因的原始结构不产生变化,而是用同音异义字词代替原有关键信息。[14]

例3甲: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是一名特困生。

乙:是不是家庭条件不好?

甲:一上课我就特别困,所以我是一名特困生。

在例3中,甲第一次提到的特困生是指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第二次提到的是课堂上发困的学生。通过同音异义横向嫁接,人们常见的语言模因发生改变,给读者一种语义反差,语义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

此外,网络语言中也存在此类变异语言模因,例如“蒜”你狠、蛇精病等。

“蒜你狠”是“算你狠”这一语言模因的变异表达,用同音字“蒜”替代“算”,既诙谐幽默又讽刺了大蒜价格飙升的现象。

“蛇精病”是“神经病”通过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变异而来的,相较于“神经病”其语气更具调侃和幽默效果。

(2)同形联想嫁接

同形联想嫁接指“语言模因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变,但是一旦运用在不同场合,便会引发不同的联想。”[7](P44)

比如“蛋白质”原指构成人类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但是现在又有了另一种含义,成为了笨蛋、白痴、神经质的代名词。又比如“可爱”的意思是讨人喜欢,但是经过同形联想嫁接,有了“可怜没人爱”的意思。这些联想意义的产生,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性。

(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指的是“语言模因形式和结构都保持不变,但是内容却被其他的词语所代替从而产生新的意义”。[7](P44)

例4电视节目《天天向上》,主持人访问嘉宾:

主持人:“XX你是哪里人?”

嘉宾:“四川的。”

主持人:“四川哪里的?”

嘉宾:“资阳的。”

主持人:“资阳!哦~上有天堂,下有资阳。”

例4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通过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新旧语言模因之间产生了差异,“笑”果显著。

(二)语言模因对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

在一些幽默话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词语或者表达方法似曾相识。究其根本就是一些我们熟悉的语言模因。模因特别是语言模因,其复制和模仿并不是完全的“克隆”。[15]由于语言内部的不平衡性和外部语境的共同作用,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异,使其与原始的语言模因产生差异。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何自然认为“如果语言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等结构不再被人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走向消亡。”[10]因此可以说,凡是活的语言无时无刻都是处在变异中的,[2]而且语言模因的变异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短语、句子甚至语篇。语言模因在语言各个层面上产生的变体导致了言语幽默的产生。

1.语音层面

在语音层面,语言模因是通过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实现变异的,属于语音派生模因。语音派生模因就是指通过复制特定语言单位或话语单位的语音形式来传递不同内容形成的语言模因。[7](P20)因此,语音派生模因可以出现在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等语言层面。

例52012年“陈欧体”红遍网络,其最后一句是“我为自己代言”,意思是我走我自己的路。但是却被网友恶搞为“我喂自己袋盐”,意思是我喂自己吃一袋盐。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同音异义嫁接变异而来的语言模因。“喂”“袋”“盐”分别是“为”“代”“言”的谐音替代,造成了语义差异,实现了幽默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用英文字母或数字来替换汉语或用汉语代替英语的语言模因。比如“JJ”代替“姐姐”,“DD”或“底迪”代替“弟弟”,“3Q”代替“thank you”,“爱老虎油”代替“I love you”,等等。这些词通常都是网络用语,可以营造出一种活泼搞笑的氛围。

2.语法层面

语言模因在语法层面上的变异,通常会打破固有的词组、短语、句子等语法结构,通过改变结构来实现语言幽默。

例6老师:“请用如果、从前、难过这三个词分别造句。”

学生:“饮料不如果汁营养。小明从前门走进教室。我家门口有条小河很难过去。”

例6对话中的幽默之处在于学生将“如果”“从前”“难过”这三个词语打破拆分。通常情况下,人们是整体使用“如果”“从前”“难过”这三个词的。学生的做法违背了人们正常的汉语语言知识,其造的句子也就幽默十足。

3.语义层面

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其意义会发生变化,即在语义层面产生了变异。通常表现为词汇语义的变化,属于语义派生模因。新旧语义之间的差异就会产生幽默效果。

例7“打酱油”——原指去商店买散装酱油。

这一语言模因后来逐渐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其意义发生了变异,成为大众接受的流行语,立即变成一种强势模因了。[15]现在“打酱油”的意思为: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没有认真地对待某件事情的意思。

“灌水”——原指倒水。其意义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异,现在为一种网络用语,其意思为在论坛或网站上发一些无聊的帖子或回复。

4.词汇(包括短语)层面

词汇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与外部语境相结合,其变异体与原始语言模因在感情色彩上会产生差异,言语幽默就此生成。

例8“天然呆”在网络中主要形容笨且可爱的动物或事物,其用法为褒义。但是呆有表达傻、头脑迟钝和表情死板的意思,明显为贬义词。这种词性的转变和反差,产生了幽默的表达效果。

5.语篇(包括句子)层面

有些语言模因会通过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仿一些耳熟能详的语篇结构。变异产生的语言模因与原始语言模因虽然在形式或结构上相似,所传递的内容却大相径庭,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这种模因属于话语结构派生模因。

例9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2012年某购物网站的广告词)

广告词一经推出,被网友改编仿制成各种搞笑版本。

例10甄嬛版:你只看到本宫的寿康宫却没看到本宫的凌云峰;你有你的气度,本宫有本宫的本事;你可以轻视本宫的存在,本宫会让你见识糙米薏仁汤的口感;回宫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三姑六婆,但那又怎样,即使是滑胎,也要滑的漂亮;本宫是甄嬛,本宫为自己代言。

很明显甄嬛版在语篇结构上模仿了该购物网站的广告词,但是其所传达的内容却是在描写宫廷斗争,与原始语言模因所传递的广告信息南辕北辙,这种表达“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创意,让读者感到既新颖又鲜活”,[16]因此幽默效果油然而生。

三、结语

本文采用语言模因理论来分析言语幽默,从基因型和表现型变异两方面分析了言语幽默产生的理论依据,从模因在语言各个层面的变异解释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分析发现,语言模因的变异是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之一,模因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言语幽默的产生。模因论的提出与发展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工具,使得许多语言现象有了新的审视角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1]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3]Dawkins,R. 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4]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7]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8]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谢超群,何自然.语言模因略说[J].现代外语,2007,(1).

[10]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11]孙秀丽,王文秀.模因视角下的隐喻现象研究[J].外语研究,2015,(3).

[12]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13]王金玲.论幽默语言的特征和技巧[J].外语学刊,2002,(3).

[1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15]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语[J].山东外语教学,2014,(2).

[16]蔡银.情景喜剧幽默言语模因偏离现象及成因分析——以《爱情公寓4》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

责任编辑:思动

Verbal Humor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ZHANG Jia-bo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Memetics is the extension of Darwinism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ield and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cultural evolu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memetics at all aspects of language make one of the causes for verbal humor.

memetics;verbal humor;generative mechanism

2015-12-07

张家波(1992-),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1004—5856(2016)09—0127—05

H030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09.029

猜你喜欢
异义模因言语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古今异义词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论俄语同音异义词及其翻译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关于冬天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