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6-03-16 13:11李桂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办学

李桂霞

(哈尔滨学院 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与对策

李桂霞

(哈尔滨学院 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文章根据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合理定位,促进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

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特指概念,主要指20世纪末为应对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需要建立起来的,由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或专科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由发展较好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一所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后以城市命名的新建综合性院校(以下简称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如哈尔滨学院、成都学院等;二是以工科、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主的高职高专升格后以行业命名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如黑龙江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学院等;三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当地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合并,升本之后,学校在校名中保留“师范”两字(以下简称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如太原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等。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前不同的历史背景、升本之后不同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模式,使这些院校转型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呈现多样化与复杂性。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如果利用升本前学校的行业优势,秉承技术立校的方针,面向行业、企业和地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转型发展优势就很明显;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后往往向多科性综合大学的方向发展,办学目标大多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就面临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转型难度较大;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由于长期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学科优势主要集中在文理基础学科和教育学科上,对社会经济起直接作用的应用性学科十分薄弱,转型难度最大。当然,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升本背景不同,升本后的办学情况又比较复杂,上述分类并不能完全概括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现状。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后的办学过程中如果盲目贪大求全,丢弃了自身的优势,转型发展的难度反而加大;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如果坚持立足服务地方,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转型发展反而有优势。本文只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对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有些问题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只是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问题的轻重程度不同。

一、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

(一)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

1.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明确

办学定位是高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虽然大多数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将自身的办学类型定位于“应用型”,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许多院校却不顾自身条件,不考虑社会需求,在办学规模与层次上脱离现实,求大追高;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盲目效仿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办学定位模糊,使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难以培养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未确立

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明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清晰的认识,对不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及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给予科学界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确立。具体体现为: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区别,往往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二是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落后、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在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由企业人员参与的实践教学课时很少,学校实践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少,设施不完善。

(二)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

1.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不明确

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相比,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有明显的区分: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突出基层岗位技能的娴熟;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工程型人才,层次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不同。但在现实中,二者的区分则更多地体现在修业年限上,或者专科是本科层次规格要求的缩减等,这种状况会造成高职专科人才与应用型本科人才之间培养规格脱节,培养层次结构不优化,使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缺乏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2.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未建立

应用型大学的建立,必须依靠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吸引一批合格的企业参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首先,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没有利益驱动,企业就会缺乏合作的动力,目前,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以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其次,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必须具有“先进性”,是产品加入到国际流通并持续进行产品研发的企业,目前,加入校企合作办学领域的先进企业还很少;再次,大多数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不具备与企业匹配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储备,不能与企业建立对等的资源交换与信息沟通平台,难以对企业产生吸引力。

(三)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

1.办学空间受到极大压缩

1999年国家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从2015年起,国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并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些政策的施行,预示师范院校包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局面被打破,国家给予师范院校的优惠政策也随之取消,加之目前基础教育生源的减少,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

合理的人员安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思考之中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和不同性格的人接触来影响自己和改变自己,比如内向的同学会被活泼的同学所影响,成绩好的也可以帮助成绩不理想的,所以老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一定要仔细研究每一位同学的性格特点,尽量保证小组内成员可以做到性格互补,这样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少

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受学术型教学模式影响较深,闭门办学现象严重,与社会联系较少,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设置较少,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不明显,毕业生的素质结构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存在着就业难和岗位适应性差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策略

(一)城市型新建本科院校

1.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

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按照国际分类标准,我国现有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5A2类型,也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和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建本科院校要按照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产业调整的要求,与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大量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2.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效能的基本保障。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拓宽专业方向,灵活设置专业,增设、整合、加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与战略新型产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二是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转变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搭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开发应用、素质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平台。转变理论知识教学脱节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形成教学、实践、实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基地、校地合作平台建设,保障人财物投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等,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在教育内涵与定位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与关联。它们都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都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特征,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专科、本科教育层次上的差异。应用型本科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升学通道,促进高职专科与本科的纵向层次衔接和横向规格贯通,形成相对完整的高职教育类型,促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走向完备。

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构建、人才能力培养上,建立与高职高专相区分的层次体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及技术开发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在基层岗位进行技能操作的实用型人才。二是在知识构建上,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高职高专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为目标。三是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在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培养学生胜任某种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行业广泛深入地合作培养人才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为搭建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学校主体主动作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寻求双赢的利益结合点,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行业型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企业科技研发、职工培训提供支持,吸引具有“先进性”的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为高校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支持。二是健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相关文件和实施细则,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由学校、企业专家共同制定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评价跟踪体系等。三是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对积极参加合作的企业,制定一些减免税收的政策。此外,设立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基金,对在协同育人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方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高校以及个人予以奖励。

(三)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合理定位,促进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

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要立足校情和办学传统,在兼顾现实和实际可能的基础上,分析学校优势与特色,形成学校科学的办学定位与明确的发展目标。具体体现为:一是定位于培养小学、幼儿师资。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学历提升进程加快,对中学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小学、幼儿师资,因此,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应主要定位于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培养。二是构建教师教育培训中心。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项政策为师范型新建本科院校指出了一条发展之路,以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为目标,实行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三是科学合理地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要避免与同区域内其他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要在院校专业设置之间寻找空间、错位发展。

三、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建设和积累的过程,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系统配套的制度创新,国家要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不同情况,分步骤、分层面、有计划地指导、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不同类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针对转型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理性的研判,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取得转型发展的良好成效。

[1]姜秀丽,杨锐锋.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鲁武霞.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观念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3]郝福生.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策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4]陈新民.区域经济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6]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7).

[7]张阿樱,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5).

[8]吴重涵.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知识劳动的性质与内涵建设[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

[9]郭嫄.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状况、类型及问题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2007,(5).

[10]丁小明.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6,(4).

责任编辑:谷晓红

Transformation of New University: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LI Gui-xia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Based on the difficulties that new universities may face,this study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 of new universities. The urban type new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ir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establish applied-type talent-training system. Professional type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ir education levels and develop an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a func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company. For normal universities,they should have a reasonable goal to promote teacher-training and non-teacher-training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in a balance way.

new universities;applied-type;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5-07-0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BB121302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34065。

李桂霞(1969-),女,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1004—5856(2016)09—0132—04

G647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09.030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