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可译性看隐喻翻译

2016-03-16 20:59唐昱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喻体意译异化

唐昱

(闽江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00)

从跨文化可译性看隐喻翻译

唐昱

(闽江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350000)

隐喻翻译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翻译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维持隐喻的语言效力,从可译性入手,在确保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隐喻中所含文化因素的破坏。从跨文化角度,探究隐喻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隐喻翻译跨文化交流可译性

一、隐喻的定义和特点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隐喻定义为 “以非一般的方式描述某人或某事,来更好地表示两件事物有一样特征的一个词或短语”,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隐喻方面的研究。隐喻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对文化交流有重大积极意义。纽马克谈到隐喻翻译时曾说:我认为,当所有的社会都达到一个特定的相似阶段——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将会有一些基本的普遍的隐喻,从而减轻译者的任务。可见,跨文化交流与隐喻翻译关系非常密切。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隐喻是体现文化进步和优胜劣汰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隐喻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的“人类共性”使得隐喻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故隐喻的翻译将促进全人类的跨文化沟通交流。

二、隐喻的可译性

语言源于文化,又反映文化,而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文化特征也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隐喻的翻译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隐喻的可译性可以作为一种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可译性模型。为了使隐喻的翻译更易于被目标读者理解,阻碍隐喻的翻译的因素必须被提及,以便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改善困境。

1.对应的文化特定形象

由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从而产生喻体的差异性。中西文化中对狗的不同看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方,狗通常用来表示积极的意义,例如:“loveme,lovemydog.”和 “youarea luckydog.”,在这两种情况下,狗都外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中国文化中,狗是用来嘲笑和蔑视他人的,像“丧家之犬,猪狗不如”就用来比喻那些失去家园,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甚至连“看门狗(watchdog)”这个原指保卫主人、对主人忠心的词也被赋予了贬义。因此,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一定要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和误解。

2.无对应的文化特定形象

受到社会文化制约和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有些喻体带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或以某些历史事件、人物典故为背景,在翻译时不仅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语,而且给目的语读者在理解上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翻译这类隐喻时,可采用保留源语喻体加注释的方法,在充分保留原隐喻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心领神会。例如: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HelenofTroy(特洛伊的海伦)”,故事中美艳绝伦的Helen,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由此产生了“HelenofTroy”这个成语。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关,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又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ofTroy”十分近似。因此,这一翻译可以消除文化隔阂,使源语与目的语产生共鸣。

三、隐喻的翻译策略

1.直译

直译主要是用来外理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交单、完整,按字面依稀直接翻译便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的翻译方法。当本体和喻体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有相似点,其认知方式相同、语言形式统一时,采用直译将源语的喻体形象直接用对等的方式传递给译文读者,保持源语与目的语意象基本一致,做到“神形兼备”。例如:Hiscriticismswererightontarget.(他的评论一语中的。)His lifehangsonathread.(他的生命命悬一线。)

2.意译

意译是一个相对于直译的概念,通常指取原文内容而舍去形式,是一种经过消化后的“语内翻译”,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创造性,原文的基本信息应该保存。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隐喻的差异性,有的隐喻形象是不可译的,如果照字面直译就只会令目标语读者无法理解。此时宜改用意译,舍弃原文形象,以忠实原文意义。

例如:Dogsthatputupmanyhareskillnone.

译文A:不要太贪心,也不要计较得太多。

译文B:多谋寡成。

在这句话中,狗和兔子可以构成捕食关系。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狗打猎的认识不多,照字面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无法达到相同的比喻效果。因此,如果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重点就应该放在它的意义上。而中国成语“多谋寡成”刚好具有相同的含义,这是最佳选择,能使汉语读者感同身受。

3.直译与意译兼用

有时为了既保全意义,又不舍弃形象,可以同时兼用直译和意译弥补直译难达其意、意译难传其神的不足,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原有的意义、形象和风格,还能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达到“神形兼备,画龙点睛”的效果,如:There’sasgoodfishintheseaasevercomeoutofit.(海里的好鱼多的是。纵然失去一个机会,不愁没有其他机会。)Evenifwecan’tgettheaward,wedon’thavetocrysour grapesatit.(就算我们拿不到奖,我们也不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4.归化翻译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有些英文的隐喻和中文中与其对应的形象的意义不同,如果保留源语的喻体则会相当晦涩难懂,这时可以用中文中已有的与原文意义相近的替代形象或事物进行归化翻译,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期望,达到语用等效。

例如:Hisdaughteristheappleofhiseye.

译文:他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

英语习语中的apple原指“瞳孔”。由于瞳孔对于人非常宝贵,人们视其如珍宝,因此后来用appleoftheeye喻指“珍爱的人或物,宝贝等”,这使我们联想到,在汉语中,“掌上明珠”有相对应的含义和内容,句子的意思一目了然。

例如:Comeoneveryone,saycheeseforthecamera.

译文:大家来,对着镜头说茄子。

“saycheese”是照相时摄影师要被照者面带微笑时说的一句话。因为当你说cheese时,你的口是呈微笑形的。为了达到类似的效果,译者用中文的“茄子”来替代奶酪。虽然奶酪和茄子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这句话的交际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5.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进行的语际间篇章意义的互相转换,异化可以被视为直译的概念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繁荣与发展,异化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且兼容,让人耳目一新。

例如:Gotolawforasheep,youloseacow.

译文A: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译文B: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译文A为归化翻译,译文B为异化翻译。显然这句谚语的翻译,异化比归化要好,我们能了解西方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争端,认清律师在法律案件中受益最大这一现实。如果采用归化翻译,其谚语的文化内涵就会缺失。因此,照字面直译的异化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句中的文化特色,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如:“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crocodiletears”(鳄鱼的眼泪)、“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等。

四、结语

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事物的途径,是语言、思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隐喻作为一种生动的语言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化因素上的差异,根据文本折射出的不同文化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准确反映文本的内容及其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使源语和目的语取得文化上的对等,达到交际的目的。

[1]张广林,薛亚红.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肖坤学.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学刊,2005,(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程同春.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5).

[6]肖坤学.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学刊,2005(5).

[7]VanDenBroeck,Raymond.TheLimitsofTranslatabilityExemplifiedbyMetaphorTranslation[J].PoeticsToday,1981,(2).

[8]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猜你喜欢
喻体意译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