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践中资本概念的解读——以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

2016-03-16 20:59杨雯雯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客观化布迪厄社会学

杨雯雯  黄  瑞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翻译实践中资本概念的解读——以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

杨雯雯黄瑞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本文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实践,对资本概念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资本的类型,主要讨论资本最基本的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三个具体的方面)、社会资本和与翻译联系最紧密的象征资本;各个资本类型的内涵、获得和积累的过程,以及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翻译实践与资本的关系,其中主要探讨了象征资本在翻译场域中的运作及其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布迪厄翻译社会学资本类型象征资本

1.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开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武光军,2008),从社会学的角度,视翻译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将其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分析,解决许多以前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最为重要。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将心理学的个人研究与传统社会学群体和客观社会环境的研究相结合,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他的理论实质是一个 “关系型思考”(relational thinking)的模型,目的在于打破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及社会实践活动内部与外部的二元对立,认为各个方面都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时不能将任何一个方面剥离出来单独分析。布迪厄的关系模型中有三个最主要的概念:“场域”(field)、“惯习”(Habitus)和“资本”(capital),三者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可用公式:[(H)(C)]+(F)=practice表示。“场域”是翻译实践进行的地方,是整个理论的基础,其他概念都是围绕这一概念衍生而来(Gouanvic2005);“惯习”是指社会实践参与者自身内在化的性情和选择倾向,会影响其外在行为,它与外部客观环境有着“构建”与“被构建”的相互作用(高宣扬,2004);而“资本”的概念,相对于场域和惯习,更像一种隐性的、穿插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东西,它是整个场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本文的目的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资本的类型,主要讲了资本的三种类型,特殊的象征资本,以及各资本类型之间的关系;二是翻译实践与资本的关系,主要讲述了象征资本在场域中的积累和作用。

2.资本的类型

人们在各种社会空间中所外的地位有高低之分,而人们之所以地位不同,从布迪厄的理论看,是由他们所在的特定场域中拥有的资格决定的。人们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资格,有的人条件优越,在场域中占统治地位、维护规则。条件不优越的只好在场域中被统治(王悦晨,2011)。为了对这些资格进行归纳和分类,布迪厄借鉴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解决。场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Bourdieu2011:102),而参与者竞争的动力来源就是资本,它决定了参与者在场域中的地位及他们手中的权力。因此,无论是翻译实践还是社会实践,“资本”都是一个不可不讨论的概念。

资本的类型可归纳为三种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资本类型,称为象征资本。各种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及转化机制(经济资本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没有区别,所以不做特殊解释)。

2.1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源,存在三种形式:具体化的状态(embodiedstate),以一种持久性的性情存在于人的身体和精神中;客观化的状态(objectifiedstate),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比如画作、书籍、机器设备等,这些商品以客观的形式对理论性的东西加以体现;体制化的状态(institutionalizedstate),严格意义上讲,它属于客观化状态的一种,但必须做单独的阐释,因为是这种体制性的状态赋予和保证了文化资本最原始的特点(Bourdieu1986:243)。

2.1.1具体化形式的资本

这一资本的获得是个体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需要个人的投入,这种具体化的资本是将外部财富内化到个体的内部,融入自身的惯习当中,习得的程度取决于时间、社会、阶级及一些细微的东西,不仅来自于学校的教育,而且来自于自身家庭的前期的培养。因此,总是带有最初条件的痕迹,在习得过程中或明或隐的痕迹,这是文化资本区别于其他文化资本的特征之一。由此看来在具体化资本这个层面上看文化资本是可以继承的。有的译者获得的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一部分里是靠先天获得的。

2.1.2客观化的资本

客观化资本指的是以可传递的、以实物形式体现的文化资本,比如书画、书籍、纪念碑、器械等。在物质的可传递性方面,客观化资本很近似经济资本,可以经过投资获得利益。不过可以传承的,只是合法的所有权,而原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自身所具有的具体化资本是无法传承的。比如某个人买了达·芬奇的一幅画作,他拥有的只是这幅画的所有权,只是这种客观化的资本形式,而并不能拥有达·芬奇的具体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是作为竞争中的一种武器或某种利害关系而受到关注并用来投资的。行为者力量的大小及收获利益的大小则与他们所拥有的客观化的资本及具体化的资本的多少成正比(Bourdieu1986:247)。

2.1.3体制化资本

体制化资本指由诸如学校、政府机关等权威社会机构授予和认可的学术资历、专业或奖励证书,是文化能力经过文化体制的资格授权后的存在形式。学术资格和文化能力的证书可以保证其拥有者有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持续的、受到合法保障的价值(Bourdieu1986:247)。当然这种体制化的形式必然使文化资本带有持续证明自身合法性的压力。例如现在各种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学历证书、各种期刊论文的发表都是译者持续证明自身合法性的典型代表。任何一个行为者都占有体制上认可的文化资本,各种学历证书还能为译者带来荣誉、地位、话语权及物质利益,因此使得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然而因为学术资格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和象征利益是建立在“超常利益”的基础上,所以当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他们获得的利益将比预期的少。

2.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还可以被通俗地理解为“人脉”,就是调动社会资源交际网络的能力。一个参与者拥有的社会资本总量取决于他实际上能动员起来的社会网络的幅度,取决于他所联系的那个社会网络中每个参与者所持有的资本总容量。所以交际网络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持续努力的产物,是投资策略的产物。例如一个成功商业人士积累很多社会资本,在场域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多人在生意场上尽管不认识他,但都会说“我和他很熟”、“我和他有生意往来”、“我看过他的书”之类的话证明他和这个成功人士有关系,以此体现自身的社会资本。

2.3象征资本

象征资本指因其他形式的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声望、地位和名誉等社会象征意义,它可以由其他三种资本转化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属于象征资本,直接与经济资本相对。象征资本的获得来自于场域内部的认可,当一定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被场域中的某些参与者提倡,而其他的参与者也认可时,这种资本就实现了某种“合法化”,形成了所谓的“象征资本”。参与者使自己手中的资本具有价值,令其他参与者相信这些资本是值得追求的行为,就是在制定或强化场域的规则,这就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布迪厄称之为象征暴力。因此,象征资本主要不是通过继承,而是通过被认可获得的。以文学场域为例,作者必须通过不断地发表新作品获得象征资本,而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象征资本就会变得相对稳固。

对于不同资本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经济资本是产生其他资本的根源,其他资本可以看做是经济资本的变体,这三种资本的基本形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对于象征资本而言,都可以由其他资本转化而来,但经济资本不能直接转化,要先转化成文化资本或者社会资本,再形成象征资本。具体来说,文化资本可以从经济资本转化而来,比如对教育进行投资,可获得教育成果、较高的学历等;同时文化资本也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比如获得高等学历的人往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赚取更多的经济资本;同时文化资本也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比如获得一定教育文凭的人便可以进入一定的商业或学术圈子建立人际关系。而一定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某一场域中一旦被认可,就形成象征资本;对于经济资本而言,可先转化成其他资本再到象征资本,比如,一个有钱人要进入学术圈需要先购买一个博士文凭,然后才会有一定的发言权。虽然经济资本是根源和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行为都可以简化为经济资本的交换,因为这种观点“忽略了其他类型的资本所能产生的特殊功效”(Bourdieu1986:252)。

3.翻译与资本

场域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而竞争的动力则来源于“资本”,它决定了参与者在场域中的位置和拥有的权力,位于边缘的参与者们往往通过斗争不断积累资本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位于中心的参与者,也会为了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而继续不断地积累资本。因此对资本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场域内部结构的探讨(胡牧,2006)。在场域中各种形式的资本当中,与翻译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象征资本(邵璐,2011),因此,对翻译与资本的讨论可以围绕象征资本与翻译实践的联系展开。

在象征资本的获取方面,作者和译者有着本质的不同(Moore2008)。对于作者来说,所在的文学场域中,象征资本的获得并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其他参与者的认可获得,因此他需要不断发表新作积累自己的象征资本,一旦他和自己的作品达到经典的地位,象征资本就会变得十分稳定,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被质疑,或者变得易受影响。但对于译者而言,则并非如此,译者的象征资本通常不会像原作者那样稳定持久。通常,他们会从原作者那里获得一部分象征资本,比如不知名的译者通过翻译知名作品,积累象征资本,而使自己变得有名;但反过来,译者通过翻译原作,让译作在目标语社会中被接受,也会增加原作及原作者的象征资本,比如葛浩文翻译莫言的作品,使莫言在目标语社会中的象征资本增加,取得一定的地位。因此,译者和原作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为对方增加和创造象征资本的,是一个双向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译者象征资本的获得与积累往往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变自身在整个文学场域中的位置,改变自身的象征资本,比如有的译者会选择翻译一些在目标语场域中被视为正统文学的作品,这样更容易得到场域中其他参与者的认可,以此增加自己的象征资本,从而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二是通过提升在自身场域中的地位,增加象征资本,比如有的译者翻译的文学作品在某个文学场域并不属于正统文学,认可度并不高,比如侦探小说,但其在整个侦探小说的场域中却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以此建立和增加自身的象征资本。

当译者在翻译场域中积累足够多的象征资本之后,其自身便具有改变规则的权力(Sela2008),例如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作品,深刻影响近代中国,使他拥有较多的象征资本,因此他有关翻译的言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被人们奉为圭臬,言必称“信达雅”。“信达雅”在20世纪90年代前成为中国翻译场域中的主要规则之一,成为衡量译者和译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王悦晨,2011)。此外,译者在某个领域拥有占主导性地位的象征资本,可能会帮助其开创一个全新的场域,增加某种非正统文学在整个文学场域的地位,比如法国的一位工程师出身的译者,热衷于科幻小说翻译,他与自己的搭档组成一个团队,专门从事科幻小说的翻译,开创科幻小说自身的翻译场域,积累占主导地位的象征资本,从而利用这种象征资本的优势提升了科幻小说在法国文学场域中的地位。

4.结语

通过对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简单介绍,我们了解到所谓“翻译社会学”的理论依托和研究方法、视角到底是什么,对于关键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结合翻译来对翻译实践进行解释。资本这一概念是构架场域内部结构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场域发展的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参与者本身的权力和地位息息相关,通过对资本的类型及类型之间转化关系的探讨,可以更清楚和了解场域内部的运作形式。对于翻译而言,最重要的是象征资本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资本是由其他资本形式转化而来的,转化的过程即“被认可”的过程,因此象征资本的多少决定拥有者在场域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通过将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引入翻译中,给了我们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解决一些前人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1]Bourdieu,P.TheFormsofCapital[J].NewYork,Greenwood,1986:241-258.

[2]Gouanvic,J.ABourdieusianTheoryofTranslation,or theCoincidenceofPracticalInstances[J].TheTranslator,2005(11):161-163.

[3]Grenfell,M.PierreBourdieu:KeyConcepts[C].Trowbridge:AcumenPublishingLimited,2008.

[4]Sela-Sheffy,R.TheTranslators’Personae:Marketing TranslatorialImagesasPursuitofCapital[J].Meta,2008(53):613-618.

[5]胡牧.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

[6]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7]邵璐.翻译社会学的迷思——布迪厄场域理论释解[J].暨南学报,2011,33(3).

[8]武光军.翻译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2008,31(1).

[9]王悦晨.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解读[J].中国翻译,2011(1).

猜你喜欢
客观化布迪厄社会学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
中医舌诊客观化技术发展分析及应用探讨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大学生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运动心理学研究走向:主观客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