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

2016-03-16 20:59田胜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课辅导员协同

田胜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

田胜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协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使各子系统协同共振,形成育人合力。武汉工商学院的实践探索表明,要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发挥党委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加强跨领域协同育人服务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构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可见,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和灌输,而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协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及职能,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从更广视域和更高层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概述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于1976年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协同理论从系统演变角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外界物质、信息、能量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和规律[1]。

根据事物或系统协同的内在机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要摆脱混沌或无序状态,实现向协同或有序状态的转变,最关键的是“决定性因素”的形成,即在条件变化过程中,系统其他因素在环境变化过程中逐渐被弱化趋于零,最终某一因素取得支配地位,并由该因素决定着集体行为。

从协同理论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序的育人系统,这个系统由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并且能够在稳定有效的机制下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因此,协同育人是指高校各子系统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决定性因素”出现,从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的相互配合、各部门相互协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序结构。

在高校中能够形成协同育人状态取决于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学校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的高度重视,直接领导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用的发挥。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高校管理结构来看,党委书记能够协调各具体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能够理顺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其他教学单位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并直接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是一支高水平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学生事务工作团队。毕竟再好的制度也是由人来实施的,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为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人员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专业培养轻思想教育。例如,育人目标上,学生专业技术培养目标被不断强化,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要求却被淡化;以专业为基础的教学单位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地位却受到削弱;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增加专业课的课时,同时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使思政课逐渐边缘化[2]。

(二)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未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是需要党政部门、共青团干、学生工作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各司其职,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缺乏广泛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对于高校育人工作来说,一方面,基层院系身外一线,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逐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目前学生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事务性工作较多,导致学生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自我认同感不高,专业教师对学生工作的认同感也不高。另一方面,基层院系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虽然直接面对学生,但在育人工作上却疏离大于协作,在目标、理念上存在误解,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共享不够,在活动安排、环节设计上配合不足[3]。

三、个案研究:武汉工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武汉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和其他公办高校一样,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培养应以德育为先。学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是一直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几年来,逐渐摸索出一套协同育人的机制。

(一)依托“四大平台”,促进各子系统协同共振,形成育人工作合力。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逐步建立了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个平台。

第一,坚持打造“第一阵地、第一渠道、第一课堂”,加强思政课教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和参与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宣传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增强教学效果的立足点;二是抓教学管理和改革,把改革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力,如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形势与政策”课走向规范化,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等;三是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把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包括:“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对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就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心理咨询中心为依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访谈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咨询中心坚持实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日常咨询辅导等工作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学生心理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学校为大力全方面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学生组织形态的变化,建立了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心理信息员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工作四级网络体系。辅导员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信息员向辅导员汇报有问题学生,辅导员先进行初步的谈话与干预。若情况紧急,辅导员还必须及时与学院和心理咨询中心取得联系,对危机学生进行适时的干预和心理疏导。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平台。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知社会,正确对待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之外,有针对性地举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政府、高校和企事业知名人士来校进行职前讲座用于辅助教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基地平台为支撑、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平台。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各类品牌、主题教育活动,构建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系。结合传统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迹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感恩盛典系列活动、“弘德·博问大讲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等。

(二)紧抓“四个结合”,努力做到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除了依托“四大平台”进行第一课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第二课堂教育以外,学校还努力探索“四个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做到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

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传统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通过升旗、形势与政策课、主题班团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紧扣时代特征,以红色纪念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以红色主题为主打的 “校园七彩文化节”、一二·九诗歌征文演讲比赛、“立志成才,理性爱国”征文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论赛”、“歌唱祖国——红歌会”、“党团知识竞赛”、“吃苦·宽容·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成长奋斗史、浴血奋战史、艰辛创业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以早操、早自习、晚自习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检查、早晚自习检查、就寝检查、安全检查等,对违纪学生及时教育外理。重点对打架斗殴、偷窃、晚归、未归、旷课等行为进行查外,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严格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为进一步创建整洁、舒适的住宿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开展校纪校规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团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引导学生遵章守纪。新生入教育期间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学生手册》的集中学习,特别对其中学习、考试、奖惩、违纪外分等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从而强化考风考纪教育。通过集中学习,让全体新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的具体要求有更加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今后合理安排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夯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开展安全文明教育。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参加防火防灾消防演练等活动,宣传普及防火防盗防骗的安全知识。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台、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打造“四支队伍”,为协同育人提供有力的人员支持和保障。第一,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需要有一支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思政课部一直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来,不断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在扩大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学习、交流、实践、激励”,在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多途径、多形式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

(1)坚持学习。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政治学习,在思想、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每次只要有重要会议召开、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发布、国际重大事件发生,都会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将国内外的重要资讯、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精神及时贯彻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动态。

(2)加强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除内部学习、讨论外,还注意与兄弟院校间展开交流。2015年4月24日,在武汉工商学院举行了首届 “湖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坛”。论坛上,武汉工商学院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民办高校的老师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3)注重实践和激励。每学年,思政课部至少安排2名专任教师参加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外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学期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工作,每年至少有1名思政教师被评为优秀教职工。近三年来,所有专职教师都已完成相关培训。此外,还鼓励支持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第二,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对于辅导员坚持“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思路,研究制定了辅导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考核等四个配套政策,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第三,抓好班级导师队伍建设。为了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制定了《武汉工商学院班级导师管理办法》,由教务部牵头、学工部协助,两个部门齐抓共管。工作中,通过班级导师工作日志记载情况的检查和各学院学工负责人交流的形式了解各学院班级导师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班级导师工作质量考核,寻找班级导师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加以完善。

第四,抓好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校团委严格团学干部选拔的程序,坚持民主管理,认真细致考核,选出思想端正、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合格干部。同时,引进淘汰机制,对学习成绩、工作状态、平时表现与干部身份不相称的团员干部,进行引导、帮助,如果没有起色,将劝其退出团学组织,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武汉工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经过近几年运行,已经相对成熟,但仍有可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

(一)加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当前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能相对分离,工作环节相对独立,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不能明确自身应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使命,虽形成了一定的合力,但仍存在两方面的不协同:一是思想观念的不协同,把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割裂开来,认为专业教育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协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存在对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把握不准。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一支兼职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可以建立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参与的教学会议机制。建立由校党委领导、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组织领导、活动规划、问题探讨及科学研究等。

第二,建立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考评机制。防止只重科研和学术的考评机制,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应算工作量,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从事的最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同时,强化第二课堂的通识教育,建立第二课堂学分制度,使第二课堂部分地课程化、模块化,为专业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提供必需的制度保障。

第三,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班导师的强制机制。思政课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教师担任班导师期间可以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协同育人。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可以多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从而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通过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对自身应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有更清醒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应将担任班导师作为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以便落实该机制。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该方案的目的是建立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发展自我个性。

方案采取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考核机制,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行为养成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和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并通过量化形式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学生毕业前需修满规定的综合素质分数才能毕业。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考核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汇总一次。汇总成绩归入学生档案,可作为党员发展、先进评比、毕业生鉴定、政治审查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这样一来,每位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张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记载卡,每张卡记载着该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考核情况,毕业时汇总成绩进入学生档案。

(三)努力完善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前,实践教学还没有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何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外,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课程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理念为导向,准确把脉本科生思想政治动态为基础,制订体系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合力强化课程实践教学保障。

[1]H.哈肯.协同学导论[M].张继岳等译.西安:西北大学科研处,1981.

[2]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12).

[3]刘兵勇,王静雅,齐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

此论文系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课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16G159,项目负责人:张玉平)的阶段性成果,笔者为第一参与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辅导员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协同进化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