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关系研究*

2016-03-17 01:48付洪良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现代农业

付洪良

(湖州师范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关系研究*

付洪良

(湖州师范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螺旋式上升。本文首先以修正的库兹涅茨曲线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关系,并以近十年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模型。研究表明,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耦合度较高,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安吉县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调程度最高,现代农业具有发展潜力,而其他县区现代农业超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就如何促进二者进一步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农业;协同关系;耦合模型

一、引 言

中国千年农业发展史证明:生态进,农业兴;生态退,农业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005年8月15日是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湖州市天荒坪镇余村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思想,自此,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以生态为引领,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的运用使湖州传统农业焕发新的活力,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家庭农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积极延长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产品品牌数量稳步增长。总之,湖州农业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概况为三方面:一是分析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改善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定性的研究中,赵跃龙和刘燕华(1995)、李惠英和崔振水(1999)、朱颂华(2001)、付中元(2011)等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同时,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张少兵,2008)。在定量的分析中,贾士靖等(2008)利用耦合模型分析发现全国31省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程度差异较大;任志远(2011)认为陕西省各地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程度较高,协调程度都较低。王肖芳(2014)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估模型,认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行。这些研究表明了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之间的协同关系。二是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定。染青红等(2002)、喻建华等(2004)分别对绵阳市、昆山市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李瑞玲等(2001)、芦伟等(2004)分别对贵州和黄土高原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测算;陈惠等(2010、2011)、唐婷(2012)、夏兴生(2014)分别构建了福建省、江苏省和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三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成为国策,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立法保护问题。蔡岩兵(2006)、顾华详(2012)、田信桥和杜晓斌(2013)强调法治机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从已有研究看,定性的分析侧重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上,而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的研究较少;定量的分析集中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面,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已有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在现代农业体系指标研究上存在分歧各持己见。随着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本文考虑将农产品加工产值、乡村旅游收入等加入现代农业体系中。

湖州市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辖区内三县二区自然生态迥异,但综合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溢出效应下,农业品质显著提升,与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关系,协同程度如何?本文运用修正的库兹涅茨曲线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并提出在其第三阶段二者存在着协同发展的理论假设,然后以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为变量,建立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度和协调程度,分析其原因,最后就二者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二、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同机理

自Gene M. Grossman 和Alan B. Krueger (1995)以6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环境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逐渐形成一种认识误区,即“经济发展必然破坏生态、生态保护必然影响经济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国情看,农业生态环境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问题。但纵观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一是在经济起步阶段通常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二是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见图1)。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整体上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中,迫切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和原材料供给部门,也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农业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关理论,一方面,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要素,与其他投入要素共同作用生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在农业循环生产过程中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形成未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即农业生态环境既影响着农业产出又反作用于农业生态环境,因此,通过运用农业科技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低水平、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确实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及运用合理的政策和先进科技可以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之间相互影响、协同发展(见图2)。

从我国国情看,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协同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生态环境对现代农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现阶段具有广泛意义,对农业发展尤其如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将有助于稳定和促进农业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有助于创建农产品品牌。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阶段通常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人均收入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满足市场对农业休闲的需求和安全食品的强烈愿望,整体上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现代农业产生溢出效应。相反,农业生态环境差或者恶化,如水土流失,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农业生产中的投入要素质量下降,都直接影响农业的产出和质量,间接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不良循环,最终,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将通过社会生产循环系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质与量。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是大地自然生态系统,除了供给基本产品外,农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生态环境,因而农业发展可以提升生态环境。农业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一部分,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同时,运用农业科技进行山林复垦和水体修复,以及轮种和休耕等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从发展的现实看,农业的衰败导致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被破坏。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乏力,长久的涸泽而渔、肆意砍伐的生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产出下降,用于投入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减少甚至没有投入,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实证

(一)变量说明

(1)农业生态环境变量。2003年湖州市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目标,2005年是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拐点。在过去的十年,湖州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坚持把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重点工作,积极落实“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的政策制度,制定了湖州市治矿、治水、治气的具体措施,对湖州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湖州全面启动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强化农业种养业污染治理,生猪养殖规模严格控制在60万头左右,推动畜禽粪便与死亡动物处理,温室龟鳖养殖总量控制在200万平方米以内,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多措并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现代农业变量。湖州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湖州东部平原水网带,形成了现代农业特色显著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5万亩,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利用广泛分布的湖泊和漾的特色,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鱼虾蟹龟鳖羊的养殖已具有相当规模和知名度,产业链逐渐拉长;湖州西部属于山地丘陵带,白茶、竹等农产品及其制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生态旅游强市。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技推广联盟建设,形成了市校合作下产学研一体的“1+1+N”的湖州模式,备受全国关注。此外,作为浙江省国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湖州大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循环化水平,正努力打造“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在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湖州农业2013-2015年三年名列第一,并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源于农业部《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

(二)数据和模型

按照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将其分为4大类10个子类,并根据协调度来评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见表1。

表1 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分类与评价*参考任志远.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

(三)湖州市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2014和2015年《湖州统计年鉴》、《湖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以及湖州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用人均耕地面积、农药用量、化肥用量、生态用地占市域总面积、高耗能产业占比等指标表示;现代农业系统以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农民收入、休闲农业收入等指标表示,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计算,得出湖州市三县两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u1、现代农业综合评价值u2、耦合度、协调度,并对u1与u2进行比较分析。

表2 湖州市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水平

从计算的结果看,湖州市三县两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耦合程度均比较高,表2显示耦合度最低的是南浔0.931,耦合度最高的是安吉县为0.992。从协调程度看,三县两区都没有高度协调类型,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调程度最好的是安吉县,协调系数为0.702,达到中级协调水平,且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值u1大于现代农业评价值u2,说明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属于现代农业滞后型,这也是湖州市三县两区唯一的现代农业滞后型。长兴和德清县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631和0.674,皆为初级协调水平,u1小于u2,表明该两县属于农业生态环境滞后型。吴兴区的协调程度为0.543,为勉强协调发展类,u1小于u2,同属于农业生态环境滞后型;南浔区的协调程度最低,协调水平仅为0.472,属于濒临协调发展类,且u1小于u2,表明农业生态环境比较滞后。

整体上,湖州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现代农业系统评价值较高,这与湖州的现实情况非常吻合,但德清县、长兴县、吴兴区和南浔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值都低于现代农业评价值,尤其是南浔区,说明这些县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传统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污染形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现代农业已经超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因此,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修复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业粗放型发展,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控制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安吉县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值和现代农业系统评价值都较高,耦合程度也非常好,说明农业生态环境仍能够承载现代农业发展,就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而言,安吉现代农业仍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

四、结论与建议

近十年,湖州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经历了自发推动阶段和政府推动阶段,总体上,西部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要好于平原水乡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生态自觉使得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湖州市三县两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关联紧密,耦合度较高,但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安吉县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代农业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德清县、长兴县、吴兴区和南浔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滞后,不能很好地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即现代农业发展超出了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吴兴区和南浔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急需改善。

从理论上讲,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最理想的状态是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值等于现代农业评价值,即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为此,湖州市要充分利用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一要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三废”物质对水、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对于已受到破坏、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修复。二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高效安全的生态循环农业。三要坚持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在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如此,农业生态环境才能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1]朱鹏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1):14-19.

[2]王肖芳.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农业生态环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9):62-64.

[3]任志远,徐茜,杨忍.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14-19.

[4]贾士靖,刘根仓.邢明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573-575.

[5]刘林奇,杨新荣.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9):108-115.

[6]韩洪云,喻永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J].现代农业问题,2014(4):64-72.

[7]张少兵,王雅鹏.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我国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3):204-207.

[8]江红莉,何建敏.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J].软科学,2010(3):63-68.

[9]DavidT.Agriculturalsustainabilityandintensiveproductionpractices[J].Nature,2002(418):671-677.

[10]MaS.Farmer’swillingnesstoparticipateinpaymentforenvironmentalservicesprogrammes[J].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12(63):604-626.

[责任编辑 杨 敏]

A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odern Agriculture in Huzhou

FU Hongliang

(Institute of Rural Development Studi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In China,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been improving, at the same time, modern agriculture has been making steady progress. Both of them mutually affected each other and developed synchronously, leading to agricultural ecosystem moving in a spiral line.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based on modifi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By analyzing the shift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chieveme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uzhou city, it tried to build the coupling degree model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coupling degrees in five sub-region of Huzhou were rather higher, bu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Anji county is the highest. The modern agriculture of the other counties beyond the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at last.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dern agricultur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coupling degree model

2016-05-15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湖州市为例”(16@ZH005)资助。

付洪良,博士,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与贸易研究。

F323.22

A

1009-1734(2016)11-0018-05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现代农业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My family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