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轻松学习,在分享中愉快生活
——关于名著分享课的几点尝试性实践研究

2016-03-20 22:54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董婷婷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享阅读实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董婷婷



在阅读中轻松学习,在分享中愉快生活
——关于名著分享课的几点尝试性实践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董婷婷

摘要: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它能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阅读,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分享 实践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学习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因此,语文学习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从去年开始,笔者每周开展一次教学实验——名著分享课。

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阅读。这种方式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Holdaway等人对阅读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考察后提出的。

分享阅读与其它阅读方式的区别在于:

1.分享阅读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2.分享阅读活动注重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促使在幼儿享受亲情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3.分享阅读活动强调从共同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过程,真正体现家园的教育互动性和师生的教育互动性。

笔者开展的名著分享课受分享阅读启发,将主要人物换成学生,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笔者对学生不提具体要求,如果哪位学生在周末读了好书,可以在周一的名著分享课告诉大家。第一个月内,分享课几乎都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大家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有的学生谈《西游记》中的有趣情节;有学生谈《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冒险生活;有学生谈《安徒生童话》中的美好想象。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或说或听,都很惬意。不过这种状况不适宜持续,因为学生阅读地书籍涉及面不广,对提高语文成绩的意义不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阶段又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感兴趣才有利于开展接下来的阅读活动。此阶段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阶段,全员参与,与课文学习相结合。从第二个月开始,笔者改变方式,不是谁想谈就谈而是按顺序,每位学生每周都要准备一篇自己的名著分享作文。为了与平时教学相结合,笔者建议学生多阅读课文中提到的名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的课文。本阶段的训练有条不紊,注重条理性的梳理和名著内容的分享,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分享意识。尝试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把名著分享课变成故事分享课,很多学生都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这对于开阔学生眼界非常有益。因此,笔者将此项活动推进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要求细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月后,笔者在名著分享课上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学生分享的阅读体会不能仅仅是故事,还应包括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多谈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第二,不要求读得多,但一定要读得细,如学生如果读到自己喜欢一两句话就可以分析一下好在哪里,可以从修辞角度、内涵角度或情感角度谈谈收获,或者拿到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第三,每一次分享阅读只需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内容不要太多,应围绕一点讲透彻;第四,为了学生间实现更好地互动,每位学生分享体会后至少要有五位学生点评才算过关。

这个阶段的训练要求明显增多。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经过一两节课磨合后基本上就能按照笔者的要求做出来。从目前笔者所在班级的整体发展来看,这项活动的效果显而易见。

首先,该项实验课程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七年级学生课外时间较多,很多学生喜欢读书,但都是乱看,如看动画书或故事会之类的读物,这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名著分享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了一些好书,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业余时间。

其次,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写作时至少懂得怎样“旁征博引”,让自己的文章多些文化气息。

再次,语文课本上节选的很多文章由教师单独讲演,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课下阅读整本书或是了解这个作家完整的生平经历对课文学习大有裨益。因此,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应相辅相成。

然后,学生课下提前写好分享内容,一方面能锻炼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能锻炼表达能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获得别人的认同,这是语文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

最后,学生与同学交流思想甚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非常宝贵的成长经验。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既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又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成绩,可谓一举多得。这真正贯彻了大语文教学观,即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与学生的情感、意志、审美、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是融合的,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让人忍不住赞叹,笔者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良多,师生共同沉浸在富有书香文化气息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品鉴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一种教与学的享受。知识的海洋宽阔无边,我们的探索也永无止境,名著分享课接下来将进入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同仁的共同思索。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099

猜你喜欢
分享阅读实践
孩子,我们慢慢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