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创新

2016-03-20 22:54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小学卢素环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小学 卢素环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创新

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小学 卢素环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活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的主要特点是具备较强的层次性和发散性,一个数学问题能找到诸多解决办法,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开放式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导教学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教师应注重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为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一、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生有效发挥思维想象能力是建立在宽松的环境基础之上的,只有处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互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表达出来,但很难形成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错误。

二、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是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习惯对学生的发言逐一进行补充“你说的是……”“你在说……”正因如此,虽然每名学生表达的意思逐步变得明了,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碰撞、相互联系却没有产生,使教学陷入一对一的局面。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教师怕课堂出现“冷场”,习惯对每名学生的发言进行附和、帮腔、概括、评价。教师应仔细倾听每名学生发言再加以引导,这比片面要求学生多发言更重要。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应是“相互倾听的教室”。学生只有有效倾听才能对别人的思考、看法进行认可、批判、分析,调整、丰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教师只有倾听才能从了解学生的错误点及差异点开始,组织有效教学。

三、把“游戏”引进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推动作用。

例如,“认识物体”一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物体特征鼓励学生蒙住眼睛“摸一摸”“猜一猜”“说说你摸到什么物体?”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注重课程导入环节

合理的课程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潜在动力。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开动脑筋,因此很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仔细备课,注重课程导入环节,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课程导入时还要精心设计相关的教学氛围,按照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思维带到数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合理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学生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数学原理或规律后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检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经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合理性。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后可以出一道接近生活的习题:妈妈今年33岁,比儿子大25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5=38(岁)。很明晰,学生的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生活验证的方法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合理性。

六、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数学交流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例如,“认识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活动,开展“优秀统计员”的活动;“元、角、分的认识”,开展“学做售货员”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激发了努力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教师应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创设学生能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强化小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从教学形式及方法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051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