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2016-03-21 06:47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组研修

李 娟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李 娟①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学校实际,为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对全市教育教学现状、教师专业发展、研训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厘清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大连市;初中;化学; 教育教学

一、学科基本状况

截止到2015年底,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共有教师657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60人,区级研训教师13人。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工作务实,锐意进取。他们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德育工作经验。绝大多数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功底比较扎实,能够适应大连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总体发展,能够清晰准确理解和贯彻课改理念。

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科素养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教师之间的不均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升热情还不高、投入还不够。部分教师缺乏学科教学理念、学科知识、学科方法的整合能力。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但对学科外沿及教育教学综合方法的运用还有所欠缺;教师对单纯的教育理念比较了解,但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够;教师对学科方法和学科精神有所了解,但实际应用不够。

二、学科教育教学状况

1.全市学科教育教学整体情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大多数化学教师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自学能力,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关注能力与思维。

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大多数教师能够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人文、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知识渗透其中,学科德育功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实验教学受到关注。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能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多采取学生分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部分不适宜学生操作的实验,教师边演示给学生观察,边让学生说明现象,探究规律。

调研也发现,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知识,使教学脱离实际,学生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解决问题。教学过度重视机械训练、强化训练、题海战术。教师针对中考的应试训练高于学科知识的理解。部分学校和教师,只训练中考加试的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机会较少。

2.优秀教师教学特色

大连初中化学学科涌现出很多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以求、善于钻研、成绩突出、极具特色的典型教师。教师虽然所在区域不同,所在学校不同,经历、学识、个性不同,但教育教学追求一致。

以生为本。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驱力,他们的教学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时时处处都注重细节、完善细节。师生之间具有和谐融洽的关系,课堂气氛调控活跃又不失紧张,教学具有快乐、互信、激励、共赢的良好氛围。

探寻规律。优秀教师是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者和掌握者,他们熟谙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屡创佳绩。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是这些优秀教师的突出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知道要教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教,以及知道怎么教,这些素养使他们能够以学定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

打造个性。个性就是特性,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体现。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注重打造个性,发展个性,丰富个性,展示个性,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注重创新。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来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最具根本意义的能力。优秀教师往往能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在课堂上所注重的不是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而是课堂中的自然生成。他们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潜心科研。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优秀教师往往具有较好的教科研意识,注重平时教育教学实践积累,能将经验转化为成果,在科研中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发展。

辐射引领。优秀教师成为教师群体的引路人。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展示观摩活动、“送教下乡”工作,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大连市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学校教研组工作特色

科学的制度管理营造教师发展的文化氛围。完善教研管理制度,构建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组活动机制,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倡导自主参与、多元整合、务实有效的教研风气,主张团队群体的实践与反思,建立互动合作、个性化发展的教学伙伴关系,使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整体都能不断成长。

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教研活动实效性强。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常态课质量。集体备课重点放在分析教材、改进教学、寻找难点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上,通过独立完成、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模式,促使个人特长和集体智慧相融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完善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组自身发展。利用“青蓝工程,师带徒跟”“一对一”带动模式等做法,教研组内形成学习共同体,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组自身发展。

建立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校本研修互助网教研活动,示范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组通过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公开课形式、加强单元分析的针对性等,激发集体智慧,形成组内合力,促进自我反思,实现整体发展。

开展区域教研,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校本研修、区域联动、校本研修互助网等模式,区域教研组交流信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研修主题,依托网络平台、微信平台、联合体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三、研训工作特色

1.市级研训活动特色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以“集中培训、校本研修、网络在线学习、对口帮扶”为基本模式,高标准完成了各类教师教育工作。

常规研训活动搭建教研、培训平台。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每年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工作至少5次,直接受众教师700人次以上。2013年,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研系统,开展异地同步和异地异步视频教研活动。2014年,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拓展了网络教研新形式。2015年,积极深入一线学校开展 “沉浸式”教研活动,与基层教师共同听、评课,直面教学问题。圆满完成各级各类专项培训,如辽宁省农村教师培训、市骨干教师滚动式培训、长海县骨干教师培训和保税区、花园口订单培训等。以学科基地校为基地,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模式的实验研究”。深入教研组进行现场调研,总结提升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特色。全面了解区域内的校本研修状况,并对典型学校、薄弱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分层指导。

区域联动,促进教育均衡。通过“五百一千对口帮扶”项目,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以“上一节课、听评一节课、做一个讲座、交流一份教案、提供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结一对师徒、对校本研修提一点建议”为基本流程,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农村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走进农村,对口帮扶。以校本研修互助网为载体,加强区域校本研修,实现区域内优质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共享,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学评价引导教学。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室研究教学、服务教学、引导教学的职能作用,逐步加强对新课程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复习教学指导。对课堂教学综合调研,对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研讨制定了《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化学实验操作加试方案》。

教学竞赛及学科评优促进教学研究。开展两年一次学科优质课展评活动,展示教师教学风采,同时也为大连市初中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案例。为贯彻 “以赛促研”的方针,满足省级选拔的需要,提高大连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意识,开展“大连市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之实验教学技能比赛”。从2015年3月开始完成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指导、评审、推选工作。我市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1节,二等奖7节,三等奖2节;3节课获得部级优质课。

标准引领,研究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完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大连市初中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细则》的研制,同步修订《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大连市初中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细则》是在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地化、学科化的操作。以《大连市初中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细则》的研制为契机,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职业属性、教师的知识基础与教育教学能力结构;从实践上为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学科基地校为抓手,从学科角度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模式的实验研究”,促进常态问题研究。把“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通过化学研训活动分解为多个小课题,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共性问题,将研训工作与日常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问题研究成为研训活动的主要任务。

2.区级研训活动特色

一体两翼,为校本研修提供师资保证。以全员培训为体,以“领雁行动”和“雏鹰试翼行动”为两翼,立体多层次开展教师岗位培训。100%名师在区域发挥引领作用,100%新教师与教研员结对子,实现校本研修全覆盖。引领教师立足职场,实现“看得见”“用得上”“过得硬”的职业情意与能力水平提升,不断发展的教师队伍成为校本研修活动永葆活力的生力军。

项目牵动,以课堂转型统领校本研修。以“课堂转型”项目研究牵动,研制出统领区域的“读、议、展、点、练”板块式教学模式、达标课堂评价标准和学科标准,推动“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围绕“课堂转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体现区域、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主题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系列性的特点。

利用互助网基地校,定期开展“联片教研”。将相近地区的学校划为同一教学片,由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区域片长,开展教学研究。每次活动均由区研训教师、中心组教师、基地校负责人、教研组长四级层层落实,通过互助网使教师保持良好沟通,研训活动扎实开展,基层教师有所收获。

利用“1+e”网络研修模式,创设多维立体的研训空间。研训教师聚焦指导典型教师,带动聚焦教师所在的教研组或备课组。组内教师利用各校的录播教室,分阶段录制聚焦教师的随堂课、对比课,结合研修专题,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切片,进行微格评析和反思,实现对聚焦教师的跟进式个性化指导。同时,追踪指导聚焦教师,带动其所在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整体研修活动水平提高。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力求将“学习者课堂”“图示化教学法”与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有机整合。问题驱动式教研活动将工作群体转换为学习共同体,利用群组、微博、空间、知校等网络形式共同学习提高。

开展“三段七步模式”校本研修,实现区域联动的特色研修。通过“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按照“确立主题—理论学习—第一次设计”“第一次试讲—第二次设计—第二次试讲”“集体反思,达成共识”七个步骤,围绕“积极情感+成功体验=高效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学科教学模式提炼”“关注教师主导、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习主体,构建活力课堂”的区域研修主题,确定“注重探究,体验成功”“教学模式发展研修”“学科教学模式提炼”“学校研修问题确立”“问题提出与解决”等研修内容,实现区域联动。

关注作业设计,倒逼校本研修提高质量。利用调查问卷,用数据说话,发现问题症结,围绕“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和“课后作业三留三不留”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指导,立足减负增效,推介创新作业设计。以作业时间和质量为标准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上课,提高校本研修质量。

四、学科工作展望

1.提倡合作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学是一种孤立的工作,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害怕暴露自己的教学不足和问题的心理,使得教师之间很少交流。但面对当今时代的进步,信息的爆炸,教师已不可能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应鼓励教师身体力行实践“合作”的观念,搭建平台,构建学习型团队,让教师平等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改革策略,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从实际出发,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以科研带动教学,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另一方面要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改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研训工作应引导教师开展学术探讨,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主申请微小课题研究,以微见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

3.确立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中心的培训理念

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还要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知识,贯通文理界限,加强“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训工作要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强新课程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教师素质培训工程。

4.加强教育类课程培训的力度

分层次开展教育类培训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专题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视化学教育实践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实验等内容。

5.网络推动,提升教师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育信息化正在促成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研训工作应继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利用大连教师网平台、网络视频互动教研系统、主题研讨移动终端,开展学科在线远程培训、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网络研训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学科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惠人]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Dalian City

LI Juan

(CenterofJu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In order to hav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ituation in Dalian junior middle schools and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quo of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training situ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summing up experience, refining features, clarifying problems, we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alia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16-05-10

李娟(1978- ),女,辽宁抚顺人,副教授。

G632.0

A

1008-388X(2016)03-0037-04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