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日语学科教学设计

2016-03-21 06:47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日语学科核心

杨 慧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基于核心素养的日语学科教学设计

杨 慧①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核心素养下的日语学科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入手,使学生成为具有与多元文化沟通能力的人。

核心素养;日语学科;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界定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潮流,也是我国课程发展的必然诉求。“核心素养”勾勒了新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及其关键能力,规约了学校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核心素养”赋予了传统的“基础素养”以新时代的内涵。根据当代学习科学的研究和梳理,基础素养的界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素养就是技能。第二个时期,把基础素养看成是学校所传递的知识。第三个时期,把基础素养看成是社会文化的创造。[1]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即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

核心素养下的日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多元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具体分解为“语言能力(积累与理解、内化与运用、整合与创建)、文化意识(感知与比较、尊重与包容、认同与传播)、思维品质(理解与分析、论证与概括、批判与创新)、学习能力(获取与选择、调控与管理、独立于合作)”。[2]

二、日语课堂教学设计实践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应基于学科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合作及创新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动态,渗透学科文化意识,在学习中掌握语言,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情境是根据教学所需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3]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图片、音乐、视频等。好的情境设计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科学习中来。情境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喜闻乐见,又要刺激性强。

在初中日语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中学生地球会議》一课中,授课老师初步的导入设计是世界地球问题视频(英语独白,日语字幕)。这个设计涉及到地球问题之垃圾严重现象,但是视频中英语台词学生听不懂,字幕较难,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因此改换成垃圾问题图片。理由是图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性强。在七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買い物》一课中,授课老师的课前导入设计是:三名日语教师自录购物视频。此导入环节设计既能增加课程内容的透明度,让学生们知道上课内容,又能感受日语老师工作之外的亲和力,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以话题为主线,以情境为依托

以往的日语教学基本上是“词汇讲解、语法学习、课文翻译、练习跟进”的单一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日语实践活动,主要强调以话题为主线、以情境为依托的课程设计思路,以“理解与梳理”“表达与交流”“探究与建构”等形式安排日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2]教师应以文本的话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探究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拓展视野,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境下的日语表达及其用法等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日语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协商、反复运用所需要的词汇、表达方式,把日语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如阅读理解日语文本《富士山を世界遺産に》,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语语言文本的阅读理解中,在语篇的情境中关注所要学习的日语被动语态及其相关表达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多项任务学习活动,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或者引导学生在总结归纳日语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之后,与中文的被动语态表达方式加以分析对比,梳理并探究中日被动语态表达方式的特点等。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互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学生们通过合作研讨、自主交流,学会沟通与协调。教师在分配小组人员时要明确每一组成员的任务,考虑到成员的水平差异,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参与到各组互动之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交流展示环节中教师对每组发言同学要给予表扬,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建议。如《中学生地球会議》一课,小组合作探究治理垃圾的相关措施,学生们在相互启迪中知识得以拓展,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及责任担当。

4.评价得体,关注发展

评价应围绕日语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学生在实践活动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合适时机肯定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及发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思维能力意识及学习能力培养等及时关注,有效地实施反馈,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教师可以选择口头表扬、纸笔测试、小组团队加分等评价方式,正面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合作精神。授课老师在讲授《中学生地球会議》一课时,巧妙地运用了以上三种评价机制,小组加分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用磁扣在黑板固定位置画上表格往上推移,每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操作简便。纸笔测试安排在自主练习环节,教师既可以亲临学生之中,又能发现问题,及时评价,效果明显。口头表扬则贯穿于整节课之中,学生在日语课堂上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学会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思路

日语学科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及思维品质为前提。如地球环保会议、志愿者活动使课堂充满正能量,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的培养大有益处。教师要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和学生建立伙伴关系,随时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疑难问题和困惑;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引导,随时反馈教学信息,使日语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思路,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

[1] 张肇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2016(2):18.

[2] 普通高中日语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修订稿[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18.

[3] 张伟. “例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学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2016(4):11-13.

[责任编辑:阅文]

Teaching Design of Japanese Based on Core Qualities

YANG Hui

(CenterofJu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In terms of Japanese-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centered on core qualities. The design should start from training students’ self-cultivation, think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iming at making students multiculturally communicative.

core quality; Japanese; teaching design

2016-05-10

杨慧(1966- ),女,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

G632.4

A

1008-388X(2016)03-0073-02

猜你喜欢
日语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