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6-03-21 06:47于爱华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亲子玩具游戏

于爱华,李 倩

(1.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2.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00)



论幼儿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于爱华1,李 倩2①

(1.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2.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00)

亲子游戏在促进幼儿认知、社交能力、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家长的幼儿亲子游戏观往往有失偏颇并且缺乏组织亲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为家长们提出树立正确亲子游戏观、注重亲子游戏环境创设、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亲子游戏玩具、学习与积累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等四项策略。

幼儿;亲子游戏;指导策略

一、幼儿亲子游戏的概念和价值

1.幼儿亲子游戏的概念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子女或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因而又称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是儿童早期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从广义上讲,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和交流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是亲子游戏,而科学的亲子游戏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游戏的整个过程应当使孩子与家长双方都感到愉悦,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创造与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第二,游戏应当是教育性与娱乐性两者并重,既能够通过游戏启发孩子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发展,又能使孩子体验愉悦情绪;第三,游戏应当以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基础,家长切勿以领导者自居,应与幼儿共同推进游戏的进程。

2.幼儿亲子游戏的价值

国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亲子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鲍尔和帕克指出,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游戏能够唤起婴儿的注意,从而促进婴儿的持续活动和探究行为;斯特罗姆对3600位1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的调查发现,亲子游戏具有许多特殊的意义,它有助于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比孩子在伙伴游戏或单独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游戏并参与其中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2]上述研究成果充分表明亲子游戏可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亲子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加之家长的参与和耐心指导,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其次,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亲子游戏也不例外。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作用于物,而且与人交往,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作为其首任教师,通过父母亲与幼儿之间的游戏,使孩子体验了初步交往关系,有助于其社会性关系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种类也不断丰富,入园后同伴游戏、师生游戏也会逐渐增多,幼儿在亲子游戏中养成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同时幼儿在同伴游戏中得到的新经验也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此外,亲子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的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游戏中幼儿积极愉快的情感对幼儿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亲子游戏作为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为亲子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联结了亲子间的情感,更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发展。相比其他游戏形式,亲子游戏是建立在亲情关系或抚养与被抚养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游戏形式,家长作为孩子的抚养者,更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发展状况,对游戏的介入及指导更容易有针对性,从而更容易通过亲子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幼儿亲子游戏存在的问题

为系统了解当前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现状,我们对大连市某区幼儿家长代表和幼儿园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并制作了《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问卷调查表》,经过对访谈结果和问卷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发现了以下两个典型问题。

1.幼儿家长的亲子游戏观往往有失偏颇

游戏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动,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因此亲子游戏是深受幼儿喜欢的重要活动形式。当代家长普遍重视幼儿的教育,年轻的父母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普遍认识到亲子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价值。然而访谈中发现有的家长片面注重亲子游戏的娱乐性,认为“孩子玩高兴了就算成功了”,而有的家长则一味强调亲子游戏的教育性,认为“游戏中一定得学到些什么知识,不能一味图高兴”;有的家长注重以孩子为主体,认为“亲子游戏就是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高兴,孩子乐意怎样家长就怎样配合”。这些亲子游戏观往往有失偏颇,其实在开展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完全可以兼而有之,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亲子游戏中家长与幼儿的角色可以是以幼儿为主体、家长为主导的“双主模式”,而且要注重游戏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性,好的亲子游戏往往具备互动性强的特点。

2.幼儿家长缺乏组织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

家长们往往能认识到亲子游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认知、情感、社会性交往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于操作层面怎样组织亲子游戏、常见的亲子游戏有哪些种、亲子游戏的环境该怎样创设、亲子游戏中怎样科学地选择玩具等内容知之甚少。被问到“如何理解亲子游戏”,大多数家长认为“亲子游戏就是多抽时间陪孩子玩”。被要求“试举几例您熟悉的亲子游戏”时,很多家长了解“躲猫猫”“飞机格”“红绿灯”等多属于体育类游戏,而对于益智类、科技类、建构类、角色类、语言类等亲子游戏了解较少。被问及“您认为何为亲子游戏环境,怎样创建亲子游戏环境”,家长普遍认为亲子游戏环境就是家庭,对于环境创设没有自己的理解,而关于问题“怎样选择亲子游戏的玩具”,家长普遍不理解亲子游戏玩具和普通玩具的区别何在。由此可知,家长普遍缺乏组织亲子游戏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有待积累科学地组织亲子游戏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三、幼儿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通过对幼儿亲子游戏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为家长们提出下列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以期完善家长的亲子游戏观、丰富幼儿家长组织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

1.树立科学的亲子游戏观

(1)亲子游戏应该娱乐性与教育性并重。游戏是幼儿主动参加的具有愉悦性的活动,娱乐性本身是游戏的重要特点之一,好的亲子游戏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应该具备教育性,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亲子游戏《浮与沉》中,家长可以准备一盆水和各类玩具及废旧材料,让宝宝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浮在水上、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让宝宝了解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体积、质量有关,具有一定教育性。宝宝自己动手的过程也渗透着游戏的愉悦性,该例亲子游戏就是典型的兼备娱乐性和教育性的亲子游戏。

(2)亲子游戏既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又要注重游戏的互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性,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亲子游戏中家长的主动性过强,幼儿往往被动听从家长安排,长此以往幼儿会逐渐失去参与游戏的兴趣。这就要求家长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并且注重在游戏中的亲子互动。亲子游戏不同于平行游戏,不是家长与幼儿各玩各的,而是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或轮流进行。例如,在亲子游戏《反义词》中,家长和幼儿应该轮流做动作和说词语,家长撑开双臂说“大胖子”,幼儿则要迅速缩回手臂说“小瘦子”,然后家长再比划动作和说词语,幼儿再接,直到数三下不能回答则被淘汰。这中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彼此的默契与感情,不失为兼备幼儿主体性和家长与孩子间互动性的亲子游戏。

2.注重亲子游戏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在重视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游戏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并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阳光、山川、森林等自然资源也应成为幼儿游戏的重要资源,家长应在周末或假期多带幼儿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尽情游戏。大自然是幼儿的天然“教科书”,在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游戏既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又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住房宽敞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专门的“游戏室”,在游戏室里为孩子设立不同的游戏区,如在“植物区”可以栽上几盆植物,家长与幼儿共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在“建筑区”可以摆放一些积木或是体积和形状不同的几何体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住房条件较差的家庭可在房间中腾出一个角落,用布隔开或用废旧材料为孩子布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以方便亲子游戏的开展。

3.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亲子游戏玩具

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亲子游戏玩具,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和玩法。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利用碎布料缝制沙包和娃娃,用废旧纸盒制作电话、棋盘,用易拉罐制作小车……在游戏的同时,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玩具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运动能力,养成与他人团结合作的习惯。除此之外,成品玩具的选择也应该重视玩具的功能,全面考虑玩具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否结实耐用,不要选择外表华丽但无实用价值的玩具。

4.学习和积累有关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

访谈发现,许多家庭涉及的亲子游戏种类比较单一,如传统的“藏猫儿”“二人三足”等。家长不要停留在简单重复几种单调的游戏层次上,时间长了容易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失去对亲子游戏的兴趣。幼儿家长应该通过书刊杂志或者网络等途径多学习和积累有关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幼儿家长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亲子游戏。例如,在我们所调查的地区盛产玉米,当地人流行一种“抓玉米”的民间游戏,短时间内定数定点地抓玉米粒,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值得提倡。此外,家长们可以和3-4岁幼儿开展“丢手绢”和“捉迷藏”等民间游戏以提高大肌肉动作机能;和4-5岁幼儿开展“抽筷子”和“抓石子”等游戏,有助于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5-6岁幼儿开展“转陀螺”的民间游戏,以锻炼手臂的力量,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等。

亲子关系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关系,幼儿家长是影响幼儿的重要他人,亲子游戏搭建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桥梁,高质量的亲子游戏为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良好情绪情感发展等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家长要善于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如何更加科学地组织亲子游戏及其他科学育儿的问题上要不断主动学习、不断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要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1] 于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35.

[2] 尹芳.国外亲子游戏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06(9):56.

[责任编辑:知然]

On Strategies for Guiding Parent-Child Games

YU Ai-hua1, LI Qian2

(1.DiplomaEducationCenter,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2.DalianRadioandTelevisionUniversity,Dalian, 116600,China)

Parent-child ga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fants’ recognition, sociability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Parents don’t possess correct opinions of parent-child games and lack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organizing gam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establishing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parent-child gam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parent-child games, making toys and props together, studying and accumula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parent-child games.

infant; parent-child game; guiding strategy

2016-06-30

于爱华(1962- ),女,辽宁大连人,教授。

G613

A

1008-388X(2016)03-0083-03

猜你喜欢
亲子玩具游戏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