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大连教育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03-21 06:47中共大连教育学院委员会书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学院建设

中共大连教育学院委员会书记 张 涛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大连教育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7月8日)

中共大连教育学院委员会书记 张 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大连教育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大连教育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院共产党员和教职工,全力打造“创新型学院、研究型学院、服务型学院、和谐型学院”,为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而奋斗。

一、过去八年工作的回顾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团结和带领全院党员和教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实现了第三次党代会的发展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作得到教育部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办院思路更加明晰

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二次改革转型”的工作任务,解决怎样办教育学院的问题。通过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学院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实现教育学院大学本质属性和教职工大学意识的回归。“十二五”时期,学院党委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立足大连服务辽宁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在辽宁教师教育和教育服务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品质立院、内涵发展”的总基调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区域教育业务统领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业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内涵进一步完善。迈进“十三五”,学院党委明确了“双业并举”的发展方针,致力于“构建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全国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教师教育和教育服务方面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一流教育学院”,为学院确立了更加明晰、更加高远的发展目标。

(二)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八年来,学院坚持丰富内涵、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实现了校长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的创新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向工作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手段现代化和成果特色化迈进。

1.校长培训效果突出

坚持“实践价值为先”的培训理念,以大教育的开阔视角引领校长发展,以多元化的资源整合服务培训,以个性化的“影子校长”培训倾斜农村,实施了各级各类校长(园长)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学校长(园长)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一大批年龄结构合理、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能力突出、办学成绩显著的优秀中小学校长。

2.教师教育成绩斐然

校本研修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构建了异地同步互动研修、移动终端主题研讨等网络研修模式,创建了由涉农地区覆盖到全市的校本研修互助网模式,实现了区域内优质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共享。教研指导形式日益多元,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沉浸式”驻校教研、视频互动教研、移动终端教研、跨学科跨学段开放教研,推动了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转变。教师培训备受好评,高质量完成了各类市本级培训、境外基地培训、教育发达地区高端培训、新功能区订单培训,高标准承办了澳大利亚中华文化研修培训、省初中农村及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埠委托培训,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的开放培训之路,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影响力。教师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成功研发系列标准,大力开发培训课程,广域荟萃网络资源,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着力打造培训团队,助推了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开展了面向农村、海岛地区的“牵手行动”“春雨行动”“乡村教师支持行动”等,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了资源平台、指导平台、培训平台、交流平台和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教师教育手段现代化。

3.学历教育多元发展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构建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线并行的办学模式。开展了多层次学历教育,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本专科、师范与非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办学。举办了多类别非学历教育,构建了自主项目、合作项目、委托项目和特色项目相结合的社会化培训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

4.教育服务硕果累累

教育政策研究广泛开展,形成了丰厚的调研成果,学校发展评估稳步推进,承接了多项教育评估和实验项目,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学习质量监测更加科学,高质量完成了各类命审题工作并形成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提升了区域学业质量水平。课程资源开发进展良好,研发了系列地方课程,丰富了区域课程资源。成功学习者辅导规范运行,开展了各级各类课外辅导,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培训需求。图书资源实现了面向基层学校的数字化、流动化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以公益活动为主要形式,推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国际交流成绩喜人,引进海外考试项目,扩大了学院服务空间,提升了学院知名度。

5.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教职工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以工作研究为重点,教育科研成果丰硕,国家及省、市级立项课题、著作、教材、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显著增加,横向、纵向科研实验基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坚持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教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院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附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各项指标连年位居大连市民办高中前列。

6.业内影响力显著扩大

连续8年担任全国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委员会会长单位。校本研修互助网、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工作分别被教育部列为“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示范项目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先后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北京、中山、福州、温州、沈阳、哈尔滨等三十多个国内外兄弟院校、友好团体来院学习考察。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千余次宣传报道学院改革发展经验。举办了60年院庆系列活动,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学院视察,对学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辽宁省五一奖状”“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师德建设十佳单位”“大连市五一奖状”“大连市先进单位”“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党建主体责任认真履行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执行市委关于党建的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建工作责任分工。加强支部建设,落实支部书记述职考核评议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学院党建工作。每年向全院党员报告工作,部署党建工作新任务。

2.思想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学院党委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将开展专题教育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创设富有特色的教育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证。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的理论学习,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党委和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做到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院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头脑。

3.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注重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有效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实施了两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了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党务与行政工作有机结合、抓支部组织建设与部门工作推进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精心设计了“我为建设一流教育学院建言献策”“创建‘创新型’党支部、争做‘创新型’党员”等教育活动载体,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宣传工作成绩突出

坚持“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理念,完善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将日常工作报道与集中专题报道相结合,将新闻宣传工作与培育亮点、打造精品相结合,通过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学院发展成果,市委《大连信息》对乡村教师支持行动成功经验作了专题报道,市委《每日汇报》数十次采纳学院中心工作亮点,有力地提升了学院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5.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聚焦“四风”问题,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开展了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突出重点,加强监督,尤其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6.统战、群团和老干部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工建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工会、共青团、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职能。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了和谐学院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内涵建设更加深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社会影响力显著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院共产党员和教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向为学院发展付出辛劳、智慧和汗水的老同志、全体共产党员和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院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趋势性变化,还需深入研究和科学应对;教师教育、教育服务还需进一步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过去八年工作的主要经验

八年来,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党员和教职工积极推进改革转型,圆满完成两个五年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全力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一流教育学院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1.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改革创新是引领学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改革创新放在学院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创新谋思路,以创新强内涵,以创新育特色,以创新促发展。

2.必须以内涵发展为根本

内涵发展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根本体现,必须坚持品质立院、内涵发展不动摇,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3.必须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干部和教职工队伍是决定学院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强化人才队伍是学院发展第一资源的意识,拥有一支“四有”干部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4.必须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文化建设是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大学文化建设不动摇,积极推进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由精神引领层面转向行为落实层面,形成共同的学院价值观。

5.必须以和谐环境为前提

和谐环境是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完善教师教育和教育服务的协调机制,加强学院民主管理,积极创设有利于学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形成发展的合力。

6.必须以党的领导为保证

党的领导是实现学院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抓大事、管方向、谋全局;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的作用和职能;必须用党的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教职工,把党的主张变成党员和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学院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当前形势分析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推进期,也是学院实现一流目标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创建一流”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攻坚克难,以更加顽强的意志、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学院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学院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也是今后学院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创新是引领学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学院特色发展的本质要求。全院党员要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对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创新的智慧、协调的理念、绿色的意识、开放的胆识、共享的心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积极适应教育新形势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改变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更加注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更加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些教育发展趋势和变革,都为我们的校长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和学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课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应对教育形势变革,指导区域教育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推动区域教育快速发展。

(三)深厚的发展优势是实现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过八年的努力和实践,学院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积淀了深厚的发展优势,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教师教育创新成效明显,教育服务功能深入拓展,教职工综合素质大力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这些都为学院今后的快速发展积聚了后劲,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要从优秀迈向卓越,必须继承以往的良好传统,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培育特色,丰富内涵,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发展策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教师教育和教育服务“双业并举”,坚持深化大学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大连市加快“两先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创新型学院、研究型学院、服务型学院、和谐型学院” 建设为办院方向,坚持创新发展、丰富内涵、培育特色,统筹推进校长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学院管理和党的建设,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实现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的奋斗目标。

(三)发展策略

1.创新兴院策略

要充分认识创新在学院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将创新贯彻到学院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领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用强有力的创新成果服务于学院事业发展和区域教育改革。

2.特色办院策略

要充分利用学院优势,整合资源,围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着力打造学院在校长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等方面的特色,重点培育特色品牌,以特色强内涵、促发展,不断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3.质量立院策略

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各项工作都要讲质量,真正做到研训追求高质量、服务追求高标准、科研追求高水平、管理追求高效率、队伍追求高素质,切实提升工作效益。

4.依法治院策略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学院法治化建设进程,使教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开展工作。

5.人才强院策略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拓宽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努力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高标准打造干部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6.文化育院策略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设优良的院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和谐民主、追求卓越的学院文化,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明确办院方向,全面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

未来五年是学院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培育特色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研究型、服务型、和谐型”学院为方向,以创建一流教育学院为目标,全力推进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一)建设创新型学院

在教师教育发展日趋多元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学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学院一切工作,让创新成为广大教职工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创新在全院蔚然成风。

1.以创新的精神,全力推动学院发展

要推进理论创新,强化成果导向,对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促进理论发展;要推进制度创新,按照依法治院要求,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要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由“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向“双业并举、创新发展”转型,探索“研训一体”体制下教研和培训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展内涵建设的层次和深度;要推进模式创新,不断加强工作方法论研究,不断探寻新的工作方式,逐步打造区域教师教育和教育服务特色模式。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强化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想创新、学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良好局面,使创新成为支撑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2.以创新的举措,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

要实现 “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必须把工作基点放在创新上,以创新驱动发展。抓落实,一要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沉疴旧制的束缚,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路引领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改进措施、在措施形成后细化工作,推进规划的创新实施。二要创新工作实践。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手段、创造新方法、创设新载体,将规划落实和部门工作创新有机结合,高质量完成规划的各项任务。三要创新工作成果。要强化成果意识,预设成果目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彰显学院特色、具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成果。

3.以创新的手段,深入开展“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

要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精神,搭建区域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智慧平台,创新工作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互联网+”与培训、教研、服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工作模式。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为教育决策、培训需求提供预测评估。尝试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便捷性。要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发、整合特色网络资源,建设区域教育教学网络资源中心。要进一步培养教职工信息意识,养成数字化工作习惯,在应用中提高信息素养和能力。

(二)建设研究型学院

研究是高等院校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要通过研究促进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研究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我们必须提高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形成一批高水准的专业化成果。

1.要研究理论,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要研究政策理论,研究当前党的教育方针、研究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研究教育发展新形势,在政策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研究教育理论,尤其是国内外前沿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师教育理论的内涵,掌握校长培训、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育服务的规律和特点,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铺路搭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应用研究上不断推陈出新。要发展理论,不仅要善于把教育基本原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更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及时总结提炼工作成果,上升至理论高度,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

2.要研究实践,发挥实践的基础性作用

校长培训的实践研究要侧重研究“影子校长”成长规律和培训模式,研究培训+指导的实践工作模式。教师教育要侧重研究不同成长时期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研发不同类别的课程资源包,形成多元化培训模式;要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规律,不断丰富教研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创新教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学历教育要侧重研究成人学习的特点,加强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研究,打造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教育服务要侧重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办、评相分离的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大力发展具有教育服务中介性质的服务项目,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品牌。

3.要研究教育热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要研究教育大背景下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使我市顺利适应考试制度改革。要研究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因,助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公平。要研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要研究城乡教育均衡问题,推动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提升转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以教学为媒介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核心素养转化。要研究“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服务型学院

要立足学院实际,针对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充分发挥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教育智库”作用,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基层学校、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业务指导和优质服务。

1.服务政府

要充分认识“教育智库”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大智库”观,学院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是智库的成员,都要为智库的建设贡献智慧。要聚焦区域教育重点、热点,关注教育难点、盲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要服务区域教育,承接教育评估、学业质量监测委托项目,构建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专业化的评价指导服务,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2.服务学校

要服务进修学校,通过市区联动等形式,发挥业务统领作用,加强对进修学校的业务指导,提升研训水平。要服务基层学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帮助学校确立清晰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的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推动学校的建设发展。要服务教师,在为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培训和教研指导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和训练,缓解职业压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要服务学生,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3.服务社会

要了解社会服务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公益性服务活动。要注重培育服务品牌,拓展服务领域,重点培育中小学课外辅导、国际教育联线、心理辅导训练、家庭教育咨询等优质教育咨询服务品牌,提供专业、特色、高效服务。要加强国际交流,搭建区域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开发国际交流项目,引进新的国际考试项目,拓展服务社会的空间和领域。

(四)建设和谐型学院

和谐是发展的基础。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原则,培育和谐的学院文化,建立和谐的内外关系,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学院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1.不断优化和谐型学院文化环境

要进一步深化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将大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提升大学文化的精神凝聚力、载体再生力、品牌创新力和实践指导力。要充分发挥“厚德博学、深研笃训”的院训对教职工的价值导向作用,大力倡导“敬业、严谨、和谐、创新”的院风,深入践行“教师为本、服务为基、彰显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共同的学院价值观。通过典型带动、工作促动、制度推动等形式,着力培养教职工身正学高的学者风范,强化品德修养,彰显正能量。要合理布局校园空间,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2.不断浓厚和谐型学院民主氛围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广大教职工真正成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设计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通过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途径,为教职工搭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平台。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教职工、发展依靠教职工、发展成果由教职工共享,使教职工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有更强的学院归属感、获得感。

3.不断增强和谐型学院实力基础

要坚持科研牵动。实施未来五年科研成果不少于1000篇、立项课题不少于100项的“千百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科研素养,浓厚科研氛围;要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科研基地的作用,加强工作研究,注重成果转化。要坚持人才拉动,多渠道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不断夯实学院人才基础;多形式实施教职工分层分类培训,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理论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实践智慧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八有型”教师队伍。要加强学院软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要坚持多元开放,广泛吸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办学的新空间。要正确处理好院内外各种关系,积极创设有利于学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努力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4.不断完善和谐型学院法治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规章制度体系,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管,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的项目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沟通顺畅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学院事业性收入稳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六、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委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不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为创建一流教育学院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坚持党要管党,进一步落实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承担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做到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层层压实党建责任,着力形成党委抓、书记抓、班子成员抓、各支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落实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制度,加强对支部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情况和支部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推动党建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要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要把它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入推进,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推动工作。要深刻领会其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政治坚定性,创造性做好专题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注重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坚信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始终坚持做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锤炼党性、引领发展。强化各支部学习和党员教育,教育广大党员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全体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三)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驾驭全局、把握方向、推进创新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激励干部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干事创业,真正成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管理、考核监督制度体系,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大力加强支部建设,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把“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有效做法坚持好、落实好。充分发挥各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建‘创新型’党支部、争做‘创新型’党员”活动为载体,培树典型,弘扬正气,不断增强支部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方针,保证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切实履行工作责任制,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员大会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五)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要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构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始终把干事创业谋发展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敢于直面问题,敢啃“硬骨头”,做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强化服务意识,关注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努力把广大教职工的期待变成实际行动。加强党委对群团、统战工作的领导,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联系教职工、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纽带作用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离退休同志的生活,发挥离退休同志在学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勤政廉政意识和能力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领导班子要坚持“一岗双责”,把责任落实到位。贯彻执行《准则》《条例》,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广泛开展党风廉政主题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加强源头治腐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使重点部门和岗位以及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得到有效监督。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总结过去,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倍感光荣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倍感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凝聚全院共产党员和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工作,为全力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惠人]

猜你喜欢
教职工学院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