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研究

2016-03-23 03:52晚春东秦志兵

晚春东,秦志兵

(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研究

晚春东,秦志兵

(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在界定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结构模型;结合食品的特殊性,深入解析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风险源、传导阈值、传导载体、传导路径、传导节点、传导宿体以及风险调控过滤器,并揭示其风险度量的函数关系式。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风险传导系统

近年来,有关企业风险传导机理的研究发展较快,企业风险传导又可分为狭义上的企业内部风险传导和广义上的企业间风险传导,而企业间的风险传导初步体现了供应链风险传导的思想。供应链风险传导一般包括风险源、传导介质、传导节点和传导路径等基本要素[1]。文献[2]提出了基于管理视角的产品基因理论,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产品质量风险基因遗传过程。

基于食品供应链视角来研究食品安全风险传导问题,Van Asselt认为影响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存在于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主要蕴含于食物源头供应、生产加工、物流与销售等环节,每个诱发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危害源正是蕴藏于各相关环节之中[3]。食品从原料到消费的整个供应链中,每一步都会有风险毒物存在或出现,文献[4]认为这些毒物将会沿着食品生产链条进行传递,在理论上存在着累积效应,并会产生过程诱导及衍生而来的新的风险物质。

目前针对诱发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事件的内在风险演变规律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还严重不足,比如供应链背景下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阈值理论、传导节点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因子传导中的耦合关系,尤其是针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问题认识模糊。

一、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的概念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消费等全过程中由于内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其它影响食品质量安全性的因素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该定义包括五层含义:一是风险的产生贯穿于食品供应链运行的全过程;二是风险的起因既包含自然原因也包含人为原因;三是风险的发生、演变及其后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四是风险的本质是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五是风险的大小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建构的复合体,受人们的主观感知和预测精度影响[5]。

根据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概念,并借鉴企业和项目风险传导的定义,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系统运行中,由于受到主客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食品在供应链系统中某个节点产生质量安全风险,其风险在该节点中经过积聚、耦合形成内部风险流,当其超过风险传导阈值时,便依托于风险传导载体,经由食品供需链传导路径,以原有的风险属性或是耦合突变后生成的新的风险释放、传递和蔓延到食品供应链下游的相关环节及其业务流程中去,直至最终消费者,从而可能造成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的其它影响食品质量安全性的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过程。

二、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结构

根据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的概念,绘制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结构模型

图1表明,由于受到系统外部和内部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食品供应链系统中某个节点产生了某种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形成静态风险源;当其风险超过该节点自我调控能力即风险传导阈值时,在食品供应链中便形成一种动态的风险流,向供应链下游释放、传递和流动,即出现了风险传导效应;其传导是通过物质等风险载体,沿着食品供应链依次或跳跃式向下游节点传递,并与下游节点本身已存在的风险发生耦合作用,在节点风险自适应调控机制的作用下,或断流或继续向下游流动,直至风险传导宿体。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的过程中,风险流与各个节点内存在的风险因子往往会产生强耦合效应,发生风险量瞬间骤增或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从而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直接变为实际危害,即给人身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流在从供应链的风险源头到终端流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四种形式:强流、弱流、断流和突变流。

从图1中可以看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主要包括的要素是,风险源与传导阈值、传导载体、传导路径、传导节点与调控过滤器以及传导宿体。该系统结构清晰表征了各风险传导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要素

(一)风险源与风险传导阈值

1.风险源

风险源是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产生的源头,是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根源。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风险源,特别是源头供应环节和生产加工环节。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这些节点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产生、聚集和突变,并可能冲破传导阈值向供应链下游传播、流动和扩散。

假设Xi(i=1,2,…,m)表示食品供应链上某个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源中的第i个风险因子变量,则该风险源(RS)的综合风险量值可表示为风险因子的函数为:

式中,R表示某个风险源的综合风险值,f表示综合风险的函数关系,Xi表示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风险因子及其子因素,Pi表示第i个风险因子生成风险事件的概率,Ci表示第i个风险事件发生的后果。

2.风险传导阈值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阈值是指风险从食品供应链中一个上游节点子系统向另一个下游节点子系统以原有的风险性质或是耦合突变后产生的新的风险因子动态流动、迁移、扩散发生时点的临界值。食品风险源并非一经产生就向下游节点释放和传递风险,它会受到风险源子系统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只有当风险变量的量变积累或质变状态超过子系统的自我承载能力临界值即风险传导阈值时该风险才能发生传导,且不同的环节或节点企业其阈值也不相同。

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的风险传导阈值并非固定不变的,当影响阈值的自变量发生变化时,风险传导阈值随之提升或降低,从而引起风险传导系统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动因及形式主要包括:一是当风险因子积累的量值越过了节点子系统初始时刻所能承受的风险临界点时,此时风险由静止转向传导;二是当节点子系统所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产生某些诱因,使得节点风险传导阈值降低,从而促使原有的局部、静态风险发生突变,以至产生了风险在食品供应链上的传导。

对于节点企业而言,每种风险因子均存在各自的阈值。通常影响风险传导阈值的主要变量包括:(1)系统环境与结构(S):指食品生产环境、加工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及规章制度等要素的整体协调性。(2)防控努力程度与水平(E):指食品生产者经营理念、风险防控投入水平、人或组织的主观意愿、质量安全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要素的整体水平。(3)质量安全标准(Q):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和严格程度。(4)管控能力(M):指食品风险检测技术水平、检测频度、投入强度和处理能力等要素的整体持续能力。基于每个节点经营者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正常的逐利动机,以上四个变量对风险传导阈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替代性,不失一般性,假定经过标准化(如统一折算成风险防控投入成本等)处理后均与风险传导阈值成正向线性变化。考虑到实践中每个节点整体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目前难以准确度量和检测的情况,这里风险传导阈值中的“风险”主要针对的是已可识别、度量且有条件检测的风险包(通常只包含一种或几种同类风险因子)。由此,提出食品供应链节点中某种风险因子的传导阈值(TV)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式中, k1、k2、k3、k4分别表示影响风险阈值的相应变量权系数;δ表示除S,E,Q,M四个变量之外的其它全部要素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阈值的随机扰动项。

(二)风险传导载体与风险传导路径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是指承载和传递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各种物质与信息,是风险传导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风险传导载体,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就不会传导。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通常可分为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两大类。

一是显性载体。主要是物质载体,指食品原料、添加辅料、半成品或产成品、包装物、加工设备、运载工具、储运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等。物质载体是食品供应链传导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的基础性主导载体。

二是隐性载体。主要包括两类:信息载体,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信息、食品包装物上标注的各种质量信息、食品消费方法及说明等;制度载体,指各节点食品生产及营运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以及其他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政策等。隐性载体通常不能独立发挥作用,而必须依附或借助于物质载体来传递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路径,是指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食品供应链系统中传导所流经的路线、途径和方向。一般来讲,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路径就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消费等全过程中的供需价值链。在这条食品供需价值链上,无论哪个环节生成的质量安全风险,当该风险累积超过其传导阈值时,都将会不同程度地向下游传递,形成供需价值链传导。

(三)风险传导节点、调控过滤器及传导宿体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节点,又称风险传导的过程接受者,是指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源发出的风险所流经的食品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或节点企业,是风险传导路径上的“驿站”。而风险最终接受者,即食品最终消费者,就称为风险传导宿体。风险调控过滤器,实质就是节点子系统本身的风险自我调节机制。由于食品供应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传导节点都是风险自适应子系统,第i个节点的风险调控机制就决定了上游第i-1个节点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能否流入并透过第i个节点传导到下游第i+1个节点。第i个节点中的风险通过调节过滤器有效工作后,其风险大小、风险性质、传递方式及其危害性将发生变化,风险传导的最终结果取决于风险节点子系统自身调控过滤器的功能与效率。影响食品供应链中每个传导节点风险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决定性因素包括:传导节点子系统的环境与结构、风险生成量、抗风险能力、防控努力水平、接受上游节点风险传入量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就形成了当前节点的风险产出量。

依据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的概念,食品供应链上每个风险传导节点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构成(除第一个节点外)包括三部分:一是食品供应链当前节点子系统本身产生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二是上游节点以产品交付物为载体传递下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三是前两部分风险因子经过相互耦合理化作用后产生的新的风险,该部分风险因子实质来源于前两部分,但风险属性和能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食品供应链上第i个传导节点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Yi的函数关系式可表示为:

式中,i=2,3,…,n,Yi-1为上一节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是Yi的一阶滞后变量;Ri为当前节点子系统本身产生的食品质量安全系统风险。βi为节点i自身风险因素经调控、耦合及过滤后按原有属性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贡献系数,其值介于0到1之间,βi=1表示节点i自身风险因素全部直接转化为本阶段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ωi为上一节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对当前节点的风险传导系数,反映了上游节点风险传递到下游节点并经调控、耦合及过滤后按原属性直接转化为食品质量风险的比例,其值介于0到1之间,ωi=1表示上游节点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被完全地传递到了下游节点,没有发生任何衰减和其它变动。ωi这一参系数应当是食品供应链中上游节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水平、当前节点抗风险能力以及抗风险努力程度的函数。Ni为当前节点自身生成的风险与上游传递下来的风险经相互耦合理化作用后产生的新的风险;εi为随机扰动项,表示实验观察或计算误差。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各要素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中相互关联、功能独立、成为一体。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风险源,风险源是诸多风险因子综合作用的宏观表征。影响风险传导阈值的因素包括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系统的环境与结构、风险防控努力程度与水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风险管控能力等。风险传导载体是风险传导的必要条件,分为物质等显性载体和信息等隐性载体,物质载体是食品供应链传导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的基础性主导载体。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路径实质就是食品供需链,各种风险因子正是沿着这一链条呈规律性地向下游传导,直到食品最终消费者。每个风险传导节点都是一个风险自适应子系统,具有各自的风险调控机制,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在经由风险传导节点后,其风险大小、属性及传导方式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动结果取决于风险节点子系统的调控过滤器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刚.供应链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1,(1):41-44.

[2]程国平,张剑光.基于产品基因理论的供应链产品质量风险传导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7):145-148.

[3]Van ASSELT E D,MEUWISSEN M P M. Selec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Identifying Emerging Food Safety Risks in Dynamic Food Production Chains[J].Food Control,2010,(21):919-926.

[4]曹进,周晓宏,孙宝国,等.食品加工过程的衍生毒物检测管理及发展综述[J].中国药事,2011,25(9):936-942.

[5]晚春东,王娅.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136-140.

[责任编辑:王 春]

Research on Food Quality Safety Risk Conduction System in Food Supply Chain

WAN Chun-dong,QIN Zhi-b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food quality safety risk conduction in food supply chai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tructural model of food quality safety risk conduction system.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food, the paper does deep analysis of component factors of food quality safety risk conduction in food supply chain, including risk source, conduction threshold, conduction carrier, conduction path, conduction nodes, conduction host and risk control filter, and puts establishing functional relation of factor risk. The ressearch result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 quality safety risk in food supply chain, and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ing meaning.

Key words:food supply chain;food quality safety risk;risk conduction system

作者简介:晚春东(196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供应链风险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秦志兵(1990-), 男,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供应链风险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75);绍兴文理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45020)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6)01-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