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6-03-23 12:29甘罗嘉王德平田智辉孔晓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治理教学督导运行机制

甘罗嘉++王德平++田智辉++孔晓红

摘 要:本文回顾与梳理了国内外教学督导理论的研究成果,整理与展示了上海、厦门等地区高校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与经验,并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有关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理论思考。

关键词: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大学治理

2014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由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的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统筹全校的本专科和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担负“督教(教学)、督学(学风)、督管(服务)”的三大主要任务,这象征着“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运行系统在学校层面得到了制度性的落实。2015年6月26日,教育部发布第69号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正式核准了《中国传媒大学章程》。在这部章程中,明确学校设置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本科教育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统一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据搜集到的公开资料,中国传媒大学是目前为止国内“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中唯一专门在大学章程中“立法”要求设置教学督导委员会的高校。

教学督导理论综述

国内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渐扩大,教学督导工作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就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来自实用性的经验性研究较多,专门的理论研究较少,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督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督导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的服务,主要目的是研究教学和改进教学的条件”(《教学督导:提高教学的原则及实践》,巴尔等)。[1]教学督导又“是一个为提高教学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其任务是提高教师的教学,选择组织教材,考查教学效果,提高在职教师水平以及对教师进行评价。”(《督导与改进教学》,布尔顿)[1]目前,针对教学督导,国内教育理论界较为通行的定义是由郭学东在《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一文中所提出的,“由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过程。”[2]

教学督导可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次来诠释。从狭义上看,教学督导就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课堂效果等的评估指导,目的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效果;从广义上看,教学督导是对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各类工作总的运行状况的一种监督、反馈,是对教风、学风、校风的一种检查及其相关的各类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咨询与指导。因此,含义的范围也规定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督教(教学)、督学(学风)、督管(服务)”,一般认为,应以“督教”为主体,以“督学”和“督管”为两翼,三位一体,主次分明,协调配合。

与教学督导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督教、督学和督管。在督教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认同的观念是教学临床督导,注重课堂教学本身,强调改进教学的方法。但是这种督导方式既不考虑教师的成长,也不考虑教师所处的不同专业阶段,而是采用相似的督导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被动专业化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反思临床督导的基础上,教育学者格莱索恩(Allan A.Glatthorn)于1984年提出了区分性督导的概念和理念。这种督导方式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促进教师的高水平合作,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教师的工作,从而促使教师实现主动专业化发展。[3]在督学方面,美国教育管理和督导专家瑟吉奥万尼(Thomas J. Sergiovanni)认为,“督导的目标在于帮助学校增加机遇和能力,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术成功”,[3]即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在督管方面,美国学者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阿盖里斯(Chris Argyris)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人力资源督导理念,该理念认为“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表现出来的类型特征是:个体的竞争力、承诺、自我责任感、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积极可行并充满活力的组织。”[3]高校作为一个健全的行政机构,软件、硬件的完美配合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大作用,督管的范围涉及到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2.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功能定位、组织模式与队伍建设

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一般可分为三类: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和专题调研。常规督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日常听课,通过听课、评课、巡考等形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师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二是定期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专项督导是就教学中某个突出问题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深层次地剖析,通过集体研究和诊断,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专题调研指的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各种信息和资料,整理分析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学管理部门作决策参考。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理解,教学督导是一种“监督和反馈”,对领导与上级部门反馈情况、建言献策,对下级则主要为监督、鼓励和指导。教学督导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塑造良好学风,提供决策依据,改善管理水平。

教学督导是一种具有学术权威性的教学管理活动。学者李泽民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按照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由主管教学校长(院长)主管型,挂靠在教务处型,由主管教学校长(院长)和教务处共管型。[4]也有学者将教学督导组织依据不同的体制定位,分为职能处室模式(经费由学校全额拨款,有人事编制)、依附教学职能部门模式(配合教务处、研究生处(院)工作,经费由职能处室提供)、委员会模式(即督导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或直属学校领导)三种组织形式。[5]在督导队伍的层级方面,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一种是单一的校级督导层次,一种是校、院两级督导层次。[6]

教学督导专家队伍建设方面,目前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主要有以下几种组成方式:一是由在职的部分党政负责人与在职或离退休教授、专家组成;二是全部由离退休的教授或专家组成;三是由在职的学校教学管理负责人和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组成。[6]对于督导人员的其他素质要求,高度的责任感和公正心是首要必备条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状况等。

上海、厦门地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情况

青年学者高琪凤对上海地区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做了深入的调研,研究显示: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几乎所有高校都采用教学督导来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指导”“咨询”“参谋”“反馈”“沟通”“调查研究”是上海市高校对教学督导多种功能的不同表述,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高校普遍将其视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高校的督导工作机构采取依附模式比较常见,大多数依附于学校教务部门;在组织模式方面,绝大多数采取校、院两级督导层级,兼顾宏观指导与微观执行;听课和评课,也就是“课堂督导”是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活动和中心内容,评课通常采用“课堂教学听课评分表”,各高校督导听课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

厦门大学方面,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均由邬大光副校长分管。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归属教务处,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归属研究生院。厦门大学教学督导专家队伍主要由70岁以下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退休教授组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参与学校每年的专项教学评估工作、对日常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客串学校教学项目的评审、发现和反馈督导过程中遇到的教学相关问题等。除了常规督导工作外,厦门大学近十年来的教学督导工作每年都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专门问题:2013年重点督导评估解决试卷和经费问题,2014年重点督导评估解决大四学生的出勤问题和试卷问题等。此外,督导专家还参与了教师发展中心举办青年教师技能大奖赛、青年教师培训等。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是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他领导的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高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担任着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基地重任。厦门大学几十年高教研究的基础,为我国高教工作作出了贡献,其研究成果在厦门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经过实验与实践,对教学督导工作有很好的借鉴。

中国传媒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中国传媒大学因为自身特殊的校情,改变了督导工作传统的依附教务处的工作模式,将督学和督管纳入了督导的常规工作当中,形成以督教为主体,督学和督管为辅助,全方位监控反馈的教学督导新局面。

1.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模式和形式

国内高校教学督导的几种组织模式各有优缺点:独立的职能处室模式优点是权威性强、执行能力高,其不足主要体现在难以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依附模式则容易处理教学督导机构与教学职能部门的关系,但督导作用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被依附的部门缺乏自身的监督;委员会模式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但缺乏执行力量,且容易超越工作边界。

学校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处室和委员会相结合的模式,由校长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成立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下设教学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又照顾到微观的具体部门实施,将上级指导和下级执行有效地结合起来,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另外,在组织层级上,学校采取校、院两级督导层级,校级教学督导团专家由学校聘任,院(系)教学督导组专家由院(系)聘任,协调执行督导工作。从目前来看,学校所采用的组织模式和层级较为适应学校校情,未来是否有更好的组织模式,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2.教学督导专家组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学校督导专家人员总数是112人,其中校级督导专家13人,由退休资深教师(教授)和在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督导专家团。督导专家按身份特征可以归为学科专业教授、教学管理专家和教学研究专家三类。其中,学科专业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教师教学水平能有很好的评估,便于在督导过程中针对普遍状况和特殊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教学管理专家具备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督导工作运行中避免学术理论和实践运行“两张皮”情况的出现;教学研究专家具有资深的教学管理研究能力,从质量和方向上把关,保障了未来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方向,具备前瞻性预测的特征。从理论和实际工作实践上看,这种搭配充分考虑了督导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最大化实现督导工作的目标。

3.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包括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和专题调研等内容。常规督导工作除了听课、巡课之外,还会定期召开督导专家会议,讨论涉及学风、教风、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组织各类教学示范课,发放《教学督导反馈意见单》敦促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各类问题的改善、改正和解决。

专项督导工作既包括每年都有的开学教学专项巡视、期中期末考试专项检查,也包括不同年度的重点专项督导工作,如2015年,学校重点开展了学位论文专项督导工作和学风建设专项督导工作。专项督导比较深入集中地检查一个方面的问题,力求全面彻底发现和解决相应主题的问题。

专题调研则是积极发挥教学督导教学研究与建言献策的功能作用。2015年,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多位专家共同开展了全校性公选课、本科生学业指导、国际课程建设、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教学运行、学生学风促进等多个专题的调研项目,积累了大量一手调研材料和数据,并且有效地提出了改善方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综上所述,教学督导工作应该遵循“植根校情、广纳经验、合理定位、科学运行”的基本工作原则,努力积极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的终极目标—保障和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本研究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 黄萍.基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督导理念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 郭学东.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08-10.

[3]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6).

[4] 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 赵菊珊,汪存信.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回顾与前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

[6] 徐爱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路径选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1).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实习编辑:陈 栓]

猜你喜欢
大学治理教学督导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利益表达视角的师生媒介使用研究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大学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高校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在考试中的作用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