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2016-03-24 03:12陈平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山东烟台2651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非洛地平依那普利疗效

陈平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山东烟台 265100



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陈平
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山东烟台265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1、单用组2,每组各有患者50例。单用组1患者应用药物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单用组2患者应用药物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药物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将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血糖和血压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疗效、治疗后血糖血压指标、不良反应均显著优于单用组1和单用组2(P<0.05)。单用组1和单用组2在上述3方面指标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跟单用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治疗对比,在降低血糖和血压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可见联合用药方案更有优势,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安全性,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洛地平;依那普利;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与高血压在临床上均是常见病与多发症,而两种疾病属同源性疾病,因此,在病因与危害性方面均存在着共通性,常合并而发[2]。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者,且一般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均对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其合并发病的机制和对患者预后、治疗方案的研究有了更多的进展,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而且也易导致诸多并发症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与健康[3],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目前,西医常采用降糖、降压药物治疗,但不同药物或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4]。为了探寻更为有效、安全治疗该病症方法,该文2013 年4月—2015年2月间选取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探讨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且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9.0 mmol/L、餐后2 h血糖(2hBG)>14.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研究对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病史患者、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该研究者者[5-6]。

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1、单用组2,每组各有患者50例。单用组1包括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8.90±11.22)岁;体质指数22.57~29.43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89± 2.41)kg/m2;高血压病程2~24年,平均病程(10.24± 2.67)年;糖尿病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78±2.29)年。单用组2包括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8.67±11.47)岁;体质指数22.15~29.91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46±2.69)kg/m2;高血压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0.92±2.47)年;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71±2.67)年。联合组包括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8.93±11.78)岁;体质指数22.43~30.17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94±2.45)kg/m2;高血压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0.33±2.45)年;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56±2.94)年。

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其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等各个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3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单用组1患者应用药物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国药准字H32026567):口服20 mg/d,治疗2个月。单用组2患者应用药物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国药准字H10960180),口服10 mg/d,治疗2个月。联合组患者应用药物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每天口服非洛地平5 mg和依那普利10 mg。治疗1个月后根据血压水平的变化调整剂量[7],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血糖检测方法:取患者空腹、餐后2 h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值进行测定。血压检测方法:患者静息10 min后取坐位,采用同一台水银血压计对其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值进行测定[8]。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降低幅度超过20 mmHg,空腹血糖维持正常水平;有效:舒张压降低幅度10~19 mmHg,空腹血糖比治疗前降低;无效:血压和(或)血糖没有达到以上有效指标。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9]。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取a=0.05。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组1和单用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1和单用组2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指标相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糖、血压指标均低于单用组1和单用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1和单用组2血糖、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不良反应比较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指标比较(±s)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指标比较(±s)

联合组单用组1单用组2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时期10.55±2.26 6.22±1.74 10.48±2.67 7.38±1.54 10.44±2.64 7.36±1.53空腹血糖14.25±2.57 7.83±1.95 14.74±2.39 9.56±1.88 14.74±2.34 9.58±1.84餐后2 h血糖95.62±6.54 69.43±6.83 94.39±6.25 73.53±7.64 94.37±6.27 73.55±7.68 157.15±7.37 124.53±6.24 155.95±8.28 138.45±5.52 155.92±8.27 138.45±5.58舒张压  收缩压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单用组1和单用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1和单用组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用组1和单用组2均有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脚踝肿胀、头晕头痛症状,发生率均为12.00%,而联合组仅有1例乏力和1例头晕,发生率为4.00%。

3 讨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全球性高发老年人慢性病,逐渐发展为中老年高发性疾病。由于发病后,持续性高血糖和高血压对机体血管破坏性加强,导致机体多脏器损伤,比如肾脏、心脏等靶器官。除了常规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的实施,还需要长期给药进行血糖和血压的控制[10-11]。

在常见治疗药物中,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非洛地平为血管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其可对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促进血管阻力的降低,发挥降压功效[12]。同时,非洛地平还可一定程度上发挥心脏保护功能,有利于减轻和延迟左心室肥厚,其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且在降低肾血管阻力时,不会对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造成影响,还具有利尿和排钠的作用,不影响患者肾功能。有研究表明[13],非洛地平长期用药可导致血管扩张而引发面色潮红、心率加快和头晕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需合理控制剂量。而依那普利为中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提升体内缓激肽水平,有利于血管的舒张,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其具有作用持久、吸收快等特点,对预防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均有明显作用。但跟非洛地平一样,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心率加快等副作用,需引起注意[14]。

该研究中,两者联用后剂量分别减半,经干预后可见联用的临床疗效、血糖血压指标改善幅度和安全性方面均更好,可见联合用药既发挥了协同作用,也有效克服和避免单独用药长时间大剂量的危害性[15]。

综上所述,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跟单用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治疗对比,在降低血糖和血压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可见联合用药方案更有优势,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安全性,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5(18):458.

[2]石永明,李勇杰,马培军,等.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7(1): 54-55.

[3]李莉.依那普利联合长效非洛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2014,32(11下旬版):505-506.

[4] Jeyse Aliana Martins Bispo,Elzo Everton de Sousa Vieira,Landulfo Silveira Jr,et al.Correlating the amount of urea,creatinine,and glucose in urine from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renal lesions by means of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3,18(8): 087004-1-087004-7.

[5]江礼娟,张东明,杨钰,等.硝苯地平缓释片及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26(12):44-46.

[6]唐来荣.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4):257-258.

[7]文素英,罗灵敏,周晓艳,等.三种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32(2): 193-194.

[8] Davis-Ajami ML,Wu J,Fink JC,et al.Differences in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nd costs between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users versus nonusers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and concomitant hypertension from medical expenditure panel survey pooled years 2006 to 2009[J].Value in health: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2014,17(1):51-61.

[9]刘玉煜,张军战.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127-128.

[10]独世刚.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2(22): 114-115.

[11]黄颖,赵春丽,韦永强,等.非洛地平对2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8(14):3883-3885.

[12]朱红九.28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18(4中旬版):146.

[13] Petrovi D.Association of the -262C/T polymorphism in the catalase gene promoter and the C242T polymorphism of the NADPH oxidase P22phox gene with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CEH,2014,36(1):36-39.

[14]何俊其.氯沙坦钾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社区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6(16):2367-2368.

[15]卯怀岚.48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7 (8中旬刊):644-645.

收稿日期:(2015-10-13)

[作者简介]陈平(1980.9-),男,山东平度人,本科,准备晋升副主任医师,目前主治医师。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040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040-03

猜你喜欢
非洛地平依那普利疗效
增溶策略促非洛地平口服吸收的作用研究
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拉西地平片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比较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