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03-24 03:12杨勇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昆明650204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杨勇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昆明 650204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勇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该院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联合应用胰岛素和西格列汀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次数、BMI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PG、HbAlc、BMI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MI并没有很大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HbAlc等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而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临床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糖尿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大概90%以上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1]。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增强胰岛素抵抗,虽然胰岛素使用剂量比常规剂量多,但是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很难控制,这样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很大影响。西格列汀是我国新型的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有利于改善患者B细胞功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是临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2]。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应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源自在该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了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严重感染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性腺疾病、肾上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严重创伤患者。现将7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1.4±3.1)岁;男性18例,女性20例;患病最长10年,最短2年,平均患病时间(6.1±0.8)年。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大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1.8±2.9)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患病最长10.2年,最短1.9年,平均患病时间(5.9±0.9)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运动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给予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初给药剂量为0.2 U/kg,后期结合患者空腹血糖值合理调整胰岛素给药剂量,每次应该调整2~4 U左右,一直到患者空腹血糖值达到相应标准为止。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西格列汀治疗,每次给予100mg口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8~12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次数、BMI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咳嗽、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方式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PG、HbAlc、BMI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并没有很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MI并没有很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HbAlc等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BMI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相关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BMI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相关情况对比(±s)

指标FPG(mmol/L)2 hPG(mmol/L)HbAl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次)9.2±1.2 13.9±1.9 8.4±1.5 24.30±2.82 13.79±2.16 6.9±0.8 9.2±0.9 6.9±0.9 24.23±2.98 7.14±1.01 9.4±1.2 12.9±2.4 8.2±1.4 24.31±2.71 12.83±4.18 8.9±1.1 10.5±1.5 7.9±1.0 27.45±2.21 9.03±2.15实验组(n=38)治疗前 治疗后8周对照组(n=38)治疗前 治疗后8周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往往会合并有其他的慢性基础疾病,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治疗,这样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都是指患者给予2种或者2种以上降糖药物口服后,但是仍然没有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目前很多学者研究表明[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很容易导致体质量增加以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这不仅会降低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也非常容易诱发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诱因有多种,其病理变化机制主要是由于缺乏双激素,胰高血糖素抑制、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等会发挥共同作用,升高患者血糖水平,实际上也就是会同时存在α细胞功能以及β细胞功能异常症状。西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该种药可以双向调节α细胞功能以及β细胞功能。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可有效调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也可有效降低服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增加患者β细胞数量,有利于β细胞新生,对于β细胞凋亡也有强效抑制作用。同时,西格列汀对于DPP-4酶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利于增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含量以及内源性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含量,这样更加有利于调节患者血糖水平。GIP作用、GLP-1作用对于葡萄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GLP-1并不会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对于胰高糖素分泌也不会有抑制作用。患者血糖浓度正常或者血糖浓度升高的情况下,通过磷腺苷的细胞内信号途径,GIP以及GLP-1会促进胰岛细胞对于胰岛素合成以及释放,也会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其次,GLP-1对于低血糖胰高糖素释放反应并不会有很大破坏,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西格列汀治疗会大大降低患者出现低血糖风险。而GLP-1有利于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患者的饱腹感,降低患者食欲,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经过外周传入迷走神经-脑干-下丘脑或者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体质量。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HbAlc等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同[4]。由此可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更高,比较适用于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而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参考文献]

[1]陈添,臧循雄.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13,18(2):102-103.

[2]李玲,韩萍.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及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96-498.

[3]刘英,江霞,周子宁,等.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 (12):1741-1742.

[4]孙建国,姜文蓉,靖红.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3(43):97-98.

收稿日期:(2015-10-11)

[作者简介]杨勇(1978-),男,云南保山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057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057-02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