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2016-03-24 06:13赵斌何飞崔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8期

赵斌,何飞,崔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赵斌,何飞,崔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将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骨折2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手术入路选择进行归纳以及探究。结果: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采用Thomposn-Epstein对其治疗效果予以评估,其中效果为优者8例,良8例,可4例。结论:股骨头骨折患者应按照其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从而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髋关节由于具有相应的负重功能,使得周围肌肉以及韧带较为强壮,所以在高能量损伤的基础上会出现骨折以及脱位等现象[1]。然而此病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中并无充分的治疗经验,同时对其血运情况具有一定的担心,因此治疗方法并不统一。而Pinpkin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髋关节后出现脱位现象同时股骨头中间位置处的凹尾端出现骨折则为Ⅰ型,关节后出现脱位现象同时股骨头中间位置处的凹头端位置出现骨折则为Ⅱ型,Ⅰ型或者Ⅱ型同时出现股骨颈骨折现象则为Ⅲ型,Ⅰ型、Ⅱ型以及Ⅲ型同时其髋臼股出现骨折为Ⅳ型[2]。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骨折患者20例纳入此研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7±11.2)岁。其中交通伤15例,砸伤3例,运动伤2例。

1.2方法

1)Smith-Petersen入路采用此手术方法的患者为6例,其中Ⅰ型、Ⅱ型以及Ⅲ型分别为4、1、1例。患者选择仰卧位置,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在髂前上棘处直至髌骨外侧位置处将皮进行切开,对缝匠肌和阔筋膜之间所产生的间隙予以区分。顺延阔筋膜张肌内侧位置处将其进行分离,以免对外侧位置处的皮神经造成相应的损伤,将股直肌和臀中肌进行充分的表现,随后将其进行分离,对旋股外侧位置处的动脉进行探查,随后结扎将其进行切断,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其四头肌直头进行相应的切断,在髋臼位置处以T型将关节囊进行切开,关节间隙中如果无碎骨存在,则对其进行复位以及固定。

2)Kocher-langenbeck入路采用此手术方法的患者为5例,所有患者均为Ⅲ型。患者选择仰卧位置,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在髂前上棘处下方位置5cm,同时通过大粗隆弧形将皮进行切开,随后将患者的臀大肌、阔筋膜以及大粗隆滑囊进行切开,将其短肌腱进行充分呈现,少数受伤位置处出现断裂现象,在距离止点1cm处将其进行切断随后对其实行标记,需要重视的是股方肌不应进行切开,从而对其旋股内侧动脉予以相应的保护,并将髋臼和股骨头进行充分的显露,将患者关节腔中的碎块予以清除,随后对其进行复位,由于股骨头的骨折位置均在前侧处,因此可以将螺钉进行吸收,同时对其进行埋头固定。

3)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大粗隆截骨术相结合采用此手术方法的患者为9例,其中Ⅰ型、Ⅱ型以及Ⅲ型分别为5、2、2例。在对患者进行Kocher-langenbeck入路之后,利用关节囊裂口和翻转髋臼后壁骨折块对其实际病情进行相应的探查,其骨折块均在前侧位置处,当骨头骨折位置充分暴露或者对其固定时出现困难,需要将股外侧肌后缘采用钝性方法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水平截骨,在对患者进行截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预钻,从而有助于固定,其截骨块和臀中肌一同进行牵开,将前侧位置处的髋关节囊进行充分显示,并通过Z或者T型将其进行切开,将股骨头骨折位置进行充分显露,在直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位以及固定。

4)后续治疗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放置1~3d的引流管,并口服吲哚美辛25mg,3次/d,避免异位骨化现象的产生,随后通过低分子肝素对其进行预防,以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均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结果

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采用Thomposn-Epstein对其治疗效果予以评估,其中效果为优者8例,效果为良者8例,效果为可者4例。

3讨论

股骨头骨折通常引发的因素为交通事故,通常情况下伴随其髋关节脱位而产生,其膝关节在被撞击的过程中,因轴向效果传导至髋关节,致使髋关节出现脱位现象[4]。当髋关节在进行内收的过程中,其股骨头凹下位置对髋臼后壁会形成一定的撞击,从而产生PinpkinⅠ型。同时会因为其外展位以及作用力撞击可产生Ⅱ型、Ⅲ型以及Ⅳ型。

Smith-Petersen入路则是充分显露前侧,并将其关节囊进行相应的切开,因此对股骨头的血运并无显著的影响,同时能够将骨折位置进行充分显露,但是对后侧结构并不能进行充分表现,因此PinpkinⅣ型患者不应采用此方法[5]。

Kocher-langenbeck入路则是对患者骨折位置从后侧进行充分表现,同时对关节囊的血运并无相应的损伤现象,并且可以将髋臼骨折进行充分暴露,然而对骨折位置并无清楚的呈现,因此需要对关节囊进行相应的扩大,可以对内侧动脉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此方法适用于Pinpkin Ⅳ型患者。

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大粗隆截骨术相结合则是将Smith-Petersen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相互结合,能够将患者的髋臼骨折处进行充分显露,而PinpkinⅠ型以及Ⅱ型患者并不需要将其短肌进行分离,对于旋股内侧位置并不会造成相应的损伤[6]。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患有股骨头的患者而言,应按照其自身的实际骨折情况选择手术入路方式,并将其血运损伤发生率进行降低,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将其骨折位置进行充分表露,以此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阳,刘浩,吕锬,等.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J].哈尔滨医药,2014,34(1):30~31.

[2] 欧钜伦,许国泰,桂景雄,等.16例中青年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治疗[J].生物骨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4):29~32.

[3] 刘勃,陈伟,王娟,等.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头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199~203.

[4] 梁笃,杨冰,郑永华,等.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6):38~39,41.

[5] 徐攀峰.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214.

[6] 吴星,高书图,刘又文,等.手法复位结合外科脱位入路技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3):100~102.

[编辑]刘阳

[收稿日期]2015-11-26

[作者简介]赵斌(197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956782066@qq.com。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8-0026-02

[引著格式]赵斌,何飞,崔瑢. 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