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虚构”成为新闻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6-03-25 06:24郭立场
新西部 2016年3期
关键词:阿喀琉斯公信力虚构

郭立场

父亲濒死儿子却用低保金“行乐痛快”、农妇组团“约炮”、媳妇骂婆婆“老不死的东西”、低保夫妇不顾儿子常年酣战牌桌……今年春节期间,一篇返乡日记《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真相如何?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等文章引起舆论热议。面对各种终端上描绘的乡土人文,人们将信将疑:心目中的乡土中国真的凋敝如斯吗?2月2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官方网站发布文章称,经有关部门、媒体和网民的调查发现,这三篇文章都是虚构之作,属于虚假信息。事后分析,这些文章的共性是都涉及城乡话题,一些媒体未经核实的跟进报道也推动了舆情升温,网络推手、网络炒作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虚假新闻的盛行。“虚构”俨然成为新闻的阿喀琉斯之踵,对媒体公信力、网络舆论环境、社会生态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害。

新媒体时代,媒体从过去的“内容提供方+传播渠道”变成更加偏向单纯的渠道提供者,责任似乎更少了。在“言论自由”的幌子下,一些“新闻部分失实有理”的声音渐强,真实性作为新闻的本质属性正在受到挑战与冲击,并有让位于时效性、轰动性的迹象,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与媒体突出轰动性因素,“自觉”放松了对新闻的高标准、严要求,遗忘了最本质的真实性因素。传媒自律意识的淡化,传媒伦理道德的退步,体现出转型期社会不良风气对于传媒职业伦理观的侵蚀。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有“公序良俗”,少数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终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不应炒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的无意义或无公共性的对象。在实现社会公共责任的过程中,新媒体能否强大,最终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它及它的使用者是否能成为社会的责任者。媒体绝非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工具,其最强大的武器即是“公信力优势”,足见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传播过程中,媒体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尺度,以保证最终传播意义的实现。

猜你喜欢
阿喀琉斯公信力虚构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虚构
虚构的钥匙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虚构
阿喀琉斯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