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侗寨听侗歌

2016-03-25 17:49梁凤英
新西部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歌侗寨侗族

梁凤英

侗族是古代“百越”中的“骆越”后裔,世居于中国西部的贵州、湖南、云南交界的大山深处。侗族人自称“宁更”,按侗族本意的确切汉译,是居住和生活在栅栏或篱笆里面的人。最近,笔者走近了这一特别能歌善舞的民族。

黔东南地区素以多民族聚居著称,这里居住着中国56个民族中“最善唱歌”的民族—侗族。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

走近侗寨,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虽然侗族文化历经风雨,但侗族大歌仍旧一枝独秀保留下来。

侗族人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惟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这桥像是建在河上的长廊,在桥头、桥中央还建有亭子,供人休息,遮风挡雨,这种桥就叫“风雨桥”。

阵阵旋律优美的歌声,从寨子中央的广场传来。侗寨规模都不大,一般都是一二百户人家,但每个寨子中都建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一边是高高的鼓楼,一边是宽宽的戏台,凡是村里有重大活动,全寨人都会在这里聚集。

侗族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主要有歌、耶词、垒词、款词、传说故事、神话、笑话、谚语、儿歌等。主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和念诵,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侗歌是侗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侗家人爱唱歌,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侗家人常说,“饭养身子歌养心”,侗歌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族虽无文字,但有自己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和共同的文化生活习俗。侗歌源于生活。思维敏捷的侗族歌师们从侗族民间口语和生活中精心提炼、选词、选喻、修饰和推敲,编成了侗歌。

侗歌唱起来顺口押韵,又传情达意。通过侗族人甜美的嗓音,听起来令人如醉如痴。早在一千多年前,史籍上就有侗族能歌善舞的记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侗歌成了侗乡人民传授知识、交流感情的纽带。

侗歌的种类较多,有短竟数行的抒情小歌,也有长达数百行乃至上千行的长篇叙事大歌。有合唱歌曲、伴奏歌曲和独唱歌曲。有涉及人类及万物起源的起源之歌,有叙述祖先历史的祖宗之歌,有祭祀活动采用的祭祀歌,还有表示各种礼仪的拦路歌、赞颂歌、送别歌、酒歌、敬茶歌以及情歌、新民歌等。

侗族大歌,就是大型的歌。内容上主要是一些长篇的情歌、叙事歌以及劝人为善的说理歌等。曲调上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在集体合唱中,产生了应用多声部来表现内容的手法,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完善的一种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在从江侗民族中有坚实的根基。历代众多的歌师传授并形成多种风格,各具特色的侗族大歌曲调,按其声调和演唱不尽相同而又形成多派系,组成从江特有的侗歌一簇。最为明显的即有小黄侗族大歌、朝利侗族大歌、庆云侗族大歌、西山侗族大歌、巨洞江上侗族大歌等。风格不同的侗族大歌派系,构成从江多彩多姿的侗歌大舞台。

2003年11月28日,从江举办了首届侗族大歌节,自此再未中断。每年11月28日的侗族大歌节,成了从江县最隆重的节日。侗族大歌节不仅演唱侗族大歌,一切形式的民族民间艺术都可登台展示,节日内容丰富多彩。

侗族大歌节的连续举办,使民间艺术得到充分挖掘,在都柳江畔,在月亮山上,到处飘荡着幸福的歌声。

猜你喜欢
大歌侗寨侗族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端午粽飘香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苗乡侗寨乒乓情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