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述评新闻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现象

2016-03-28 06:28曹志勇
传播与版权 2016年8期
关键词:缩略传播学流行语

曹志勇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述评新闻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现象

曹志勇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产生并在受众之间进行的一种线上互动交流形式。网络语言是一种包括图、文、声、像等多种语言与非语言符号在内的组合形式。这种语言组合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包含着特殊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用户为了提高受众在新媒体之间的聊天效率或娱乐等目的,逐渐形成网络流行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语言形式在网络媒介中得以快速发展。然而,网络流行语为何如此盛行?对此,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盛行现象作简要述评。

网络语言;互动交流;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跨文化传播学

[作者]曹志勇,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本文所讨论的网络流行语刚开始只是在网络上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其快捷、高效和幽默等特性,大量网络使用者开始利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开始盛行于新闻语言。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对新闻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盛行现象作简要评析,从而使受众对流行语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正确地使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一、网络流行语述评

所谓网络流行语,其实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特性,自从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网络受众中流行开来。这种语言形式其实就是拼音、字母或特定数字的缩写及网络动画和图片的组合等。这种网络流行语具有高效便捷的特性,能够满足广大网络受众某种特定的交流需要并且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久而久之,该网络语言就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逐渐在网络受众中流行开来。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1.缩略型。在互联网中,网络受众为了实现快捷高效交流的目的,一般采用由字母构成的缩略形式,主要的有汉语拼音缩略及英语词汇缩略两种形式:

(1)汉语拼音缩略。例如:GG(哥哥)、MM(妹妹)、PPMM(PLMM的升级版漂漂美眉),这种形式的网络流行语言取每个流行语言的首字母大写的形式,然后由字母组合而形成。它通俗生动,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网络受众接受。

(2)英语词汇缩略。例如:GF(girl friend,即女朋友)、BF(boy friend,即男朋友)、CU(See You,即再见)、SP(support,即支持)、DIY(Do It Yourself,即自己动手做)。这种做法就是将中文对应的英文句子,从中取出首字母,然后进行首字母大写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词汇。

2.“脸谱”型。另外,为了增强网络语言的形象化以及提高视觉冲击力,网络受众将标点、字母和数字等按一定顺序或形状组合在一起形成“脸谱符号”,目标就是用来描述某种情况或象征某种意义:

(1)标点符号组合型。比如:“?-)”表示笑脸,“?-(”表示悲伤,“?-<”表示难过时的苦笑,“*_*”表示发呆等。

(2)标点符号+字母组合型。比如:“?-D”表示开怀大笑,“?-P”表示吐舌头,“T-T”表示流泪等。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1.从谐音双关角度解读网络流行语言这种特殊语言形式。在这里,首先得提出“数字谐音型”这种网络流行语言形式。所谓数字谐音型,通常指的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一系列简单、输入方便的字词。如“3166”是“撒优那拉”之谐音,在日语中表示再见;“886”表示“Bye-bye”的意思。我们在这里所讲的谐音,在这种语言形式兴起之初原本是体现语言使用的一种智慧,虽然大家觉得这种所谓的“智慧”听起来有点幽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流行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幽默”。所以,这种似乎不大严肃、不大正规的语言形式便在受众中逐渐流行开来。可以想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谐音仍然是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受欢迎的巨大推动力。

2.网络流行语言的产生和当地方言紧密联系。在受众的日常交际中,主要的交流形式是口头形式。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环境下其发音也有可能是不同的,然而其书面文字形式相同。如“鞋子”一词,在某些方言中,有些人把“鞋子”一词读成“孩子”,从而可能在受众当中引起不小的笑话。然而,我们在书面语言中还是规矩地写出“鞋子”这样两个字。然而,受众在网上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该语言形式是不会发声的,也就是说,所有语言形式将会用文字的形式来使用。这些网络用户来自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活习惯,根据他们自己各自方言的发音来书写。所以,一些由不相关的语素拼起来的新词在受众之间大量涌现,如有些人把“非常”写成“灰常”。这个案例说明该地区的居民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导致h和f不分。还有一种方言,把“感觉”写成“赶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区方言就逐渐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言。

(三)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原因

1.网络技术的迅速兴起。网络是一个非真实的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进行非正式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社交平台逐渐展现它的优越性,加之交流的信息以及传播者数量庞大,相应地,网民数量也逐渐增加。

2.网络流行语独特的表达方式。首先,网络流行语结构简单、生动,具有非常规、复杂性。这种特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比如,在网络社区中人们经常谈论“楼主”一词。一般来说,“楼主”指的是一栋房子的主人,然而实际上其具有更丰富的网络意义。

其次,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让人产生好奇心,对网络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比如,前两年出现的一个热点词汇“表哥”,其出现可以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义。这里所提及的“表哥”一词,反映的就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012年,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安全事故,该市局长杨达才在视察现场时由于面带微笑而惹争议,之后有人发现他佩戴的品牌手表。因此,杨达才被网民称为“表哥”。从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网络流行语也是一定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网络流行语也逐渐在广大受众之间逐渐普及开来。

(四)应对网络流行语的策略

1.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该语言形式,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思想方面的教育。通过这种及时处理措施,可以迅速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以及互联网流行语使用动态,从而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最终达到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2.广大媒体受众应该具有积极健康的语言使用意识。众所周知,网上的事物纷繁复杂,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对于网络受众,我们应该对其在网络舆情方面进行积极的监控。相关部门应该引导受众积极抵制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言。由于网络用户众多,为了提高宣传的效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来扩大受众的视野,培养其网络使用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广大媒体受众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使网络文化与媒体受众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3.坚守本民族特有的语言财富。在网络流行语迅速广泛传播的今天,由于广大受众没有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言,导致不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现象日益泛滥。笔者认为,我们在面对该现象时,必须坚持道德底线。必须坚守本民族特有的语言财富,抓住主要矛盾,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让网络流行语言服务并丰富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财富,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1]夏雅凤.网络流行语兴盛现象的传播学分析——从2010年春晚流行语的强劲涌入窥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0(19).

[2]艾瑞克·克莱默,刘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张昆.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托马斯.L.麦克费尔.全球传播:理论、利益相关者和趋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缩略传播学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四字成语与文化
巧借 流行语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