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学中应有效使用图画书

2016-03-28 16:15璐,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幼儿教学图画书

董 璐,国 靖



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学中应有效使用图画书

董璐,国靖

摘要:随着大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学的课程开发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课程载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之中。由于图画书内容生动,画面精美,深受幼儿喜爱,图画书相关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如何正确选择图画书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是本文主要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图画书;幼儿教学;自主阅读;教学活动

董璐/长春教育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61);国靖/吉林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教师(吉林长春130000)。

随着大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图画书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把图画书纳入幼儿园课程中,通过图画书教学,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增加教学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因为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开展图画书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只有让幼儿教师对图画书有正确的认识,科学教学并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图画书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适合幼儿教学的图画书

图画书的定义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画书指的是所有图文综合运用的书籍样式,具体来说既包括所有儿童和成人阅读的图画书,也包括那些纯粹教授儿童认知,提供游戏玩乐的非文学类的儿童图画书,比如布书、纸板书、玩具书等。狭义的图画书专指图文综合运用的儿童书籍样式,特指文学类的儿童图画书。本文重点分析能够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合低幼儿童的狭义图画书。

这类图画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图画。这里的图画不是“插图”“插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真正的主角,甚至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图画来展开,使有限的文字与图画充分结合、互动,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引导挖掘书中的奥义。一幅幅图画是图画书的主要语言,所以必须具有连贯性。比如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宫西达也的代表作《好饿的小蛇》,从封面、扉页、正文,直到封底,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封面是一只睡觉的小蛇,前环衬是苏醒的小蛇,扉页是一只散步的小蛇,正文中画出了小蛇在散步过程中,每一天都觉得好饿,每一天都遇到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食物,而小蛇的反应都是“啊呜——咕嘟!啊——真好吃”。一口吞到肚子里。小蛇吃了不同形状的食物,自己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小蛇发现了一棵结满苹果的大树,居然也一口吞了下去。后环衬是小蛇笑眯眯地继续散步,背景有一棵折断的大树,而封底,就是终于吃饱了的小蛇,心满意足的睡觉。整本书只有十几页,但是对视觉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妙趣横生,几乎没有空白的版面,让孩子有一气看完书的动机,即使不识字的孩子,也能通过单纯地辨识图画,了解到小蛇在干什么,吃了什么,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还有佐藤和贵子的图画书《换一换》:有一只小鸡,在散步的一路上,与老鼠、小猪、青蛙、小狗交换了叫声,最后遇到了一只要吃小鸡的花猫,小鸡“汪汪”的叫声吓跑了可怕的花猫。孩子们在读故事的同时掌握了动物的各种叫声,也达到了认知的目的。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只有离开了文字仍然能从图中读出丰富内容的图画书,才是好的图画书。我们欲应用到幼儿园课程中的图画书,受众是低幼儿童,他们识字非常有限,如果进行自主阅读,一定是要选择无字或者少字的图画书,即使看不懂文字,仍然能从图画中感受到其中讲的故事,传达的主题,这种阅读才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幼儿教学中使用图画书的意义

1.能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幼儿的多种阅读方式,比如默读、跟读、复述故事、续编等,不但能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而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是最强的。以图画书作为主要教学载体的课程,是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最直接途径。拿到一本图画书,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看封面、扉页、封底来猜故事,在幼儿积极想象、发言之后,每阅读一页,都可以让幼儿先想象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比如在教学图画书《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时,大灰狼乌鲁看到森林里的一群小猪之后,他会怎么做?会有幼儿猜想他马上去吃小猪,然而翻到下一页,他是去找他的好朋友哇呜和贝罗,想要和他们一起去吃,当他看见哇呜和贝罗手中的食物时,他想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乌鲁本来是想跟朋友分享小猪,但是好朋友们热情地跟他分享了蘑菇和白薯饼,请他吃,还让他带回家,结果最后乌鲁想起森林里小猪的时候,小猪们已经回家了。这一系列没有按照常理的反转剧情,会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既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也锻炼了语言能力。在图画书阅读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图画中部分人物、情节的遮挡,让幼儿联系之前看过的故事和这本图画书之前的情节发展,猜想故事的进程,这样幼儿可以充分调动以前的学习经验,通过思考、想象得出合理的推论。无论幼儿给出的答案是否和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样,教师都要适时鼓励,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中班或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鼓励他们仿编、续编故事,或者通过绘画、课本剧等方式,让幼儿的想象力更加形象、立体,以增强幼儿对图画书主题的认知。如大班教学《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就完全可以让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小猪们为什么觉得自己运气好呢?(吃了很多苹果,睡得很香。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了,所以觉得运气很好)。乌鲁最后吃到小猪了吗?那你们还觉得他的运气好吗?(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复述整个故事。发现小猪——想与朋友分享——朋友主动分享食物——忘记小猪——依然一日美餐,所以运气很好)。通过这些问题,让幼儿尽可能详细地复述故事,从而锻炼其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2.可以开发幼儿的其他能力。幼儿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等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力求让幼儿的多种知觉、感觉器官都能得到充分地调动,比如幼儿聚精会神地看图画,就调动了他们的视觉,通过老师的讲述,运用听觉来感知书中的故事,由于对图画书中的画面、故事有认知冲动,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了愿意听、乐于讲、勇于做的行为动力,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图画书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幼儿模仿书中的动作,让幼儿画一画书中的主人公,或者进行贴图游戏,甚至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幼儿跟随舞蹈。笔者在一次幼儿园助教活动中,进行了一次小班图画书《大团团和小圆圆》的教学。首先,笔者播放了大熊猫的视频,介绍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然后在白板上挂了两张不完整的熊猫拼图,让幼儿上台拼贴大熊猫的眼睛、手臂、手中的竹叶,再利用手偶、玩具车等道具讲述《大团团和小圆圆》的故事,最后和小朋友们一起跳舞蹈《圆圆胖胖有黑又有白》。在2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跟随笔者的提示进行活动。通过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让幼儿清晰、大胆地复述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其表达欲望;在幼儿讨论问题,合作课本剧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通过对图画书的模仿画、续编等绘画活动的加入,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色彩辨识能力和绘画能力。

三、在幼儿教学中如何解读和正确使用图画书

1.对图画书中图画、文字、主题的全方位关注。一本优秀的图画书需要画面精美,故事生动有趣,有深层的内涵。教师在进行图画书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带领幼儿欣赏书中的图画,观察图像的造型、配色、构图,其次要带领幼儿琢磨书中的语言、分析故事的整体结构和情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感知图画书要传达的主题,领会图画书带来的启示,让幼儿不但从书中学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能学到作者通过故事和图画呈现出来的生活智慧,甚至从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在讲述故事之前,可以先引导孩子观看封面: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教师提问兔子是什么颜色的?两只兔子是什么关系?观看正文的时候,让幼儿观察图画中兔子在做什么?在跳上跳下,因为小兔子要向大兔子表达“我跳得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下一页还有什么?远处的山,通向山的小路。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在这一页画上了山和小路,因为小兔子要向大兔子表达“我对你的爱沿着小路一直通向山那边”那么远。通过带领幼儿看图,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推进,也能给幼儿很好的审美体验,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构图原理。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展开联想,小兔子向大兔子表达爱,那么你最爱谁?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她(他)的爱?然后对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层层递进,随着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逐渐体会到本书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爱。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幼儿回家之后向亲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这样的教学,关注了图画书的美术语言、文字语言,最终带领幼儿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并帮助幼儿接受这种情感经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图画书教学。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图画书。幼儿教师要精选符合幼儿年龄段的图画书,幼儿年龄不同,认知过程中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因此图画书的长度是最基本的要求。低幼儿童对一些抽象的情感概念,比如爱、愤怒等情绪表达体会得不深刻,因此尽量选择简单的叙事性故事,比如“小鸡球球”系列故事,《捉迷藏》《好朋友》《妈妈不见了》等都是低幼儿童能够理解的场景,画面也比较精美,图画中的小鸡、小猫都栩栩如生,便于幼儿认知;故事语言有一定的重复性,幼儿反复聆听后可以记忆,最终达到可以简短复述故事的效果。而简单的故事、画面,对大班的孩子就没有吸引力,比如之前我们提到的《好饿的小蛇》,虽然画面连贯、节奏感强,但是反复出现的“小蛇会怎么做啊?”“啊呜———咕噜——吞下去”,对于大龄幼儿会引起厌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配合教师的指令,甚至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幼儿教师还应该根据图画书的主题、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开发他们的各项能力。比如在教学图画书《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有关恐龙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幼儿观看,通过对不同种类恐龙不同习性的介绍,引起幼儿对于这种神秘生物的兴趣,并且了解到霸王龙是食肉恐龙,甲龙是素食恐龙,所以当霸王龙看到甲龙宝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但甲龙宝宝不了解霸王龙,反而以为他在叫自己的名字“很好吃”,从而引发了霸王龙和甲龙宝宝错位却感人至深的相依为命的故事,让幼儿不但读懂了故事,更能理解书中传达的情感。优秀的图画书中还会隐藏着一些小细节,比如在教学《驴小弟变石头》时,可以引导幼儿“找不同”:寻找驴小弟失踪前后他家里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原来是驴妈妈每天都很悲伤,花瓶中的花儿枯萎了都没有换,这一细节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驴妈妈的心情。大班教学图画书时设计分角色朗读、小话剧、故事续编等活动,不但适合大龄幼儿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还可以有效消减性格逆反阶段引起的不配合、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

图画书作为幼儿最喜欢的阅读素材,其合理应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各项能力。广大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书这一课程载体,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贺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7-0072-03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幼儿教学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花是一本图画书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