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数学充满童趣

2016-03-30 14:29张卫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故事运用功能

张卫红

摘 要:将故事引入低年级数学课堂,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本文从将故事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功能谈起,阐述了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策略。首先是在教材中挖掘故事,其次是在学生的生活中筛选故事,再次是要随着课堂的变化,即景创编故事,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故事;数学;教学;功能;运用

许多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总会把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交流,去操作,从而获取完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是,就目前的低年级数学教学来看,故事虽然引入数学教学,但是许多教师只引其表,而没有引其神。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部分内容的教学,谈一谈故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以便让低年级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让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快乐、更有收获。

■一、功能:

1.激发兴趣,让学习更快乐

低年级的数学学习起点往往是相近的,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学生数学学习非常好,而有的学生却讨厌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他们的数学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才能积极地思考与交流。而故事就可以承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任。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当学生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他们才能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只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一开始学生也许对七巧板比较陌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不了兴趣,笔者就给学生引入七巧板的故事。故事梗概是:宋朝一个叫黄伯思的人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七部分,然后根据客人的人数用这七部分拼成不同图形的桌子。这样,学生迅速对这七块图形产生兴趣,为什么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他们的探索兴趣也就随之而产生,为下面学习七巧板奠定了基础。

2.启迪智慧,让学习更简单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低年级数学教材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编排,但是这些图形是静止的,再加之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他们有时候不能较好地理解图画的意思,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故事的引入,由于有一定的情节,可以让学生顺着情节一步步地思考,从而让数学学习更加简单。比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笔者引入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与熊二分苹果的故事视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明白平均分,让学生快乐地去听、去想、去学,从而把非常难的数学概念简单化,让学习更简单,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这一概念。这远远比单一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3.发展语言,让学习更有序

俗话说,言为心声。学生的语言表述是否有条理,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数学思维情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可以完整地把一个数学问题表述清楚了,才能说明他们是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支撑。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根据故事中的数学信息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序。

比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第2页的第2题。这一道题目是考查学生加减混合计算能力的,所以都是计算题。如果让学生单一地计算,就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理由,学生也许说不出来。这时候,笔者引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孙悟空准备打白骨精时,屏幕上就会出现两道题目让学生计算,学生只有计算正确了,并能够说出自己计算的理由与思路时,故事才能进行下去。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正确计算,并可以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思路,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发展。

■二、运用

1.在教材中挖掘故事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以故事情节来呈现的,我们要把教材中的故事挖掘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同时,我们把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挖掘出来,并让故事与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在趣味中进行,以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来。

比如教学第54页第5题。(见图)如果让学生仅仅从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但比较枯燥,而且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显性,他们也许很难理解平均每天吃多少个的意思,而直接让学生解答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时,笔者就从这幅图中挖掘出一个小猴吃桃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平均每天吃多少个,就是表示每一天吃的桃子个数是一样的,学生也就明白为什么要拿12除以4了。这样,在故事演示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还能激起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可以调动数学前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行为。

2.在生活中筛选故事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这是新课标的精神。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同时,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学故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

比如,在教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个两人量地的故事。因为正常人一步差不多是1米,但是两个人用步来量地,却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哪些测量一般都是用自己身上尺子的,并让学生讲一讲生活中关于用自己身上尺子来测量的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回忆、思考、创编故事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也能够牢固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课本,交流课本内容,就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教师讲生活中的故事,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生活中故事,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讲故事、听故事、议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感受到不需要精确测量时就可以用身上的一些尺子进行测量。

3.在即景中创编故事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可以生成我们意想不到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一节课的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之前预设一些方案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师的预设往往不一定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者说预设不一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以告诉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我们将故事引入数学课堂,那么就需要在学生困惑时即时创编一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数学经验与数学思想。

比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教材出示了下边的情境图,学生对于3×4+1=13这样的算式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另外一种算式4×4-3=13这样的算式却不容易理解,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也预设了相应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列第二种算式,列出来的大部分都是错的。这时候,教师就随时创编了一个故事,也就是根据这四个鱼缸来创编一个小朋友买金鱼的故事,大体意思是:本来四个鱼缸里都是四条金鱼,但是第四个鱼缸里的金鱼死了三条,那么现在还有多少条金鱼。学生一听就马上明白了用4×4-3这道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生交流这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就可以牢固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了。

总之,把故事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让数学教学更简单。我们要充分发挥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让低年级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故事课堂可以快乐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猜你喜欢
故事运用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