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落实因学施教

2016-03-30 04:45廖晓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情分析

廖晓红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智慧生长与情智发展的生态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时时关注作为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的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出发,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终身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灵动与和谐。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习心理;因学施教

为让老师的教更贴近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智慧生长与情智发展,师者在备课之前首要任务应基于学生视角,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与学习心理探究,遵循学生特点及学习规律组织教学。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缩小“教师眼中的儿童”与“真实的儿童”之间差距,预计有效教学程序,想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缺,解学生之所惑,帮学生之所需,落实因学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原储认知起点,设定恰当教学目标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课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能做什么、能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这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风格也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执教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针对学生左侧面、右侧面辨认有些模糊不清的认知基础,笔者进行如下“三观”教学环节设计:

(一)第一次观察:

师:请大家一起来观察物体(出示观察要求):

(1)看:坐在自己位置上,仔细观察桌面上物体,不转动观察的物体,也不变动自己的位置;

(2)说:把在自己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说给同学听;

(3)画:把在自己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最快地画在纸张上;

师:请四人小组上台展示画好的画。奇怪了,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物体,画出的样子不一样?

师:小朋友刚才观察到的,都是自己这个角度观察到的桌上的物体。每个人看到的物体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真的是这样子吗?

(二)第二次观察:

师:把自己画的画留在原位上,同组的小朋友转圈圈交换位置,观察在其他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发现其他位置同学画错的要给他指出来。

(三)第三次观察:

仿课本P70图,四人小组把数学课本叠成一叠,竖着放稳在桌子上观察。

师:你站在你的位置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说看。

师:这两位小朋友看到的都是数学书的侧面,他们看到的侧面是一样的吗?

师:两个侧面有点像,但却不同,所以大家要仔细观察,认真区分清楚,不要弄混淆了哟。

教师在关注教材解读、教法研究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错误知道什么,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如玩具、茶壶等,经历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容易体会到站在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并不相同,这与学生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现有学习生长点,形成积极学习状态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需求,克服认知障碍,有效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既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一课时,抓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理需求,理清学生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经过体验、创造、争辩、反思、升华的过程,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认知由模糊进入清晰,从具体到抽象认识上的飞跃,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级学习任务单:

1. 同学们刚玩了跳棋游戏。跳棋时,棋子在格图上做( )运动。在正确答案处打“√”(平移、旋转)。

2. 数跳过的格数时起点能不能算一格?在正确答案处打“√”(能、不能)。

3.请判断,把下面的正方形向右平移3格哪个是正确的?在正确答案处打“√”(图1、图2),并用学具在格子图中验证。

4.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纠错。

二级学习任务单:

把棋盘换成方格图,棋子换成如小鱼、小房子、小船等组合图形,你能把它按要求移到指定位置吗?

(1)选择一个组合图形学具(如小金鱼、小船……),感知它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先自己填出金鱼图向( )平移( )格,再按要求在方格图中贴出金鱼图。

(2)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金鱼图向( )平移( )格,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平移了几格?再用小金鱼图形验证。

(3)如果方格图中图形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时,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数?你认为谁介绍的方法最简单,不易错?

三级学习任务单:

1. “小蚂蚁搬家”(看课本P86做一做——房子图)

小蚂蚁搬家啦!房子搬好后,两只小蚂蚁却争论起来,我们听听到底怎么回事?蚂蚁哥哥说“我在前面拉,把房子从这拉到这,我走过的路长一点。”蚂蚁弟弟说:“不对,不对,我在后面推,把房子从这推到这,我走过的路更长一点。”

(1)同学们,你来评评理,究竟谁说的对?谁走过的路长一些?将你的答案告诉小组成员,并拿出格子图和小房子学具同桌一起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到底谁说得有道理?

(2)如果蚂蚁哥哥和蚂蚁弟弟分别调整站在房子其他位置,平移的距离又是谁走得长一点呢?

2. 看图判断:请你用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1)翻开书P86,上面的房子向上平移5格。在正确答案处打“√”(正确、错误),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数的?从哪数到哪?

(2)完成课本P86房子图(填完整)

移到左边的房子是向( )移( )格。移到下面的房子是向( )移( )格。

3. 最右边的房子向( )平移( )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4. 画一画,在课本上完成P88第2题。

5.玩一玩:

(1)从( )同学位置开始,先向( )移( )格,再向( )移( )格位置的是( )同学。(渗透2次平移)

(2)说说小动物们分别向哪些方向平移?平移多少格才能吃到它们喜欢的食物?(课本上完成P89第5题)

教师在适当的学情分析下,感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对待数学活动的热情,采用学生已具备的 “先学后教”学习模式,结合实际生活,抓住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的心理,巧设由易到难的三级学习任务单,调动学生在玩、辨、移、说、画中多次参与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体验,从简单图形到组合图形,运用知识迁移,探究出多种方法,在动手、思考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实践,掌握了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这段学习活动轻松、高效。

■三、关注学生后续个性发展点,保障有效学习活动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中的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及个体能力贮备状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给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的功用尽量延伸,而不仅限于学会,更应鼓励学生会学,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探究、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在关注全体学生同时,又适时帮助更多的学生个性化地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意识。笔者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基础应用(面向全体学生):

1. 算出下面各个未知角的度数。

2. 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3.下面哪三个角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辨别这是什么三角形。

①50°,100°,30°,90°,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②45°,54°,45°,90°,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4. 猜一猜,把一个三角形剪成2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二)拓展运用(面向个性化发展的学习):

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你能联想到利用这个知识点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请试一试,再将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生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样吗?利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尝试后,我们发现了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

生2:我补充:我发现一个四边形可以分割成2个三角形,那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就是2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180°×2=360°,同理,一个五边形可割成3个三角形,那这个四边形内角和应该就是3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180°×3=540°……,用这种方法计算,求其他图形的内角和就简单多了。

生3:我们小组同意前面同学的意见,再补充,不管形状如何,求图形内角和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80°×(n-2),n=多边形的边数。

生4:我很好奇,剪去任意三角形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有几种情况?通过动手实践,我发现剪去任意三角形一个角,可能会出现2种情况,剩下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也有可能是四边形,内角和就是360°。

生5:我们还也试过将正方形截取一个角,求所得的图形的内角和,可能有几种情况?我们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可能有3种情况,第一种:剪对角线剩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第二种:剪后得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第三种:剪小三角形剩下五个角,画图连线得到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

学生的思维就在实践思考中得到拓展,学习个体在交流讨论中得到互补,人人参与,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提升。

总之,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课堂教学不确定因素的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清晰地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尽量进行较准确全面的预测,做好相关“可能”预案分析的应对,知己知彼,方能展现高效课堂的精彩。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学情分析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钢琴技能学习心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