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课堂对话”

2016-03-30 14:12张增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对话对话

张增新

摘 要: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对话”就一直成为人们探索与生成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课堂中有意义的对话则是让学生学习交往的艺术,提升对话的素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和谐的对话。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相长,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对话;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对话氛围;对话方式

课堂中充满声音,师生间却未必发生了“对话”。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对话”就一直成为人们探索与生成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以对话、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互动开放的数学课堂对话有助于学生解释、论证与澄清自己的思维,并倾听他人的想法,挑战来自教师与同伴的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而教师控制的“一言堂”无疑会让学生失去思考空间与表达思维的机会。课堂对话的不同方式影响着学生不同的学习机会。正如此,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建立一个互动开放的课堂对话环境,将其视为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

“单声道”式的告诉、权威式的压服与操纵在现实课堂中还没有消失。在这些课堂里,只存在着一定语境中的提问者与应答者之间的语言互动,这是“讲话”而不是“对话”,是机械的应答,而不是精神的交流与意义的分享。但目前的课堂对话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把“对话”当成“问答”。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限定在“问题—答案”的问答式逻辑中,学生的回答在于获得教师预期的“标准答案”,教师作为问答的评价权威,控制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平等交流的主体性受到阻遏。

二是对话多指向师生之间,缺少生生之间的交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回答往往互不相关,都直接指向教师的提问,期待教师的评价。

三是将课堂对话简单理解为让学生充分参与,缺少教师的适时引导。表现为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在教室里走马观花,成为课堂对话的旁观者。教师在对话中的“失语”,使得课堂对话成为一种徒有热闹形式而无深层思考内容的低效交流。

本来应该充满着师生理解与尊重的课堂,为什么却有这么重的精神压抑?

课堂中,让我们期盼着真正意义的“对话”吧,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

期盼“对话”,就是期盼着对“真”的追求与执着。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对话过程之中。课堂之“真”,就是对已知的接纳与质疑、对未知的探求与追寻。对话是意义的表达、解读、转换和创生的过程,是师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对话是真理的使者。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丰富性。师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但他们存在着情感与体验、观察与思维、学识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互动带来数学教学的多变性。教师既要保持预设的教学进度,又要使教学具有更多的容纳量、灵活性和空间性。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这种动态生成、即兴式课堂的建构及良好发展,不是由教师或者由学生来控制的,而是对话舒展的结果。在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师生对话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魏书生老师曾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学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是的,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一、创设对话氛围——唤醒认知,开启心智

和学生“平等理解、营造对话”,就是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学习了新知以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虽然这些“自然感受”可能是很小,可能很肤浅,还可能很“怪异”,但是学生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这一点,作为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可以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展开一组由浅入深的对话: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三角形的底、 高有什么关系?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④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⑤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对话,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学生从对话中获得知识上理性的升华。归纳过后,教师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拼的是长方形,能否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话音落地,全班哗然,有的认为说得对,有的认为说得不对。这时教师非常认真地说:“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非常棒。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引发了学生更深入的讨论。

如果这时教师因为学生回答得错误或偏差或不流畅,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阻止学生的发言,甚至责备学生,那么效果肯定适得其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正当的话语权,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教师自身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情境所必备的。教师创设了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用一颗真诚的心投入与学生的对话中去,展现真实的自我。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共同致力于问题的探讨,又不盲从别人、不固执己见。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耐心的倾听,并乐于倾听,体现出一个教书育人者应有的道德修养。

■二、把握对话方式——注意科学性,优化性

课堂对话意指师生主体双方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交流、相互建构与分享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与交流。积极互动的对话式课堂交流应成为有效教学的理想追求。

在探索法则规律之类的内容时,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对话得出。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差,难于独立发现总结规律,在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相互启发提高,取长补短,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揭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如第八册《商不变的规律》一课中,教材提供了一组商不变的算式,并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算式中蕴含的规律。此时,个人学习出现了困难,教师立即组织学生,围绕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展开对话,发现一点说一点,个人结论不完整时,其他学生大胆举出反例,提出质疑,并据此修改完善原有的结论。

教师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对话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与质量,更影响着学生对话的能力。这样学生便可抽象概括出较为完整的规律。

■三、抓住开放内容——共享优化方法

陶行知说得好:“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虽然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远比学生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绝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下,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

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对话有些知识问题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单靠某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弄清。若进行对话,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很快就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这样既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有这样一题:水果店运来150千克香蕉, 运来香蕉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先补充不同的条件,再解答)。一般来说每个学生至少能找到一种或两种答案。由于每个学生都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贡献,如此便有了一个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探究意识以及探究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思辨性得到了体现,多种不同条件和解法不断涌现,也就成了师生共享的一种资源。对话促进了学生们的共同进步。

记得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后的今天,笔者更感觉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应充满诗意,用宽容、刚健的人文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灵。

因此,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相长。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接收器”,而且还是“知识发生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课堂对话对话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数学课堂对话,给学生的自然生长助力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
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