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分析

2016-04-04 14:09徐月圆潘艳萍吴小玲徐月红艾华英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南昌330006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鹰潭33500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肌力

徐月圆,潘艳萍,吴小玲,何 余,何 芳,徐月红,艾华英(.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南昌 330006; .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鹰潭 33500)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分析

徐月圆1,潘艳萍2,吴小玲2,何 余2,何 芳2,徐月红2,艾华英2
(1.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南昌 330006; 2.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鹰潭 335001)

目的 探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2015年1—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并自愿接受复诊的261例患者进行PFD筛查,分娩6周后在妇产科门诊由专人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力检测、盆腔脏器脱垂(POP)评价及压力性尿失禁(SUI)测试。结果261例复诊产妇,17~28岁(A组)178例(68.20%),29~38岁(B组)73例(27.97%),39~43岁(C组)10例(3.83%)。PFD 发病78例,发病率为29.88%,其中POP 62例,发病率为23.75%;SUI 16例,发病率为6.13%。C组POP 、SUI发病率及盆底肌力<Ⅲ级比例均显著高于A、B组(P<0.05);经产妇PFD发病率显著高于初产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与PFD相关,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盆底肌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接受筛查的产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 年龄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UI)[1]、盆腔脏器脱垂(POP)、女性性功能障碍(FSD)[2-3]等。国内关于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报道较多,但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2015年1—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并自愿接受复诊的261例患者进行PFD筛查,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并自愿接受复诊的产妇261例,于产后6周恶露干净,避开月经期,来本院妇产科门诊复诊,其中初产妇161例,经产妇100例;阴道顺产195例,剖宫产66例;单胎260例,双胎1例;年龄17~43岁,平均27.5岁。

1.2 检测指标与方法

产后6周及以上来院复诊,由门诊妇产科医生开具医嘱查白带常规正常,再开具医嘱,由1位妇产科的专职主管护师进行检查,包括:1)常规妇科检查;2)盆腔脏器脱垂检测:按照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4],对受试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进行量化(包括阴道前壁、后壁脱出、子宫脱垂),分为0—Ⅳ度;3)盆底肌力评定: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测量盆底肌收缩可以产生的最大张力,即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振幅>40%持续1 s为Ⅰ级,持续2 s为Ⅱ级,依次类推;Ⅱ类肌纤维振幅>70%持续1 s,收缩1次为Ⅰ级,收缩2次为Ⅱ级,收缩3次为Ⅲ级,收缩4次持续3 s为Ⅲ级,持续4 s为Ⅳ级,持续5 s为Ⅴ级,以Ⅰ、Ⅱ类肌均达到的等级为评价结果;4)压力性尿失禁检测:按照国际尿控学会(ICS)1990年的SUI诊断标准[5]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4.0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诊产妇接受盆底功能筛查年龄分布

261例复诊产妇,17~28岁178例,占68.20%; 29~38岁73例,占27.97%;39~43岁10例,占3.83%。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愿接受盆底功能筛查的人员比例逐渐下降。

2.2 不同年龄段PFD 发病率比较

261例患者,PFD 发病78例,发病率为29.88%,其中POP 62例,发病率为23.75%,均表现为轻症;SUI 16例,发病率为6.13%。

POP 62例患者中17~28岁(A组)30例(30/178,16.85%),29~38岁(B组)26例(23/73,35.62%),39~43岁(C组)6例(6/10,60.00%),3组PO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B组显著高于A组;SUI 16例患者中A组7例(7/178,3.93%),B组5例(5/73,6.85%),C组4例(4/10,40.00%),3组SU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B组显著高于A组。26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同时患POP与SUI,均为A组患者。

2.3 初产妇与经产妇PFD发病率比较

261例患者,初产妇161例,PFD发病26例,发病率为16.15%;经产妇100例,PFD发病52例,发病率为52.00%。经产妇PFD发病率显著高于初产妇(P<0.01)。

2.4 不同年龄段盆底肌力比较

261例患者盆底肌力<Ⅲ级194例,其中A组126例(126/178,70.79%),B组58例(58/73,79.45%),C组10例(10/10,100.00%),3组盆底肌力<Ⅲ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随着年龄增长盆底支持组织逐渐松驰。李霞等[6]研究表明,年龄是SUI及POP共同的危险因素,PF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POP的发病率为23.75%,SUI的发病率为6.13%,其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A、B、C组POP发病率依次为16.85%、35.62%、60.00%,P<0.05;SUI发病率依次为3.93%、6.85%、40.00%,P<0.05),且SUI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本研究SUI发病率低于邬开会等[1]的研究(22.5%),这可能与复诊人员的年龄有关,本组患者年龄普通偏小,以17~28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68.20%。

妊娠和分娩是PFD的高危因素[7]。阴道分娩特别是多次阴道分娩能加重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的损伤,林忠等[8]报道阴道分娩的女性PFD的风险是剖宫产女性的21.82倍,产次每增加一等级,风险是上一级的1.613倍。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初产妇PFD发病率显著低于经产妇(16.15%比52.00%,P<0.01)。Snooks等[9]研究显示,分娩导致阴部神经障碍及部分盆底肌肉组织产生去神经支配;这种改变在SUI和POP患者中尤其明显,神经障碍可以导致局部的肌肉萎缩变薄以及肌肉的张力降低。说明阴道多次分娩能加重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的损伤,甚至撕裂,增加发生PFD的风险。

盆底肌力测试主要包括Ⅰ类肌(慢肌)和Ⅱ类肌(快肌)测试,其中Ⅰ类肌力下降主要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排便功能障碍等。De Lancey[10]认为盆底神经损伤导致盆底的肌肉薄弱,引发盆底支持及压力传导障碍,从而参与SUI与POP发生,而且这种损伤随着阴道分娩的次数增加而增加[11]。Ⅱ类肌(快肌)主要测试动态的快肌的肌力和反应速度,快肌的肌力不足容易引发尿失禁、粪失禁、性冷淡和性体验下降。 Rivalta等[12]认为尿失禁会影响人们购物、拜访朋友和体育运动,特别严重的是会影响性生活,导致夫妻关系冷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产生孤僻、自卑的不健康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261例患者中,盆底Ⅰ类、Ⅱ类肌(慢、快纤维肌)<Ⅲ级194例,占74.32%,其中A组126例(126/178,70.79%),B组58例(58/73,79.45%),C组10例(10/10,100.00%),盆底肌力下降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接受复诊筛查的261例患者中, 17~28岁178例,占68.20%; 29~38岁73例,占27.97%;39~43岁10例,占3.83%,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愿接受盆底功能筛查的人员比例逐渐下降。产妇年龄越小,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更强,而年龄较大的基本以出现症状后或已影响生活质量才来院咨询治疗。因此,为了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应启发产妇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尽早接受筛查与治疗,而不是出现症状或已经影响生活工作质量后才去医院检查治疗。本院从2016年开始,对在本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便其更多了解和掌握PFD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并直接收取盆底筛查费用,产妇收好费用清单及收据,6周以后再来院妇产科门诊盆底康复室直接接受筛查,以提高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功能的复诊筛查率,增加产后盆底康复的依从性,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女性的生活、工作质量,和谐夫妻情感,稳定家庭关系。

(本文为笔者在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习期间整理)参考文献:

[1] 邬开会,沈国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杂志,2012,8(21):134-135.

[2] 梁晓萍,吴大保.“桥”式缝合术在女性盆底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51-53.

[3] 唐春玲,汤春晖.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防治体会(附39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128-129.

[4] 张晓红,王建六,魏丽惠.盆腔器官脱垂的定量分度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203-205.

[5] Abrams P,Blaivas J G,Stanton S L,et al.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c-ommen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Int Urogynecol J,1990,1(1):45-48.

[6] 李霞,刘培淑,毛洪鸾,等.山东部分社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5):66-70.

[7] Lukman Y.Utero-vaginal prdapse:a veral disab,ility of the young[J].Fust Afr Med J,1995,72(1):2-5.

[8] 林忠,赵军玲,张政昌,等.广西地区壮族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5):342-344.

[9] Snooks S J,Swash M,Machers S E,et al.Effect of vaginal delivery on the pelvic floor:a 5-year follow-up[J].Br J Surg,1990,77(12):1358-1360.

[10] De Lancey J O.Anatomy and biomechanies of genital prolap-se[J].Clin Obstet Gynecol,1993,136(4):897-909.

[11] O’Boyle A L,O’Boyle J D,Calhoun B,et al.Pelvicorgan support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1):69-72.

[12] Rivalta M,Sighinolfi M C,Micali S,et al.Sex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treated by a complet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program(biofeedback,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 ulation,pelvic floor m uscles exercises,and vaginal cones)[J].J Sex Med,2010,7(3):1200-1208.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08-18

徐月红,主任护师,E-mail:xyh8336@163.com。

R711.33

A

1009-8194(2016)09-0033-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13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