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德语》课程教学探究

2016-04-07 08:55周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

摘 要:《综合德语》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综合培养学生在本科初级阶段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本文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德语系的具体情况,探讨《综合德语》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大学德语专业低年级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德语 德语教学 语言能力

《综合德语》作为一门德语专业初级阶段的核心必修课程,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全体学生,旨在从零基础开始,系统性地培养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因此,《综合德语》是学生进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贯穿于本科基础阶段各个学期,同时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课时也逐步减少,以满足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完成四个学期《综合德语》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当能够建立起基本的德语语法知识框架,应用3500个左右的德语词汇,并且具备在具体语境中学习新词汇的能力,进而能够良好地进行书面及口头表达,达到在语言层面上良好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为高年级德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 《综合德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为基础核心课程的《综合德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难。这些困难的解决不仅关系到《综合德语》课程自身的教学,也对低年级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克服这些困难是相关教师迫切须要完成的任务。下面就结合本校德语专业的实际情况,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综合德语》课程涉及传统语言教学听说读写译各项内容,并且覆盖了从初级的语音教学到国情文化等不同板块,因此授课教师在评估教材的时候,必须权衡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除了选择如《当代大学德语》等业内享有口碑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外,教师还应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注意倾听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补充性材料。例如,本专业综合德语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及利用在德国访学的机会,搜集了国内外大量适用材料,并且按照主题、知识点、难度等汇总成库,以便团队成员在教学需要时能够及时查询使用。立足于一套核心教材,却不受其束缚,有强大的团队资料库的支撑,并能集思广益,正是通过这样的模式,教师在授课实践中才能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放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处理好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德语》,既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也与其交织重叠,形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避免任课教师重复讲解相关知识点,也有利于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优化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本校德语专业为例,四个学期开设的《综合德语》课程均为每周6个学时。如果任课老师单凭这6个课时的讲解,很难使专业学生达到应有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所以把《综合德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转移到其他课程势在必行。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初,《综合德语》课程老师在教授语音时可以和视听类课程的老师合作,由其在课堂上复习《综合德语》课上讲解过的知识,强化学生认知。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综合德语》课的时间,使任课教师的授课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达到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视听课初期较难入手的问题,视听老师从复习语音逐步过渡到给学生做简单的听力训练,并进一步讲授教学视频等,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德语视听方面的能力。同样,《综合德语》课程还应与《德语基础语法与词汇》等主干课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彼此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目的。而随着学期的推移,语法类课程的学时逐步减少,《综合德语》又可以与国情文化类课程有机联系起来,既让课堂更为丰富多彩,也为国情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对德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中来。

(3)教师讲授与学生能动性学习的有机结合。在短短两年《综合德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获得的不仅是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高年级后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纯粹的知识灌输,而应注意培养学生能动性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中助动词“haben”和“sein”的选择时,教师不应直接把选词的标准和原则告诉学生,让其死记硬背,而应要求他们通过自己对一系列例句的分析进行归纳,找出使用“haben”和“sein”的动词的不同点,由此探索获得的规律更容易识记和应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学习进行主动思考和摸索,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能动性学习的模式,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 《综合德语》课程框架内语言能力的培养

《综合德语》课程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就分别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在《综合德语》课程框架内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 听力能力

听力理解是外语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能力,与很多其他语言能力不同的是,听力理解过程中有着大量的信息输入(Input),而不是信息输出(Output)。因此,教师须要不断训练学生对于信息的捕捉和加工处理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尤其对于学习德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更是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由于汉语和德语间语法结构差异巨大,句子结构相似度低,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方言词汇和俗语表达,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学生捕捉信息的难度。教师在《综合德语》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以正确的方法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尤其在课程初期,听力练习应当与教材紧密衔接,内容也可以与课文同主题,集中体现教材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强化对于语法结构的识别,缩短反应所需时间。在练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做笔记,通过调动多种身体感官,既能提高识记的效率,也为今后听写和做口译记录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让学生复述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生词、俗语和方言词汇的含义。而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听力选材的范围逐步扩大,如德语教学短片、德语新闻节目等都可以是很好的素材。

(二) 口语表达能力

德语中存在大量的词尾变化,因此口语表达通常是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此,教师在《综合德语》课堂上可以应用一些教具来训练学生该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动词现在时变位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卡片,分别写上不同的人称代词。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张卡片,并被要求将老师随后脱口说出的句子改用该人称做主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已达到通过强化语法熟练度来提高口语的目的。

当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如果仅凭6个学时的《综合德语》课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正如前文所说,授课教师应加强与其他课程老师的合作,并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在讲授《当代大学德语(3)》中以童话为主题的第9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表演。学生在课外进行排练,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这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气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依靠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和提高语法水平,也要求他们扩大阅读量,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在一年级,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和课文主题接近的文章,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到了二年级,老师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类文章,如报刊新闻、简短的小说、科技文章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遇到的生词、谚语、俗语等积累成册,学习地道的德语表达并且扩大词汇量,同时也能熟悉不同文体的文章,了解德语专业文章的风格,为自己写作打好基础。

(四) 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是学生应用语言知识集中产出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一方面须要学生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通过大量阅读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求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老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如从初学阶段开始就可以写写小对话。通过多动笔,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语法掌握情况,提高遣词用句的能力,纠正错误的语言习惯。

此外,老师应在《综合德语》课平台上让学生了解如何撰写议论文(Argumentation)、内容提要(Inhaltsangabe)、总结(Zusammenfassung)、书信(Brief)等不同文体以及如何描述图表(Grafik),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具备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胜任各种写作要求。

(五) 翻译能力

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是一种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听力、阅读、口语和书面表达基本功。此外,《综合德语》课程培养的是专业学生的德汉、汉德互译能力,有别于普通的翻译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如功能派翻译理论、归化和异化等。学生则在专业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翻译活动。这也为其修读高年级的笔译和口译课程打好基础。

此外,翻译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为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德语系学生毕业后也将参与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翻译活动。以本系为例,老师引导学生平时注重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和翻译,培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逐步提高专业翻译水平。

四、 结语

《综合德语》是德语专业低年级的主干课程,从零基础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遇到例如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处理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以及将课堂讲授与学生能动性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等问题。这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以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贺莉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综合德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 梁敏,聂黎曦.当代大学德语(3)(学生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李崇艺,周磊.德语专业四级应试指南与模拟测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
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