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澄清

2016-04-11 09:06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接班人共产党培养

马 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 201620)

中国共产党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澄清

马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 201620)

摘要:共产党培养的事业接班人,主要分为“权力接班人”和“非权力接班人”两大层次。接班人,是事业接班人、政治接班人、岗位接班人,不是个人接班人、领导接班人、政党接班人。共产党培养接班人的角色定位是执政主体和建设主体,其中“权力接班人”承担执政主体的角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领导者作用;“非权力接班人”承担建设主体的角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接班人角色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三者有机统一。

关键词:接班人;共产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接班人思想,从而开启了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步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产党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接班人”作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性话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最为广泛,并成为学术界争先研究的对象。此后,学界对“接班人”研究进入了淡季。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学界大多将领袖、党政干部、青年中的一类或几类作为接班人的研究对象,或者笼统地将他们视为“接班人”进行研究。而在共产党看来,“千百万”接班人既包括领袖,也包括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而领袖、党政干部和青年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加以科学分类,才能正确地界定“接班人”的内涵、明确其概念特征,从而继续推动新形势下接班人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接班人的两大层次:“权力接班人”和“非权力接班人”

“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是共产党的政治战略任务。社会主义事业不是靠几个人、几百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几百万、几千万人来完成;也不是靠一两代人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奋斗去实现。因此,共产党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接班人,是从整个事业的角度去培养,是一个大历史、大宏观的培养角度。

总体来说,共产党培养的接班人,主要指广大的党政干部和青年。而党政干部和青年具有不同的特点。按照是否拥有权力,可以将党政干部视为“权力接班人”,将青年视为“非权力接班人”。这种以权力为界限的划分,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划分,而是一种有助于理解不同接班人群体、接班人内涵的形象划分。

第一,“权力接班人”主要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广大党政干部。人民日报1964年8月3日发表社论的《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指出:“党的接班人问题,实质上就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即不断地造就和培养大批的、适应各条战线的青年干部的问题。”[2]1977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这些老同志,要认真选好接班人,抓紧搞好传帮带。”[3]可见,“权力接班人”就是指党政干部。

进一步讲,“权力接班人”主要是指那些处于关键和核心岗位并掌握一定国家权力的党政干部。鉴于岗位高低、权力大小的特点,“权力接班人”可以分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和中央、省、市、县等各层权力接班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是权力接班人,在党和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领导层,是权力接班人队伍中最高领导权威。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权力接班人的舵手作用。而中央、省、市、县、镇等各级“权力接班人”,是接班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践行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绝对依靠力量。共产党不仅重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培养,也同样重视各级权力接班人的培养。如毛泽东1964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指出:“从中央局、省、地、县到支部,都要搞几层接班人。”[4]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和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权力—接班人构成了社会主义事业权力接班人队伍。

第二,“非权力接班人”主要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广大青年。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新生力量,是阶级、政党实现其政策目标必须依靠的主体力量。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接班人培养的重要后备力量。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仅仅依靠党政干部是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这也正是“千百万接班人”的基础所在。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5]

这里的青年,主要指在学校接受教育、尚未进入党政干部行列的青年人。按照“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广大的青年在接受完相应阶段的教育后,进入到社会中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除一小部分青年进入党政干部行列外,绝大部分青年进入各行业、各领域工作。相对于党政干部是“权力接班人”,青年属于“非权力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属于“非权力接班人”的范畴。

接班人的两大层次不因是否拥有“权力”而泾渭分明,而是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队伍。特别是,一部分青年可以通过体制机制进入党政干部队伍中去,实现了一部分“非权力接班人”向“权力接班人”的身份转换。

二、接班人基本特征:事业接班人、政治接班人、岗位接班人

接班人,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社会主义事业而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培养的。因此,接班人具有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首先,接班人是事业接班人。接班人是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诞生的,其职责和使命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服务。共产党培养的接班人,目的就在于推翻一切阶级压迫、阶级统治,并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直强调接班人的“事业性”。习近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6]共产党培养的接班人,是着眼于这项“事业”,是着眼于这项“事业”的领导权是否被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

其次,接班人是政治接班人。接班人属于无产阶级阵营,必须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共产党培养的接班人,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具有工人阶级先锋队色彩,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接班人中的权力接班人,就是政治接班的最直接表现。接班人手中的“权力”只能传递给同属共产党阵营的后备力量,而不能传递给其他政党、其他组织。习近平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7]

再次,接班人是岗位接班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建设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凭空的口号、绚丽的装饰,而是一代又一代接班人通过自己的工作干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接班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创造出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这无不体现了接班人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8]“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9]

可见,接班人,是事业接班人、政治接班人、岗位接班人,而不是个人接班人、领导接班人、政党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千百万”接班人去开拓,而不是仅靠“少数人”去开拓。

三、培养接班人的角色定位:执政主体和建设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培养接班人的责任主体,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事业接班人的主导力量。共产党培养接班人的目标,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执政主体和建设主体。其中,“权力接班人”承担执政主体的角色,“非权力接班人”承担建设主体的角色。

“权力接班人”承担执政主体的角色,是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和领导者的作用发挥出来的。除少数“权力接班人”属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外,多数“权力接班人”是共产党员。然而,并不是所有党员都是“权力接班人”。正如前述所说,“权力接班人”主要是指处于关键和核心岗位并掌握一定权力的党政干部。因此,发挥“权力接班人”的执政主体地位,就是发挥处于关键和核心岗位党政干部的作用。毛泽东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0]江泽民在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11]发挥“权力接班人”的执政主体角色,就是发挥共产党的执政主体作用,使处于关键和核心岗位的“权力接班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进而不断向共产主义目标迈进。

“非权力接班人”承担建设主体的角色,是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优秀青年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建设者作用。除一部分“非权力接班人”通过体制机制进入到“权力接班人”队伍外,绝大部分青年将进入经济、技术、文化等非政治领域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12]。

可见,共产党培养“权力接班人”和“非权力接班人”的角色清楚、定位准确。社会主义事业有领导者,也有被领导者;有主力军,也有生力军。“权力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主力军,“非权力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被领导者和生力军。领导者和主力军主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被领导者和生力军主要发挥社会建设作用。毛泽东晚年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能将培养的事业接班人都投入到政治运动中去,而更应注重事业接班人的社会建设作用。在发挥“权力接班人”执政作用的同时,须同时发挥“非权力接班人”的建设作用。只有将接班人的执政主体和建设主体协调并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接班人的角色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

有观点认为,培养“接班人”就是人治的表现。其实,这是对接班人的误解。接班人是事业接班人,不是个人接班人、领导接班人。接班人虽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但与“人治”截然对立。构成“权力接班人”的主体就是广大的共产党员,是中国权力的掌握者。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虽然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现象,但不能从根本上否认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也不能否认“权力接班人”的合理存在性。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大力反腐倡廉,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接班人的角色与依法治国不矛盾。

也有观点认为,培养“接班人”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不符,是违背政治民主化潮流的表现。其实,这也是对“接班人”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导致。无论是“权力接班人”,还是“非权力接班人”,都是为了推进党的事业而进行的角色培养,而这个事业的核心和最终价值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换句话说,共产党培养的事业接班人,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的各种利益诉求而进行的事业奋斗,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诉求,是人民委托“权力”给共产党、进而给“接班人”的法理权力传递过程,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是一致的,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此外,在一代又一代“权力接班人”的更替过程中,权力的更替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

接班人角色发挥,关键是“权力接班人”的角色发挥。发挥“权力接班人”的执政主体角色,就是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执政,共产党培养“权力接班人”是为了完成党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在这一进程中,“权力接班人”必须依法治国,不仅要遵守党纪,也要遵守国法,使权力在法律制度下阳光运行,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13]

60多年来,共产党培养“权力接班人”和“非权力接班人”,正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践行治党治国理念,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因此,接班人的角色,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1.

[2]关于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及其对世界历史的教训[N].人民日报,1964-07-14.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5.

[4]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63.

[5][8][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71,4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7.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9.

[12]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9.

(责任编辑:孙书平)

Role positioning and clarification for Communist Party cultivating the successors

Ma Xin

(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China )

Abstract:In cultivating successors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there are two levels of power successors and non-power successors. They are the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politics and posts, but not successors of individuals, leadership and the party. The rol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to cultivate the successors is the governing subject and building subject, where the power successors assume the role of governing subject and play the dominant and leader role in society development, while non-power successors assume the role of building subject and play a role of new force in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successors is not contradictory to the rule of law and people autonomy, therefore, they achieved unity well.

Key words:Successors; the Communist Party; Cultivate; the Cause of Socialism

收稿日期:2016-02-21

作者简介:马鑫(1983-),男,河北省石家庄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3-0022-04

猜你喜欢
接班人共产党培养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