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4-11 09:06胡中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自媒体对策

胡中月

(西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39)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胡中月

(西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39)

摘要: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传播的传统单向度话语格局被打破,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借巢产卵。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网络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对于思维活跃,生理、心理发展处在茂盛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谣言危害性不言而喻。从国家、媒体、个人等层面构建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自律、他律及技术保障“三位一体”防控模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谣言;大学生;影响;对策

一、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借巢产卵

法国著名学者卡普费雷将谣言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的确,谣言如同人类的起源一样扑朔迷离难以考究其渊源,古时候人们就善于利用谣言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辞海》将谣言解释为“凭空捏造的消息或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1]自媒体(We-media)是伴随着Web2.o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它被贴上自由、开放以及乱象等标签。传统媒体对信息的过滤和把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消解了谣言的传播和蔓延。而以微博微信兴起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机制发生了革命性的逆转,传统的单向度社会舆论传播模式的话语格局被打破。点对面的单向度传播模式被点对点的多向度互动传播模式所取代,形成了以个体为中心的,集信息的生产、积累、共享和传播于一体的大众化的社会舆论格局,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媒体的信息筛选和屏蔽的把关功能在自媒体时代显得力不从心,把关权限下放使缺乏审核机制的信息发布与沟通的自媒体平台注定为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肥沃的生成土壤。

2015年6月24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出炉,其课题组分析了微信中被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数据后发现,有关食品、安全类的“谣言”居多,对上一年度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同时也指出了微信辟谣难度大。[2]可见,自媒体时代,这些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谣言覆盖范围之广、辟谣难度之大,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和治理的紧迫性。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是基于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关系的信息分享和开放平台,网络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式的核裂变速度。自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传播民声反映民情,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它让谣言借巢产卵,在互联网上大肆泛滥蛊惑人心。另外,一些污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社会思潮与不和谐的声音也会借助自媒体平台传播负能量,以此煽动网民的负面情绪、激化矛盾从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持续与和谐发展,对于正处在成长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危害是巨大的。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危害

(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以“短、平、快”传播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同时,它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各种网络谣言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里,势必会在他们心里烙上不良阴影,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消极的人生观和扭曲的价值观。尤其是污蔑党和国家的政治类谣言,一旦在大学生群体里流传开来,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削弱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将会举步维艰,得不到有效贯彻,主流意识形态在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抗拒中逐渐消解。

(二)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下滑,网络心理和行为出现失范

平民化、大众化的自媒体时代,是大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的共舞与狂欢时代。自媒体平台充斥着众多谣言极易对大学生的“三观”正确养成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在享受丰富、快捷的信息大餐时缺乏对谣言的免疫力,很容易导致道德品质下滑,极大的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自媒体虽不能决定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但是它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负面信息和发泄负面情绪的一个网络平台。大学生好奇心强,在得不到有效、可靠的信息时就容易受谣言的蛊惑,充当着谣言传播的助推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一旦接收过多的网络谣言,他们身上的负面情绪也会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冷淡、消极、迷茫等负能量充满全身,对社会漠不关心甚至在遇到不顺时对身边同学恶言诋毁,遇事只会选择逃避不愿承担责任,道德品质下滑、社会责任意识弱化,在网络上表现为心理和行为的“失范”。

(三)部分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下降,极易诱发狭隘的网络民粹主义

自媒体信息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碎片化,如140字符限制的微博,短小、精悍的网络语言符合现代快餐式文化,满足了大学生对快节奏生活的追求。信息碎片化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的思维碎片化,人的思维碎片化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的理性缺失。大学生易于尝试新事物,在这种简单又易懂的碎片式的语言熏陶下,理性认知能力会逐渐下降。比如在对待“钓鱼岛”事件时,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随意谩骂、盲目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等非理性爱国的言论和举动,以此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殊不知,这些日系产品在中国境内,属于中国人民的财产,最终受伤、受损的还是中国人。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叫嚣杀光小日本、收复日本岛等狂妄言论,这种狭隘的网络民粹主义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也不符合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身份要求。

三、应对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恰切之道

(一)国家层面:健全法律和完善制度是抵制网络谣言泛滥的有效措施

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网络预警常态化运行机制。首先,法律约束是除道德之外维持社会秩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变幻多姿,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除了网民的自律外,关键是要有法律的约束。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行,新法为广大网民打造了一个有序的法制网络空间,对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设立了法律高压线,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其次,设立防控网络谣言的预警机制,把网络谣言预警机制常态化。提高对舆情监测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谣言的预警能力,有效掌控舆情导向并形成完善的防控谣言预案。

2.及时、准确披露真相,完善政府主导辟谣机制。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为此,政府需要及时、主动、准确地公布真相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焦虑。信息被公开的透明度越高,谣言滋生的空间就越小。另外,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辟谣平台,形成一套系统化的辟谣程序。发挥出政务微博微信的作用,与传统媒体形成联动机制,正面引导舆论,发出权威的声音。加强与运营商、网络意见领袖等社会力量合作,以提升政府公信力,全方位制止谣言泛滥。

3.加大对造谣者惩处力度,构建网络谣言惩罚长效机制。近几年,在食品行业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爆发出的安全事故在大学生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一旦相关谣言再出现,就会触碰到大学生脆弱的敏感区域。在抱着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时,网络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几乎是一呼百应、趋之若鹜。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为得不到有力的惩罚而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的比比皆是,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迫在眉睫。为此,加大对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惩罚力度,并形成一套长效的惩罚机制,为大学生带来警示和震慑效果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媒体层面:恪守职业道德和严把关口是铲除滋生谣言土壤的必要手段

1.恪守职业操守,传播和汇聚正能量。自媒体时代,惊爆、奇特、断章取义的标题虽能在短时间赚取眼球和点击率,但输掉的是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公信力。网络谣言也是引起社会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在面对社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痼疾反应比较慢,往往会出现信息真空期,但自媒体会发挥出自身优势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补这项空白。为此,媒体在恪守职业道德时要严格自我约束、守住底线,秉持“业界良心”,肩负起对社会传播真实、客观、公正信息的责任。用主流价值观引导大众的思想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2.创新网络技术监控方式。“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筛选和过滤信息的把关人,他们会按照群体规范或把关人的价值标准筛选信息进入传播渠道。网络职业把关人的缺位是导致谣言泛滥成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在信息发布环节进行必要把关,创新“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实名制形式,既有利于后台把关又不违背网络自由开放原则。对于信息源的监控,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添加一项是否是谣言的询问功能,把真实信息可以用标签标注出来,对于不可靠信息设置权限,对敏感关键词审核、屏蔽,等等。

3.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自净”功能。“无影灯效应”是指当更多的灯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其中每一盏灯的“灯下黑”现象就会消失。同理,当人们众多观点聚集在一起时,其中每一个人的片面观点就会得到纠错。谣言如同毒瘤,时间是最好的消毒剂,随着时间的推移谣言终将不攻自破,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一旦民众获知真相的渠道多了、成本低了,谣言就难以存身。从这个角度说,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为我们遏制谣言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可能。微博的‘自净’功能,使微博谣言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3]自媒体平台是制造谣言的工具,同时也是辟谣的工具,对于谣言能够自我净化。如新浪网成立“辟谣小组”,官方“辟谣账号”等,专门搜集广大网民反馈的真实可靠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真相以正视听。

(三)个人层面:严格自律和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是遏制谣言蔓延的直接方式

1.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肆虐,不仅扰乱了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还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耳濡目染这些网络谣言会产生一定的负能量。为了避免出现不假思索的以讹传讹、跟风散播网络谣言引发“蝴蝶效应”,大学生首先要厘清言论自由和造谣诽谤的界限,并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青年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把社会价值体系个体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4]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正能量化解心中的戾气。

2.提高抵抗网络谣言的免疫力。谣言止于治者,更止于智者。加大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以及运用法律知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5]大学生要有守住“不传谣,不信谣”的底线意识,把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内心并成为自觉行动。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主体是集信息传播与受众的双重身份于一体,如果大学生自身不加以自律将成为谣言的幕后推手和最终受害者。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面对网络谣言要拥有最基本的明辨真伪的能力,要理性对待“去伪存真”,提高自身抵抗谣言的免疫力,对网络谣言形成天然的过滤。

3.当好网络评论员,占领高校网络领域新阵地。如今,全国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甚至一些院系也有自己的账号,发布一些校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讯息,这就需要一批业务精、思想强、素质高的大学生网络评论员。高校老师是对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直接负责人,在大学生群体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比较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可以由高校知名教授或辅导员牵头,打造一批由学生、老师共同组建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和转发谣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集体侦探行为,“网络谣言其实是公众为规避风险的一种‘投石问路’行为。”[6]这就需要大学生网络评论员利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科学辨别谣言的能力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些校园微博微信平台,对于影响大学生的谣言给予实时的干预,并且配合权威部门和专家及时公布真相。

总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栋梁之才,大学生的成才、成长须臾不容耽误,全社会理应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避免自媒体成为谣言的播种机和发射器,国家、媒体和大学生个体应该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自律、他律及技术保障“三位一体”防控模式,构建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458.

[2]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EB/OL].http://www.cssn.cn/zx/zx_gjzh/zhnew/201506/t20150629_2053455.shtml.2015-06-29/2015-09-05.

[3]蒋胜洪.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39.

[4]宫志峰,李纪岩,李在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05.

[5]方文,黄荣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207.

[6]郭小安,董天策.谣言、传播媒介与集体行动——对三起恐慌性谣言的案例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9):62.

(责任编辑:赵广平)

Research on 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Network Rumors to College Students in We Media Era

HU Zhong-yue

( School of Marxism,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Chin )

Abstract:In We-media era, the traditional one-dimensional way of discourse structure has been broken, rumors in the We-media platforms occupying the place to spread. Therefore, the We-media platform based on Micro-blog and We-media has become the hardest hit area by the spreading of internet rumors, which is obviously harmful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they are just active physiolog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event and control network rumors from three levels of the nation, the media and the individuals should be built. Through the trinity controlling mode of self-discipline, heteronomy and technical support, a green, healthy and harmonious network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created.

Key words:We-media; Network Rumors; College Students; Impact;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6-04-17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Fund Of Postgraduate,Xihua University)“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ycjj2015008)

作者简介:胡中月(1987-),男,安徽六安人,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3-0045-04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自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