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研究的新进展
——评党月异教授的学术专著《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

2016-04-11 09:06杜晓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韬游记文学作品

杜晓梅

(山东省畜牧盖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王韬研究的新进展

——评党月异教授的学术专著《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

杜晓梅

(山东省畜牧盖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格局,李鸿章、曾纪泽、梁启超都感叹说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在近百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急剧从传统向现代飞跃,中国文学体系也从古典向现代全面转型。近代中国作家队伍、读者群体、文学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方式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都发生了迥异于古典文学的质的变化。关于近代文学的转型研究,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 王韬也是近几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是从近代文学转型的角度研究王韬文学作品的专著,党月异教授的《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当属第一部,因而有着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2FZWO17)的结项成果,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共计32.4万字。

全书由王韬研究学术史回顾、王韬——多重身份的建构、王韬小说研究、王韬诗歌研究、王韬政论文研究、王韬游记散文研究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王韬研究学术史回顾”,综括了自1927年至今王韬研究的各方面情况,指出在诸多研究中,王韬的文学作品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第一章对王韬的身份特征进行全方位定位,其余四章王韬小说研究、诗歌研究、政论文研究、游记散文研究分别按照文体类别对王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详尽论述,每一部分都依次阐述了王韬的创作观念、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对近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体例统一、完整,体现了严谨的写作品格。

学术的生命贵在创新,党月异教授这部专著独辟畦径,具有多方面的创新意义。

其一,该书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王韬文学创作的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目前学术界对王韬的文学作品研究多是零散的个案研究,不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尚没有一部专著全面探讨王韬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情况。通过该书的研究可以看出,王韬的文学作品固然称不上一流,但他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开拓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其文学作品对后来黄遵宪的新派诗、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狭邪小说、近现代游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二,该书对王韬诗歌研究有重要突破和创新。目前学术界关于王韬的小说、游记、政论文研究有一定成果,而王韬的诗歌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基于此,该书稿在王韬诗歌研究方面甚为用力,考察了王韬诗歌创作的版本情况,详细论述了王韬的诗学思想、王韬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了其诗歌对中国近代诗歌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这些研究内容都是对近代诗歌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其三,该书对王韬的多重身份的阐释也具有独创价值。与一般研究王韬的专著不同的是,该书没有对王韬的生平按照一般的时间顺序做平铺直叙的介绍,而是从近代作家身份的变革这一角度分别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学者、报人、维新思想家、教育家、新型文化人五个角度对王韬的身份全方位定位,揭示出正因为身份的变革才引发了王韬文学创作的变革,这一章可谓别具匠心。虽然学术界也有多篇论文研究王韬的身份属性,但基本都是归类于某一个方面。该书稿第一次全面解读王韬的多重身份及其对创作的不同影响,同时在阐述王韬多重身份的时候,把王韬的一生行藏贯穿其中,也避免了单独介绍王韬生平的机械性。

该书的写作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思路开阔,能够准确地把握王韬文学作品中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最独特的部分,并加以深入分析,概括出其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比如,王韬文学作品中的海外叙写部分,是最能体现近代国人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心态的变化,也是近代文学转型时期文学作品题材方面的新突破。该书对这一部分内容相当重视。在小说研究部分中,“崭新的全球文化视野”一节,作者首先指出,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一部分中国人逐渐形成完整的全球文化观念;其次,王韬全球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和游历西方国家的经历。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王韬的三部文言小说呈现出全新的文化视野。作者把王韬的小说研究置于中国人全球文化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去阐释,更能抓住王韬小说的先行者的一面。同样,在诗歌研究中,作者在分析王韬的诗歌内容时,特意指出:“《蘅华馆诗录》中最特殊的是王韬的海外诗。海外诗是我国诗歌的后起之秀。在古代,中国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国门,海外诗几乎是一个空白。王韬是近代中国最早到欧洲的诗人”。对王韬海外诗的内容专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与统计,认为,王韬对“新意境”的追求是开风气之先的。尽管王韬诗中的“新意境”在他的全部诗歌中还是很有限的,不及后来黄遵宪表现的丰富,但是作为第一个游历海外的诗人,作为创作海外诗的先行者,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样的研究视角也是抓住了王韬诗歌的独特性、对近代诗歌的推动性,彰显了研究者的学术眼光的敏锐。在王韬的域外游记研究这一部分,作者把重点放在了王韬对传统游记内容的拓展上,即:“传统游记主要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王韬的域外游记以与外文名为主要内容,自然风光退其次。”详细分析了王韬域外游记中对欧洲、日本的描述,包括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教育状况、典章制度、民俗民风等诸多方面。王韬是近代中国较早走向世界的知识分子,其小说、诗歌、散文中所表现的域外风光、域外人物、域外思想、域外知识等等,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当属比较新鲜的因素,从这一角度切入研究王韬的文学作品,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该书在研究方法上,是多元综合的,具有较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王韬的小说、散文有很大一部分是发表在报刊上,而且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域外的。从全书看,作者对新闻学、传播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文学社会学等有较充分的理论准备,该书对这些理论的综合运用基本恰当,所得结论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令人信服。比如作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王韬的小说创作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受到了新兴传播方式的影响,已经开始将古典的创作方式现代化。在“新型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变革”一节中,从创作心理的改变、创作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创作意义具有了新的内涵几个方面分析了传播方式改变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认为“文学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对王韬的政论文研究不但用了传播学的知识,而且用了新闻学的理论,如在“新载体的强大势头”一节中,详细论述了王韬发表在《循环日报》上的政论文的空间影响力、读者范围的改变、新闻的时效性、澄清外国人的偏见等方面的特点。在王韬的域外游记研究部分,主要运用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域外游记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考察了域外形象的意义和作用,即,“王韬游记中的异域形象实际上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折射,传递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期待,在对他者的叙述中,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对西方形象的正面描绘与赞美之情反映出近代文人有感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内心焦虑和渴望。”

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其一,在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研究方面,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整体上全面解读王韬及王韬的文学作品,从创作身份到文学观念,从内容题材到传播方式,从文学语言到文学功能,都开启了中国文学近代化的历程,可以说填补了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研究的一项空白。通过对王韬文学作品的梳理,全方位地把握了王韬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代文学转型中的位置,肯定了他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开拓意义和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贡献。

其二,在王韬的文学作品研究方面,详细研讨了王韬的小说、诗歌、政论散文、游记散文等,对各种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分别从文学思想、内容题材、艺术特色以及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观点,可以说推动了王韬研究的发展。

其三,在具体研究中非常重视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在王韬研究的资料整理方面,第一次全面搜集了王韬研究的相关论文、专著,把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的有关研究王韬的国内外论文、专著一一作了梳理、剖析,并从时间上进行研究的阶段划分,从内容上进行研究的类别划分,考察了王韬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环节,对未来王韬研究的发展具有文献学方面的指导意义。

总之,《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是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研究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极大地推动了王韬研究的进展,有诸多突破与创新,体现了作者多年研究近代文学的深厚积淀。(杜晓梅,文学硕士,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翟瑞青)

猜你喜欢
王韬游记文学作品
Bandwidth expansion and pulse shape optimized for 10 PW laser design via spectral shaping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洗碗机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
超市游记
今天写什么之快乐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