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

2016-04-13 20:37琳,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人文关怀

陈 琳,陈 琪

(1.长治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00;2.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山西 太原 030008)

刍议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

陈琳1,陈琪2

(1.长治医学院 思政部,山西长治046000;2.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失独家庭在我国数量庞大,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失独家庭的父母面临情感难以释怀、身体状况不佳、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异常等问题。对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进行人文关怀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阴霾、提高失独家庭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失独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失独家庭进行人文关怀需要从提供救助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及政府完善失独家庭帮扶政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失独家庭;人文关怀;帮扶政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09

“失独家庭”是指一个家庭的独生子女病亡或意外死亡,其父母失去生育能力且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家庭的父母大多数不再年轻,唯一子女不幸离世,自身情感和生活受到了很大打击,在经历着精神创伤、情感迷失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人文关怀,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失独父母为本,把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失独家庭中,关怀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精神生活和家庭未来发展。通过人文关怀帮助失独家庭更好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情感难以释怀

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百万个,且每年新增7.6万个。对于失独家庭来说,独生子女遭遇不幸,是失独家庭遭遇的最大不幸。对于如此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失去唯一子女相当于失去了家庭天伦之乐,导致失独家庭父母情感脆弱,神经敏感,任何关于孩子的话题都会勾起以往的回忆。失独父母独自承受内心折磨,情感难以释怀。

(二)身体状况不佳

失独家庭的父母大多数不再年轻,身体机能处于下滑阶段,一旦心理防线崩溃,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大大减弱,导致身体状况一落千丈,高血压、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在失独家庭中的比例较大。同时,由于精神长期压抑,心理情绪无法正常宣泄,失独家庭父母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轻度精神病,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选择轻生。

(三)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异常

失独家庭的父母精神脆弱,神经敏感,不愿把内心的伤痛表露于外,其心理不自觉产生了防备机制。失独家庭的父母独自承受内心折磨和困惑,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其行为怪异,如不愿与熟人打交道,不愿去人多的地方。长期下去难以被社会接受和理解,更加深了失独家庭的自卑心理。

二、失独家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霾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不是抽象的人,它是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与其他社会成员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从人文关怀视角对失独群体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倡导国家和社会对失独家庭予以重视,可以加强失独家庭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失独家庭对他人的抗拒和排斥以及焦虑、悲伤和痛楚,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霾。

(二)提高失独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一出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他在经历着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蜕变,从一无所知到接受社会文化、接受社会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职责、践行社会规范、内化社会知识,慢慢取得社会生活资格,这就是适应社会的过程。失独家庭的外在社会生活、内在精神生活都遭受了巨大挫折。此时对失独家庭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引导失独家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各项活动,帮助失独家庭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与交往,帮助失独家庭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失独家庭进行人文关怀可以提高失独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促进失独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上攻击转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愤怒或受挫折等情况下,极易将攻击的矛头指向无关的人和物。失独家庭面临家庭突然的变故,身心遭受着巨大的考验,容易将丧子之痛通过言语或身体的攻击指向他人,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失独家庭进行人文关怀,使失独家庭体会社会温暖,坚定生活理念,保持身心健康,从而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失独家庭人文关怀的构建

(一)为失独群体提供完善的心理救助机制

一是成立失独家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应开展对失独家庭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失独家庭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同时听取和了解失独家庭的心声和困惑,积极进行心理和行为引导;心理咨询中心应开导失独家庭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遭遇,建构自身豁达的人生心态,帮助失独家庭摆脱心理阴影,排解心理障碍;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失独家庭,应给予高度关注,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对其行为做好早预防、早引导,避免其对自身、社会造成伤害和危害。

二是宣传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失独家庭父母心理上承受了很大打击,人文关怀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放在失独群体的精神慰藉上。在对失独家庭进行人文关怀时应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疏通基础上引导失独家庭健康生活;同时讲解、宣传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帮助失独家庭父母自我调节,解决心理困惑,促进其父母心理健康发展。需强调的是,心理疏导应在失独家庭自愿接受的前提下,结合正确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二)整合多方力量进行人文关怀

一是鼓励社会各界力量进行人文关怀。社会各界力量包括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等,这些社会力量在对失独家庭进行人文关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失独家庭父母心理精神抚慰和帮扶的主要提倡者、实施者。通过社会各界的参与,对失独家庭父母进行情感辅导、心理疏导、经济帮扶等,帮助失独家庭的父母走出内心悲痛,树立生活信心。

二是重视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作用。现实中,也有一些失独家庭,他们不畏生活打击,重拾生活信念和勇气,并积极投身于帮助其他失独家庭的工作中。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中可以发掘这样一些事例,以此作为典型和榜样,鼓励其他失独家庭的父母走出丧子之痛。通过新闻媒体对典型人物宣传,不仅为其他失独家庭树立学习典范,而且也有利于其内心受到感染,行为受到影响,不被困难打败,做内心强大的人。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文关怀体系

一是建立省、市、县、镇、社区及村落的人文关怀网络体系。通过健全的人文关怀体系,将人文关怀纳入日常生活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共同致力于对失独家庭的关怀。

二是建立一批专业素养高的心理救助队伍,通过专业团队力量做好帮扶工作,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困惑,促进失独家庭的健康发展。在关注失独家庭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失独家庭的精神需求,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失独家庭的业余生活。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缓解失独家庭的思念之苦,使其摆脱精神空虚。

(四)完善政府对失独家庭帮扶的政策

一是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失独家庭面临经济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经济救助。2007年8月,我国出台了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扶助制度,每人每年为1200元。“2014年国家再次提高扶助金标准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在国家加强对失独家庭经济帮扶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应区别对待收入低、欠债多的失独家庭,重点缓解处于贫困线之下的失独家庭的生活压力。

二是完善关于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失独家庭数剧增,并且存在多方面问题。政府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我国关于老年人养老方面法律内容很多,但是对失独家庭的养老并未做过多的涉及和解释说明,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我国应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失独家庭自身利益。

三是建立健全失独家庭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制。失独家庭父母晚年无人照顾,养老恐惧缠绕着他们。政府可以通过为失独家庭建立医疗保险和养老体制,借鉴无子女、“三无“老人帮扶政策,同时建立失独群体医疗及养老专项基金,依据失独家庭的生活困难程度给予扶助,解决失独群体医疗及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以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EB/OL].(2013-12-26)[2015-10-20].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1/201312/206b8b4e21

4e4a5ea2016417843d7500.shtml.

[2] 熊汉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压力及其化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9(9):78-81.

On the Humanistic Concern for the "Shidu" Family

CHEN Lin1,CHEN Qi2

(1.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hangzhiMedicalCollege,Changzhi046000,China;2.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andLaw,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The number of families that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is growing so fast that it become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our society. Parents in these families are confronted with abnormal behaviors caused by emotional confusion, poor health, ev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humanistic concern for them so as to help them step out of their psychological shadow, enhance their capac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and promote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ork in this regard can be done by establishing aiding mechanism, integrating forces involved and improving aid policy.

[Key words]families that have lost the only child;humanistic concern;aid policy

[收稿日期]2016-02-22

[作者简介]陈琳(1988-),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医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37-03

陈琪(1988-),女,山西长治人,太原工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人文关怀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