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培育*

2016-04-13 20:37樊瑞晶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

樊瑞晶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思政部,山西 汾阳 032200)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培育*

樊瑞晶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思政部,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时代是一个与人密切联系且又相伴而生的时空概念。以高等教育领域为例,其在互联网+时代下所受到的影响就极为明显。互联网+时代本身表现出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高校学生能够从其中汲取极多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资源,然而其中的负性因素也会对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所以,高校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对当前时代进行准确认知,以使其构建正确的时代观。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思想政治教育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24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起到突出的作用。“互联网+”强调就业面的扩大、就业机会的增加,所以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教育内容,方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然而在这些机遇增加的同时,互联网+时代对学生如何科学认知当前时代,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构建正确时代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很难得到保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较大的难题。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养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概述

时代是一个与人密切联系且又相伴而生的时空概念。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时代观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或时期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某一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认识成果”[1]。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理解,都是从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开始的,大学生亦然。

关于“互联网+”的概念,最初是由易观国际CEO于扬提出。他认为互联网+本身便可作为行业中的一种服务与产品,能够与较多跨平台用户场景进行融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自身所处行业的“互联网+”进行定位。而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中,李克强总理直接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该计划应与现代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相结合,推动互联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互联网+的主要特征看,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注重跨界融合。其中的“+”便可理解为变革或跨界,要求产业发展创新活动中应有更多伙伴参与其中。(2)重塑结构。其主要指在互联网+时代下,原有独立的社会结构、地缘结构等都将被打破。(3)开放生态。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的重要产物,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若从教育领域角度而言,互联网+所提供的教育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但在这种开放的平台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内容既包含较多价值资源,也存在着较多负面内容,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价值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的理论依据。认识的本质是作为认识主体的现实的人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事物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就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一角度来理解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培育,就是大学生把自身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当做认识客体,深入了解这一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研究时代性质和把握时代内涵提供了理论指导[3]。互联网+的时代内涵在于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实际配置生产要素过程中互联网都可起到一定的集成与优化作用。而其中的传统行业本身包含高等教育业,所以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对教育业的影响表现在能够使教育模式得到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保障。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其本身作为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要课堂,融入较多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加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以线下教学模式为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更无从谈及从中汲取优秀的时代观理念。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其在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中可采取课内外教学结合、offline to online教学模式以及其他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起到明显的作用。事实上,对于现代高校学生,其本身处于时代整体认知的形成阶段,在个性需求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引入差异化服务,很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产生较多误会,不仅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而且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树立将难以保障。而在互联网+的应用下,其本身能够实现跨界重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互联网平台中都能展现出来,教师可针对学生心理变化特征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判断学生对时代的认知是否出现偏离,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4]。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辐射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等在互联网+时代下得到提升。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可直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相应的互联网+教育平台,而这种平台既可用教学中的多媒体与电脑,同时也可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等,这样许多抽象性、复杂性较强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音频、视频或图片形式展现出来,能够使学生对所处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等客观因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互联网+时代下,师生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与被动接受方面,师生关系更民主、平等,教师可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个性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5]。

最后,互联网+时代中涉及较多创业内容,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为例,其旨在要求互联网+时代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在线教育平台,使学生以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对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需注意的是学生这种职业道德精神本身也可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职业道德精神方面得到培养[6]。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时代观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极多的挑战。首先,从教师教育角度看,传统思想教育逐渐被互联网教育所取代。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无论在生活或学习等各方面都对互联网产生较大的依赖,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注重掌握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与网路时事热点问题。若教师无法做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较多暴力信息、片面信息、消极信息影响下,学生基本的价值观、就业观等各方面都将偏离正轨,这与互联网+时代的本意完全相悖,即使此时教师重新做好对学生进行时代认知的引导,也需耗费较多的精力。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利用,对教师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考验极大。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完全摆脱传统“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更乐于从网络信息资源中搜寻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包含较多负面内容在内的信息都会被学生所接受,此时若教师对当今时代、社会的特征、特点把握不准,便会出现师生“课堂对弈”情况,不仅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且学生的时代观树立将受到很大程度影响[7]。

三、互联网+时代下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相关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

现行高校学生的时代观培育很难单纯依托于现有课堂完成,更应注重将网络新媒体作用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做好思政教育平台构建工作。结合现行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思想教育与学生时代观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注意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在实际构建中,可进行网络育人平台的打造,其主要融合校园网络社区平台以及宣传教育平台,学生可在社区中进行互动交流,相关的管理人员则负责引导工作。同时,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如微信、微博以及其他手机客户端的功能,使其成为学生认知时代、了解社会的主要阵地,这样教师能够利用该阵地对学生思想动态实时掌握,真正掌握培育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8]。

(二)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阵地的开拓

互联网+时代下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关键也表现在思政教育阵地方面。对这种思政教育阵地,首先要求对高校重点网络阵地进行占领,确保这些阵地具备基本资源共享、意见反馈以及交友等功能外,还可由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自身观点的表达。但需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学生本身在人生阅历上较为缺乏,很可能将较多反主流思想作为自身“自以为是”的观点,这就要求做好“网络红客”队伍的构建,从该队伍中选出“意见领袖”,适时针对社区平台中存在负面思想的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整个队伍舆论导向作用,对培育大学生时代观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在思政教育阵地开拓过程中,还需进行“红色”网站的构建。互联网+时代下对学生发展提出较多素质要求,如职业素质等,然而传统校园网站在这些素质培育方面仍较为缺失,相比大多社交网络、商业网站,对于学生的影响力都较弱。对此高校在构建“红色网站”过程中,需以党性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发展需求,使网站内容体现教育性与思想性的同时,能够被赋予现代性与艺术性色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的突破

思政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主要方式。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并非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单纯采取教育理论讲授的方式,其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更无从谈及发挥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进行充分利用,可将互联网+时代中的创业精神、职业素质融入到思政教育内容中,避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集中在理论讲解方面,可适时选取互联网中的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有利于使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开展时代观的培育,可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另外,高校应注重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确保教师掌握基本思政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心理学、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方面熟练掌握,这样才可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做好学生时代观的培育工作[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培养带来极多的机遇与挑战。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色,挖掘其为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构建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平台,开拓互联网+思政教育阵地,并在思政教育方面进行突破,以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参考文献]

[1] 秦宣,郭跃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9(1):53-59.

[2] 王镇.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优化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3] 郭跃军.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当今时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 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6] 覃凯.“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新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142-143.

[7] 朱千波.“互联网+”时代的职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构建[J].中国培训,2015(7):16-17.

[8] 周本海.“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5(68):151.

[9] 蒋君毅.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中旬刊):213-214.

Briefly on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简介]樊瑞晶(1976-),男,山西原平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93-03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3年度课题“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建构的研究”(1320)之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e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