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厂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6-04-13 23:48朱旭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朱旭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教学工厂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朱旭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

摘要: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实践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定义,并对如何培养新型“双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新定义从理论上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实践中可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帮助学校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规划与建设,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工厂;职业教育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现在人们对高职教师应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一直没有统一。[1]“双师型”师资的标准有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2]。制订“双师型”师资标准的目的和作用是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满足不同阶段和环境中职业院校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到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3]。创新创业的新形势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触发对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符合创新创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新一轮思考和研究。

一、教学工厂经验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一种将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4]。坚持“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思想,用最新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与企业紧密合作,一起承担并完成项目,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我们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基本一致并且在实践中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所以,教学工厂经验对我们当前创新创业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师资的引进非常重要。教学工厂实施的关键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可以承接企业项目、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难题。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很多都是来自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招聘到学校后,有2年实习期,实习合格后按照聘用制工作3年,再考察合格后可以作为学校终身教师。用5年考察一名教师的谨慎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师资引进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如双硕士,比博士更受欢迎。

二是师资的培养和“保鲜”很重要。教师工作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教学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而且教师的能力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南洋理工内部师资培训包括教学培训、专业项目提升、轮岗提升、项目借用、项目管理培训等。其中项目的作用非常重要,承担参与项目既是教师业绩考核的重点也是师资能力培养和“保鲜”的重要方式。项目根据教学作用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项目根据性质可分为企业真实项目、竞赛项目和科研项目。由系主任决定项目立项,由经理老师负责项目的完成。教学工厂的企业真实项目,一般并不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商业项目,更多的是探索性的、原型性的项目。供应商拿出一项技术或产品,由学生、老师探索可以有哪些创新性的应用,做出原型,由供应商展示给客户,促进产品、技术推广,或者包装成商业产品。或者测试新技术、新产品的缺陷,或者研究不同新产品间的集成、兼容性,等等。企业真实项目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竞赛项目,要求最低的是科研项目。他们的科研项目并不是国内纵向课题项目,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教学项目案例的开发,成果由学校自己应用,所以进度、质量要求最低。教师、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分别从事不同的项目,最强的做企业项目,最弱的做科研项目。学生参与项目,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提出很多新问题,促进老师的学习思考,实现教学相长。

三是师资的合理使用很重要。根据教师不同的特点,为教师安排合适的岗位和任务。承担企业项目的教师每周上4~6节课,普通老师22节课/周。改革工作既需要上层宏观提倡,也需要上层细节谋划与推动,不能将改革直接推给教师。比如南洋理工学院在推行教学工厂模式时,并不只是提倡。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标准,教师都要经过培训。学生实习采用两批轮换的方法保证实习项目用人的连续性和降低对实习岗位数量的要求。

四是营造适合教师工作发展的环境。学校通过校董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专业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广泛的触角,充分感知外部、内部(如本校的其他学系和专业)信息,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发展环境。比如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学生企业实习、派教师到IBM等大公司参与研发提前了解今后3~4年的技术趋势、校内跨专业、学系轮岗等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优化其知识结构,增强其能力。在教学工厂理念指导下,从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中间通过玻璃墙分隔,既方便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五是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很重要。好的制度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他们的理念是“有倡议,必有制度;有制度,必有落实”。比如,南洋理工学院教师全部坐班,无论是做项目、上课、学生管理,都是工作的一部分,最后都是根据考核结果拿一份工资。这样,工资不再以课时量为核心,简化解决了国内职业院校存在的很多问题。南洋理工不要求老师写论文,不评教授(因为评教授需要论文,大学才评教授),教师被学院按照讲师、助理经理、经理等职级聘任。考核教师的核心是项目,按照他们的理解能引进企业项目、能承担并完成企业项目的教师才是“双师”。

二、分级双师定义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有“双证”、“双能(双素质)”、“双职称”、“双层次”、“叠加”、“特定”等不同的方法[3]。无论何种方法,其作用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导向作用。为教师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指定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师朝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方向成长。二是考核评估作用。既可以用来评价教师个人的水平,也可以用来评价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双师型”教师概念必须是可量化、可度量的。一名教师是不是双师,必须能够明确界定。三是理论价值。即对师资建设、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促进作用。过去所有“双师型”教师概念都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只为教师画了一条线,而不是一个区间和范围,没有考虑教师的现状及发展的过程和空间。这条线过高,教师很难达到,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这条线过低,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达到,就起不到对师资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照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可以定义一种分层次的“双师型”教师概念,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为初级双师、中级双师和高级双师。初级双师的要求是具备学校所要求的学历、专业技术背景、教育教学资格,能够进行项目化教学,胜任理论知识讲解和指导学生实践工作,能够解决学生在教学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中级双师的要求是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完成和工作相关的教学改革课题,同时能够带领和组织师生承担完成企业真实项目。高级双师的要求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胜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任务,同时能够与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项目引进学校并组织完成企业项目。这样的分层定义和南洋理工教师分为讲师、助理经理、经理三个级别的划分基本对应。这样做的优点是既让教师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去努力,又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如果能够将“双师型”教师的评定与教师待遇结合在一起,分层次“双师型”教师定义对师资建设的促进作用就更大。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看,初级双师能够通过项目指导学生技术集成创新的能力;中级双师创新能力更强,可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工作绩效,通过实际项目中的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高级双师已经具备了创业能力,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完成项目、产品研发及人才培养目标,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三、启示和建议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尤其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一)慎重引进企业人员。重视来自企业的师资引进,但是同时也需要慎重考察。企业人员调入学校的动机有很多种,能力也千差万别,需要进行一定的考察。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设定一个实习期和聘用制工作期,考察合格后,可以作为终身教师。

(二)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来自企业的教师,需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应届毕业,来自师范院校的,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应使其参与项目,加强其实践能力。来自非师范院校、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在教学、实践两方面都需要加强。对本校教师,应定期使其参加培训和项目开发,进行价值“保鲜”。

(三)加强校企合作。即便是来自企业的教师,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渐丧失原有的企业经验优势。因此,应当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教师保持与企业的交流,并且要求教师汇报、交流与企业的沟通情况。汇集、分享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趋势和项目信息。

(四)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项目。即便是主要从事教学的老师,也必须参与项目,这样才能够保障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要有合理配套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国内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中,项目开发所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也是教师参与项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尤其是原来的职称评聘制度,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开展。现在部分省份已经取消了全省统一的职称评定,将职称评聘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15) .

[2]什么是双师型教师?[EB/OL]. (2013-10-09)[2016-03-15].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0H6sL_FQkYGrLOsqWoVV6uY0zl-YuWR4c0_xecTdzeguBLiliqim7eL5s-tKSbkWGY1e8C1U7R62NDK-adzfRZPukSbkyIaINtlfiIzWUNG.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 (2015-5-13)[2016-03-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

(责任编辑:李爱民)

Enlightenment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Cultivation from Teaching Factory

ZHU Xugang

(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103,China )

Abstract:A new hierarchical definition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is inspired by the teaching factory practice of Nanyang Polytechnic.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bout how to cultivate this kind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The concept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is enriched theoretically and it is good for teachers to make their own direction and goal more clearly. It is of very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truct their "double type teachers" team.

Key words:double type teache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factory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朱旭刚(1973-),男,山东平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3-0035-03

猜你喜欢
双师型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