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思考

2016-04-14 14:57郭晓欣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思政

冯 扬,郭晓欣

(1.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2.瓦房店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思考

冯 扬1,郭晓欣2*

(1.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2.瓦房店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该背景,从理论、文化、情感、实践四个领域提出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新思路。

新媒体;辅导员;育人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理念与行为方式的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和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拓展了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为高校教学与管理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新媒体环境的巨大冲击,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与驾驭水平,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深入开展育人工作,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新媒体为辅导员工作带来重要机遇

1.提供了广阔平台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丰富和拓展了高校宣传教育方式。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的特性与优势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从传播模式看,新媒体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和广阔,辅导员的教育和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便捷;从传播内容看,新媒体的强大搜索功能提供了海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导向功能看,由于新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这也使得辅导员的沟通效果大大增强。

2.丰富了教育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博客、QQ等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关注和青睐[1]。如今,新媒体已渗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手段可以帮助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困难,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解决。辅导员可以通过博文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弘扬正能量,就学生关心的共同话题搭建平台进行交流;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可以通过彼此关注,加强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提升了时效性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大大地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一方面,它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变得方便快捷,师生间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处理彼此信息,使得事件的处理速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它使得师生的沟通无处不在,极大地消除了时空的限制,师生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为辅导员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开放性冲击学生“三观教育”

新媒体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带来了丰富而多元化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并存,夹杂着一些色情、暴力、赌博等腐朽思想,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致使部分学生信仰缺乏,“三观教育”出现问题。这就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怎样在丰富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中,大浪淘沙,有效占领思想、舆论、宣传的高地,成为辅导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2.虚拟性诱发学生心理危机

新媒体的交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在现实中达不到的诉求体验。这种体验,使得依赖性和沉溺性不断增强,这也是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沉迷网络打乱作息规律,影响学习生活,引起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这种文字、图片、符号的取代,致使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疏离,诱发各种心理危机。

3.多元性对教师权威提出挑战

新媒体带来丰富的多元化信息,使得师生可以同步进行学习并获取新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在知识上的依赖程度,颠覆了传统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同时,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能够以更丰富的途径获取新知,而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往往对新媒体的使用掌握较慢,面对海量信息和学生多样化的提问需求,有时感觉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能力与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新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新思路

1.理论育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载体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应不断拓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空间,以信息化为载体,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赋予新的表现形式,逐步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2]。一方面,辅导员要努力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时事新闻网、思政教育网、文化活动网等建设,拓展思政学习获知的途径,以科学先进的思想进一步武装学生,弘扬正能量、主旋律;另一方面,辅导员应通过学生的自交流媒体,搭建讨论平台,就热点、时政和身边、成长的话题进行探讨,利用新媒体图片、视频等多样化资源,丰富传统的班团会形式,随时随地、生动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

2.文化育人——利用慕课丰富学生思政教育内容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慕课作为一种新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青睐。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这种开放课程,突破了传统的知识获取途径,便于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辅导员应有效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引导学生了解慕课,关注慕课,学习慕课,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丰富思政教育、通识课程、专业理论、兴趣所长,有效利用这一新媒体形式,促进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3.情感育人——开展“工作室”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构建成长互动平台

情感育人,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育人形式。新媒体的出现,也为辅导员情感育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评选可以看出,“工作室”“自媒体”“微空间”等建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已成为情感育人的重要载体平台。通过这种媒体平台的搭建,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把控、心理疏导影响,及时发现学生情感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辅导员应当有效发掘利用这一媒体优势,施情感教育于其中,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构建成长互助平台,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礼仪素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

4.实践育人——通过新媒体创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形式

新媒体在创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形式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辅导员可以依托各类媒介推广宣传校园文化,通过网络贴吧、网站等载体传唱校歌、宣扬校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育人全过程;以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党员驿站”加强引领,弘扬主旋律;建立“创客E家”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热情;利用大数据做好社会实践调研分析。

总之,辅导员应充分结合院校特点和学生需求,有效利用新媒体,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提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发挥新媒体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1]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2-68.

[2]张麓麓.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4(1):25-27.

[责任编辑:知然]

Reflection on Counselors'Cultivation Duty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FENG Yang1,GUO Xiao-xin2
(1.Diploma Education Center,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2.Wafangdian Sports School,Dalian,116300,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Based on the backgrou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about counselors'cultivation du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culture,emotion and practice.

new media;counselor;cultivation

G641

A

1008-388X(2016)02-0066-02

2016-04-20

冯扬(1981-),女,吉林通化人,讲师。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