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析

2016-04-14 14:57莉,王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微文化服务型党组织

刘 莉,王 玲

(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析

刘 莉,王 玲*

(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在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顺应“微文化”的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微文化”的独特优势,在理念、载体、内容、团队上进行创新,构建“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新型服务型党组织。

微文化;高校;服务型党组织

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这种日渐渗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近些年来,“微文化”以其方便、快捷、交互的独特优越性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构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只有充分利用“微文化”,才能更好的将工作落到实处。

一、“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

“微文化”最早的提出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者是当时的微乐队主唱麦子,但当今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与当初麦子提到的“微文化”有所不同,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关于“微文化”学术界至今没有明确的权威概念界定,总的来说,“微文化”起源于微博、微信,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微文化”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为媒介,是简单、方便、快捷、可互动的为个体所获知的文化内容。广义的“微文化”则是个体之间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进行微交流、微阅读、微表达并以此来获取信息来源、构建人际关系、描述或表达自我生活世界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样态。“微文化”具有草根性、微言语、微行为的特点,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微公益”“微关怀”等相关概念也相继衍生出来。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以向群众提供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服务为主,以让群众参与生产、参与自己事务,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为导向”[1]的组织形式。

二、“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文化氛围下,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迅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直接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摇篮,进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提高党组织建设水平的需要。201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2]

1.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党建提出更高要求

“微文化”信息具有开放性、及时性,高校“90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价值诉求的多元性,使得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环境日趋复杂,其表现为:第一,“微文化”背景下海量信息冲击,负面消息容易产生发酵效应,错误引导青年大学生思维走向,增强工作的对抗性;第二,“微文化”环境下信息传播网状化特征明显,信息传播多维度、多视角,党建工作的环境的边界效应模糊,随机性随意性加大;第三,“微文化”环境下主体身份虚拟,隐形幕后操作的特点,使党建对象的身份虚拟化,主体责任缺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舆论正能量传播压力重重,使得党建挑战性加大,对“微党建”提出更高要求。

2.“微文化”观念滞后,党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党建工作过于依赖传统的服务模式,缺乏相关创新机制,内容枯燥,党建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有待提高。传统党建载体不能体现时代特征,其表现为:首先,高校某些党组织工作人员对“微媒体”作用的认识有偏差,片面夸大“微媒体”的消极作用,刻意回避,其自身信息技术有待提高;其次,组织建设内容以传统理论教育为主,认为“微文化”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无足轻重,依然依靠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沟通、单方面教育灌输进行教育工作,即使有少量“微媒体”也仅是作为摆设,应付检查,“微党建”内容更新缓慢,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无论结构方式还是内容都比较陈旧、枯燥;第三,教育载体缺乏新颖性与及时性,在“微媒体”中高校党组织角色扮演错位,始终扮演传统管理角色,忽视“微文化”作用发挥,不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摄取的需要,远不适应时代发展步伐和高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3.“微媒体”建设机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

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领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的重要聚集地,它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许多高校“重业务,轻党务”,有关党建的“微媒体”建设体制不健全,导致信息传递缓慢,信息滞后而无法发挥“微媒介”的真正作用。例如高校在网络建设方面,高校党组织体制复杂,各部门管理分散,缺乏对信息及时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导致通知、新闻等的时效性低,发布延时。

三、“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构路径探索

1.理念建构上突出“微元素”

进行服务思想建设是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微文化”环境下时刻树立“微思维”,充分利用“微文化”优势实施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思想指导行动”的生动体现。首先,在服务思维上必须突出重点,利用“微媒介”深入了解师生的微动态,对关注的对象进行重点关注、持续服务,了解和把握服务对象的内心需求以及真实需要,制定合理的实施服务计划,在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条件下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在服务方式上注入“微元素”,打通“微渠道”,构建大学生党建平台,形成服务型学生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征利用网络“微渠道”对其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现代化成就等全方位的教育;开辟“微课堂”,探索党员教育新途径,在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盛行的当下,利用微信、微博开设“微课堂”,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丰富党课的授课方式和提高时效性。

2.载体建构上融入“微媒介”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 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3]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微博等载体快捷传播、高效互动的优势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加以呈现,从而拓展党组织服务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和实效性。第一,开展“微博问党”“微信问政”,创建党群沟通的桥梁。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可为学校创建专门的客户端,通过微博、微信等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媒介将党的伟大历史成就、新思想政策和党员的优秀事迹及时传递给广大学生,将近期的工作安排、活动任务有效率地发布到广大师生面前,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建言献策,获取反馈,实现相互的良性互动。第二,充分利用“微媒介”关注学生舆情,促进高校政治稳定。运用“微媒介”进行大学生党团知识教育,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抓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3.内容建构上深入“微生活”

高校党组织的服务内容是党组织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习惯通过“微媒介”来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情感和看法,因而,高校党组织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努力深入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把握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工作内容的规律性和时代性,通过“微媒介”发现其生活中的微变化,从大学生微小的情感表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介”的优势将学习资料、学习技巧、生活小贴士等生活化服务内容推送给广大教师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第三,高校党务工作者应积极学习,主动适应“微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微媒介”促进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拉近师生与服务者联系,把“微电影”“微小说”等系统化,建立微型服务体系,提高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水平。第四,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创设网络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专门为学校师生提供交流的环境,同时邀请专门的专家学者通过微博微信课堂拓展党群业余生活。

4.组织建构上形成“微团队”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构的“微团队”应该是一支有着系统的管理体制,对“微文化”的进程了解详尽,各部门协调互动,相互合作能够充分发挥最大效能的专业化队伍。首先,团队管理体制不同于传统的制度方式,具有统一化、及时化,党组织体制采取垂直式与平行式相结合的精简的组织架构模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拉近了党员群众与党组织的距离,既扩大了党组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影响力又增进了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其次,组织中党员队伍建设体现专业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当建立一支兼具“微文化”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专业化服务型党组织工作队伍,这一队伍中由处于核心地位的专职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以及学生骨干人员共同组成,协力搞好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始终承担着党的建设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党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党组织建设既关系着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关系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进一步加强党在高校的领导,保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党的意识形态教育。[4]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作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充分发挥“微文化”的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优势,进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顺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高等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1]钟明荣.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之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12):11-15.

[2]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EB/OL].[2014-05-2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4/ 0529/c117092-25079148.html.

[3]中国网信网.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http://www. 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

[4]方晓春.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14(1):46-49.

[责任编辑:阅文]

On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Environment of"Micro-Culture"

LIU Li,WANG Ling
(College of Marxism,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with Wechat and Microblog as the main media,service-oriented college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ust conform to the"micro culture"trend,us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micro culture”,and innovate in the fields of notion,carrier,contents and team,constructing new type of party organization.

micro culture;college;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

D267.6

A

1008-388X(2016)02-0068-03

2016-03-22

2015年度辽宁省党建研究项目“‘微文化'视域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GXDJ2015-B105)

刘莉(1971-),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微文化服务型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