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影片赏析应用策略

2016-04-14 19:20张红丽
考试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经典影片赏析探究

张红丽

教学策略即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经典影片是指那些经久不衰具有典范性和里程碑性质的电影。它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通过个体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并引人深思。赏析经典影片如果缺乏系统得当的教学指导就会流于简单地看电影、听故事,要把握每部影片的深层意蕴和艺术真谛,使鉴赏进入比较自觉的深层状态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且高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一、欣赏电影、设计问题与讨论探究相结合,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优秀影视作品对于人心灵的净化与语文教学是相通的。许多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段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并引人深思,这对我们认识生活、战争、生死、人性有时间难以磨灭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时常引导学生探究电影中的经典片段,比如你如何理解《勇敢的心》中华莱士行刑前高呼自由这一场景?《泰坦尼克号》中乐师在即将沉船时依然忘情演奏的情节给你怎样的启示?如何理解《七宗罪》中的阴雨背景,你认同原罪之说吗?谈谈《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国的人道主义与对公民生命的保护?肖申克完成了几次救赎,你如何看待自救与他救?《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有哪些伏笔?《返老还童》有哪些时代意义?……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电影,领悟电影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广泛的问题讨论探究使学生在思想碰撞相互切磋中,加深对电影的领悟对文学原著的理解。

二、赏析影视作品与表演相结合,充盈语文教学点亮心灯。

电影是文学的延续,很多语文教师在抱怨影视作品脱离了著作者的原意时,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相通和不同之处,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原著,从而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投入审美鉴赏活动中。比如学生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常常很难把握好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人物之间的爱恋、同情、愤恨、忏悔、悲哀情感令人难以捉摸,阅历简单、人生经验缺乏的学生面对作者笔下的形象虽感到回味无穷,但在理解上困难重重。

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看影视作品《雷雨》,在分析剧本与电影两者不同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的分析。学生借助演员的场景、台词、动作、面部表情等初步了解作品内涵,而由此课引申出的课本剧表演、《雷雨》剧组记者招待会、辩论赛“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门当户对”更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展示了他们的青春风采,给学生提供了情感体验的平台。利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雷雨》中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雷雨》课本剧的成功演出,记者招待会的激烈讨论,那些智慧火花的碰撞交锋,成为学生高中生活的深刻印记,讨论、探究延伸出的正确恋爱观婚姻观也启发他们对爱情、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课程活动贯彻新课改中“语文教学要渗透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的理念,广受学生的欢迎。

三、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深层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创造能力。

艺术是相通的,在影视作品的欣赏活动中,对比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了学生在封闭、独立的领域里学习语文,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开放、互补的学习意识。比如在欣赏《乱世佳人》后,我引导学生把电影和原著《飘》进行对比赏析,讨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与原著的区别,进而对文本的思想主题等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对比《辛德勒的名单》与《钢琴师》的异同,鼓励他们积极发表不同的看法与创造性地解读;对比赏析《魂断蓝桥》与《北非谍影》的叙事艺术……这些做法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了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他们的鉴赏与探究、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也许担心,利用每周一节或每两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影视鉴赏时,整个欣赏过程是否显得多余,因为我们本身的课时不多。实际上当学生对某影视作品产生感觉从而获得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必然对其做出一些选择、分析和判断,并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他的情感随作品涌动起伏,创作欲望适时而生。不少学生在观看了电影《可可西里》后,在课堂教学中对其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写作中也提到了它,这说明这部影片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又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不但使学生对法西斯产生了强烈的憎恨,而且影片中色彩的运用成了学生进行影视评论的一个角度,从欣赏变为理性的分析和评论,这无疑可喜可贺。这样的创作欲望一旦产生,教师就要抓住时机,不遗余力地进行鼓励、指导,使这种欲望稳固化,教学的目标就会实现。

日光倾城而下,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或许我们会遗忘某些细节,但学习过程中鉴赏、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精神后花园的构建足以让学生有所收获,而由欣赏电影衍生出来的剧本、配音、摄影、表演、服装、道具、舞蹈、建筑风格、民俗等问题,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宽他们的就业视野,丰润他们的人生厚度。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今后,我们拟在此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微电影拍摄的实践,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拓展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渠道,以使我校特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从而扩大学校艺术素养培养的广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的人生点亮艺术之光。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语文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丽娟,著.视听语言传播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魏楚豫,著.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斯群,主编.世界经典电影荟萃.重庆出版社,2001.

[5]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三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6]陈思和,著.人文教育的位置.社会科学,2001(10).

[7]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经典影片赏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标号GS[2014]GHB1236)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经典影片赏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经典影片中的人马奇缘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多人聊天之经典电影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