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25年入口之争

2016-04-20 00:53陆峰
互联网经济 2016年3期

□文/陆峰

陆峰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



浏览器:25年入口之争

□文/陆峰

陆峰
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

浏览器是人类通向互联网世界的第一窗口,不仅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发展,而且也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新的浏览器战争已经打响,互联网公司凭借自己庞大的用户群和互联网服务,纷纷加入这场战争。

第一次大战:微软IE完胜网景(1990年-2002年)

关键词:IE称霸,内核开源 IE地位动摇,各家入口之争 移动终端涌现、布局移动入口

这个阶段,微软将IE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营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完胜网景浏览器(Netscape),市场称霸。

市场竞争:IE称霸,网景败落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软件。浏览器最初在欧美诞生,初期功能非常简单,基本停留在文字和图形处理上,但是它的出现却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模式,点燃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火种。

从1990年到1994年,早期浏览器相继出现,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有三款:第一,Worldwide Web浏览器:世界首个网页浏览器,功能十分简单。这款浏览器于1990年诞生,之后改名为Nexus。由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设计,功能简单,只有“返回”、“上一步”、“下一步”三个按钮,但包含一个所见即所得HTML编辑器。第二,Mosaic浏览器:具有方便易用的图形界面,将Web带向大众。1993年3月,由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编写发布,它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遍使用和能够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是点燃了互联网热潮的火种。第三,网景浏览器(Netscape):首款商业浏览器,迅速抢占市场。1994年,Marc Andreessen带领Mosaic程序员成立了Netscape公司,并发布了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全新的计算机操作体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因此,在数年时间内,网景浏览器占据了几乎全部浏览器市场。

浏览器率先在欧美诞生和使用,它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模式,也开启了入口之争的序幕,第一次世界浏览器大战以微软IE胜利告终。

第一次大战源于微软将IE浏览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迅速抢占市场份额。1995年8月24日微软公司发布了IE1,从IE3开始捆绑在Windows 95 OSR2中,之后发布的浏览器都与操作系统Windows捆绑销售,浏览器之战随即爆发。2002年IE打败了网景浏览器,开始主导浏览器市场,市场份额达到95%。而网景败走麦城,被美国在线收购,之后Netscape开源。同时期,Firefox、Opera也发展迅猛,并都有自己独立内核。其中,Opera浏览器由挪威最大的通讯公司Telenor于1996年推出,并最先进军移动市场。由于其快速、可多页面浏览等特性深受欢迎,Opera在两年后进军移动市场,推出移动版。

技术:内核开源,壳浏览器出现

“浏览器内核”主要指渲染引擎(Rendering Engine),负责解析网页语法(如HTML、JavaScript)并渲染、展示网页。IE浏览器的内核是Trident,该内核程序在1997年的IE4中首次被采用,沿用到IE11,也被普遍称作”IE内核”。它是开放的内核,接口设计相当成熟,因此有许多采用IE内核而非IE的浏览器(壳浏览器)出现。Opera 2.0 的内核为Presto,在2003年的Opera7中首次被使用,特点是网页浏览速度快,但网页兼容性一般。

这时期浏览器技术特色主要是实现对JavaScript、Java applets、CSS、SSL以及其他一些标准协议支持。

商业模式:捆绑销售

这一时期浏览器最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微软IE浏览器,通过将浏览器与操作系统的捆绑,实现销售的互相促进,也达成了一统江湖目标。

随着Safari、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推出,以及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市圈地,IE浏览器霸主地位被动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大战:市场百家争鸣(2003年-2011年)

第二次浏览器世界大战最大的特点是微软IE绝对垄断局面被打破,Safari、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推出,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了浏览器战争,推出本企业浏览器,并嵌入了各种特色互联网服务,力图通过互联网入口浏览器将用户和流量导向本企业服务。

市场竞争:

IE地位动摇 市场百家争鸣

这一阶段,谷歌Chrome浏览器、苹果Safari浏览器、Firefox等的推出,让IE浏览器地位被动摇。首先,得益于苹果产品份额扩大,Safari浏览器市场不断扩大。2003年1月7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Safari公开测试版,苹果进入了浏览器市场,推出自己的Webkit引擎内核。该引擎非常优秀,后来被包括Google、Nokia之类的厂商用于手机浏览器。随着苹果在移动设备市场份额的加大,Safari在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其次,Firefox性能卓越,它的发布挑起了第二次浏览器战争。Netscape成立Mozilla基金会,后期推出Firefox。2004年11月,Firefox1.0(内核为Gecko)发布,当年年底Firefox已经赢得7.4%的市场份额。最后,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发展大有超越IE之势。2008年9月谷歌Chrome浏览器推出,其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由于轻量、快和异常稳固,使其成为IE浏览器不可轻视的对手。

在中国,奇虎360、搜狗、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基于不同内核、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浏览器。2008年4月,奇虎360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它基于IE和Chrome双内核,拥有全国最大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恶意网址拦截技术,可自动拦截挂马、欺诈、网银仿冒等恶意网址,独创沙箱技术,在隔离模式即使访问木马也不会感染。2009年,搜狗公司推出搜狗浏览器,其基于谷歌chromium内核,为用户提供跨终端无缝的使用体验,让上网更简单、网页阅读更流畅。2010年7月腾讯推出QQ浏览器,同样基于chromium内核开发,可以安装Chrome扩展、微信等众多优质扩展,支持QQ快捷登录,登录浏览器后即可自动登录腾讯系网页。2011年百度先后推出手机浏览器和PC浏览器,依靠百度强大的平台资源,通过开放整合和精准识别,可以一键触达海量优质的服务资源,进行音乐、阅读、视频、游戏等个性化娱乐。

这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UC浏览器、儒豹浏览器等各类移动浏览器开始萌芽,比如UC优视在全球首次将云端架构应用到手机浏览器领域,拥有独创的U3内核,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兴趣,融入信息流式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体验。

技术进步:

提高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

这时期,浏览器的技术进步主要围绕提高用户体验和保障用户访问安全两个方面。在提高用户体验方面主要是,优化对视频、图片等访问模式,采用JavaScript技术采用异步访问模式等提高用户访问的流畅性等等。在安全方面,这一时期是浏览器病毒大量爆发期,多次爆发了IE浏览器漏洞重大事件,浏览器漏洞被病毒利用后导致病毒借助网页大规模传播,用户密码和隐私被泄露,所以浏览器厂商采用沙箱访问模型、SSL、https等技术不断加固浏览器安全访问模型。

商业模式:变现模式更为丰富

微软打造的是封闭式的IE浏览器,Mozilla打造的是一个是代码开源和服务开放的Firefox浏览器。微软期望IE浏览器助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Mozilla在发展一个浏览器产业开放生态圈,允许第三方服务开放商将服务以插件形式集成到Firefox。

图1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全球浏览器份额走势

在国内,奇虎360、搜狗、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浏览器主要是靠首页网址导航、浏览器服务插件、游戏分发、搜索竞价等模式变现。

第三次大战:移动入口之争(2012年-至今)

这次世界大战是移动浏览器大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应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上网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浏览器战略地位凸显,吸引大量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加大在浏览器市场布局,抢占用户入口。

市场竞争:各方圈地移动浏览器

用户、终端、网络及应用四个层面多个因素成为影响移动浏览器市场发展关键因素。随着3G、4G的应用、移动智能终端高速普及、移动应用服务日趋丰富,移动互联网成为强劲风口,手机浏览器作为入口地位显现。同时据易观智库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活跃用户数达到2.1亿户,用户使用和消费习惯转向移动互联网,移动入口之争正式开启。

除了微软、苹果、谷歌和百度、腾讯等原有浏览器厂商纷纷将发展重点放在浏览器移动版本上,还有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了移动浏览器大战。比如金山网络2013年6月推出了猎豹移动浏览器,阿里2014年6月全资收购UC优视,将UC浏览器纳入囊中。

据市场研究公司Net Applications最新数据显示,在2016年2月份,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的浏览器是微软IE,其份额为44.79%,虽然相比上月下降了2.11%,但是霸主地位暂时仍是不可动摇。而排名其后的Chrome份额继续保持上扬态势,环比增加1.51%,升至36.56%,涨幅依然明显。

图2 2012-2015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及预测

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从2012 年-2015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达到2.78亿上升到5.36亿。2015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分布方面,UC手机浏览器排名第一,占比56.2%;QQ手机浏览器、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列二、三位,分别占比36.1%和17.4%。

技术进步:从PC端到移动端

与桌面浏览器不同,移动浏览器在技术上要求更为严格。首先移动智能终端屏幕尺寸多样,要求移动浏览器必须具有适配不同尺寸屏幕的适应性,同时又必须提升浏览舒适性,这就要求浏览器需要具备对屏幕大小的自我感知能力和调整能力,满足用户舒畅的视觉体验。第二,由于移动智能终端性能和网速受限,与访问普通网页不同,移动浏览器访问页面时必须对访问页面进行自适应优化,以期达到最流畅的用户访问体验。第三,由于用户面对的设备越来越多,不同设备间的个人数据多屏融合、云端同步是重要功能,包括收藏夹、访问记录、网站用户名密码、其他Cookie等信息。除了数据同步外,不同设备的操作体验也需保持一致。

移动浏览器主要应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手机浏览器市场在探索中发展,从2012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图3 手机浏览器市场发展阶段

此时,移动智能终端硬件的持续改善,尤其是大屏幕触控智能手机的发展提高了用户手机上网的意愿和需求。移动端浏览器页面压缩技术和渲染技术不断改善,提高了用户访问网络速度和使用网络服务的体验,并大幅降低用户上网流量,为用户节省了资费。

商业模式:

智能终端+浏览器+互联网服务

这一时期谷歌、苹果等拥有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互联网公司,依靠自己庞大的智能终端市场份额助力本企业浏览器的快速推广,谷歌将Chrome浏览器内嵌入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将Safari浏览器内嵌到了iOS操作系统。其他拥有浏览器的互联网公司则纷纷和手机制造商加强合作,将本企业浏览器内嵌到出厂智能手机中,以期提高本企业浏览器用户使用频率。

互联网公司都期望打造“智能终端+浏览器+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式,纷纷把发展移动浏览器当做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手段,并把企业服务集成到移动浏览器最前端,力图让企业服务最先被用户发现和使用,让用户流量直接导往本企业服务。

这一阶段浏览器变现模式更丰富,包括O2O交易分成、广告费、流量费、手游分发分成、搜索竞价变现等。

图4 2016年2月全球主流浏览器市场份额排行榜

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Net Applications 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浏览器市场,今年2 月,IE11的市场份额下滑至23.16%不过仍位居首位,Chrome 48浏览器份额大踏步增长上升至22.10%,即将追上微软IE11的宝座,第三位的IE8市占率为8.16%,Firefox 44和IE9分列第四和第五,分别为5.41% 和5.28%。当前,中国浏览器还不具备全球性的影响力,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浏览器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并为中国浏览器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更多机遇。

移动化。随着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用户浏览网页的习惯迅速向移动智能终端迁移,传统浏览器兼容各类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成为各浏览器企业留住老用户的必要措施。与固定浏览器不同,在当前移动流量资费居高不下和移动网速受限的的情况下,移动浏览器实现快速上网并节省用户上网流量也成为各大服务提供商竞相竞争的高地。

跨平台和多平台兼容。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主流浏览器需要兼容的操作系统可能就只有Windows、Linux、Unix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操作系统,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除了要兼容传统桌面操作系统之外,还需要兼容各类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种类众多,包括Android、iOS、Windowsphone、Symbian、blackBerry等等,而且各类新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如三星tizen等业还在陆续地推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呈现出了种类多、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也给浏览器提出了新的挑战。

模块化、组件化、开放化。如今越来越多浏览器走上开放路线,努力将浏览器打造成为一个应用集成平台,通过模块化和组建化开发,允许第三方应用服务以组件或是插件的形式集成到浏览器平台上。这将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共同打造浏览器的产业生态圈。

服务化。国内互联网公司推出自己浏览器的主要目的是要将企业的互联网服务集成在浏览器的最前端,让用户在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入口时,最早发现和接触本企业的互联网服务,构建起“浏览器入口+企业服务+用户”商业模式。这一点在移动浏览器领域特别明显。未来浏览器厂商会将越来越多的本企业或第三方服务集成在浏览器入口,让用户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并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产生使用依赖。

浏览器市场的发展呈现出移动化、多平台化、开放化、服务化、个性化、社交化和新闻化的趋势,未来将整合更多服务与资源,呈现光明前景。

个性化定制。虽然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但是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用户对于浏览器功能定制的需求也日渐强烈。随着浏览器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浏览器定制功能越来越强大。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浏览器定制功能,将会成为各大浏览器公司竞争的新手段。

社交化和新闻化。社交和新闻是互联网用户接触最为频繁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将和新闻作为APP的基本功能,企图通过社交关系和时事新闻来绑架用户和培养用户的黏性。未来越来越多的移动浏览器将会效仿这一做法,通过社交和新闻功能部署,在移动互联网入口构建具有强烈黏性的社交关系网和具有个性化定制的时事新闻,实现对用户关系和用户兴趣的双绑定,构建起浏览器的用户生态圈。

总之,浏览器入口作为上网入口,历来是互联网企业必争之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浏览器战争已经打响,互联网企业还需不断整合、创新自身功能与服务,打造出更受用户欢迎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浏览器品牌。

责任编辑:卫丽红

weilihong@ccidjingl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