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涉老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与从业意愿调查

2016-04-21 08:20郝玉玲孙书勤孙亚楠于泽秋刘骙骙
护理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年护理本科生教育

郝玉玲,孙书勤,张 丽,孙亚楠,于泽秋,刘骙骙



高校涉老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与从业意愿调查

郝玉玲,孙书勤,张丽,孙亚楠,于泽秋,刘骙骙

摘要:[目的]了解涉老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与从业意愿状况,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老年医养管理方向)2年级学生40人和两年制专升本护理学专业(老年护理方向)1年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状况、职业认知状况、从业意愿及促成因素、父母养老方式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职业认知状况并不理想,医养管理组及老年护理组总均分分别为2.03分±0.78分和2.32分±0.73分,其中就业相关信息了解程度选项得分最低,设置涉老专业方向重要性认可度较高,但从业意愿偏低,首选率分别为45.0%和50.0%,就业期望值偏高;专业对口和发展机会大成为从业较大促成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老观较为传统,对机构养老认可度偏低。[结论]应重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系,优化培养方案,规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定力,以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老年护理;老年医养管理;职业认知,从业意愿;教育

Survey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actitioners wishes of undergraduates in old related profession in universities

Hao Yuling,Sun Shuqin,Zhang Li,et al

(College of Nursing,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2566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actitioners wishes of undergraduates in old related profess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Methods:A total of 40 students from grade 2 in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profession(elderly medical support management direction)and 60 students from grade 1in two-year post-secondary l the nursing profession(geriatric nursing)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on general situation,vocational cognitive status,practitioners wishe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identity status of parents’ pension information.Results:Th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investigated students were not ideal,the total score of medical management group and geriatric nursing group was 2.03±0.78 and 2.32±0.73,the understanding options score of employment related information was the lowest,approving of importance in setting the old related professional direction was high,but the desire to work was lower.Preferred rate was respectively 45.0% and 50.0%,the expectations of employment was higher;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and bi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ecame larger contributing business factors,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The view of pension was traditional and the approving of pension of institution was lower.Conclusion: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pension services,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optimize the training scheme,standardize the career planning guide,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occupational forc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Key wordsundergraduate;elderly care;elderly medical management;occupation cognition,employment intention;education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我国高龄、失能、失智等需要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有3 600万人,需要近千万养老服务人员,而现在仅有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者不足10万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1-2]。由于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均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3-4],成为制约中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人才瓶颈。我校作为医学本科院校,为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护理学两个本科专业中设立了老年医养管理和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旨在培养高层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本研究对两个专业学生的一般状况、职业认知状况、从业意愿及促成因素、父母养老方式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抽取我校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老年医养管理方向2年级学生(以下简称医养管理组)40人和两年制专升本护理学专业老年护理方向1年级学生(以下简称老年护理组)60人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及人才培养现状,参照相关文献及教育经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护理学专家及管理学专家审核确定。问卷包括4个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一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域及经济状况等;第2部分为职业认知状况,包括设置涉老专业方向重要性、专业前景预期、就业率预期、职业内容了解程度、就业相关信息了解程度、涉老知识学习兴趣共6 项,每项内容按程度分为3个等级,从同意、不一定到不同意分别计为3分、2分、1分,2分为一般水平,总分为18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认知状况越好;第3部分为从业意愿及促成因素,包括就业意向、工作地点预期、工作单位预期、从事医养服务管理工作意愿、从事医养服务管理工作的促成因素、期望月薪6 项;第4部分为父母养老方式认同状况,包括倾向父母养老的方式、倾向父母机构养老的理由、拒绝父母机构养老的理由3 项。后两部分每个项目分别设置不同的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1.2.2预试验选取医养管理组和老年护理组各10名学生,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预调查,征求研究对象对该问卷在内容、题量、可行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问卷进一步修改完善。

1.2.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无记名调查。医养管理组发放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97.6%,老年护理组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学生的一般状况医养管理组40人中男10人,女30人;年龄19岁~22岁(20.6岁±1.0岁) ;独生子女11人,非独生子女29人;其中来自农村27人,来自城市13人;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者20人,3 000元以上者20人。老年护理组60人,均为女生;独生女7人;非独生女53人;年龄 20岁~25岁(23.3岁±0.8岁);来自农村50人,来自城市10人;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46人,3 000元以上者14人。

2.2两组学生涉老职业认知状况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涉老职业认知状况得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涉老职业认知状况比较 人(%)

2.3两组学生涉老从业意愿及促成因素状况比较由于老年护理组是专科升本科的学生,专科阶段已经进行过护理专业的实习,部分同学具有求职经历,故设计增加了一组首选工作性质选项。调查结果为医院护理27人(45.8%),养老机构管理26人(43.3%),养老机构护理4人(6.7%),社区护理3人(5.8%)。余见表3。

表3 两组涉老从业意愿及促成因素状况比较 人(%)

2.4两组学生对父母养老方式认同状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对父母养老方式认同状况比较 人(%)

3讨论

3.1职业认知不够全面,专业学习兴趣较高调查显示,两组学生对设置专业方向的重要性认可度较高,对专业前景预期较为乐观,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但仍有1/3左右的学生对专业重要程度和发展前景不能确定。在就业率预期方面,老年护理组得分较高,而医养管理组信心不足,得分低于一般水平,两组中持不确定及否定态度的仍较高,其中老年护理组占一半以上,而医养管理组比例高达92.5%。分析原因认为:医养管理专业是新开设专业方向,前期没有毕业生,导致医养管理学生未获得就业相关信息;老年护理组学生对养老服务就业范围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感。对职业内容(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管理方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得分低于一般水平,无一人持肯定态度,近1/3持否定态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对就业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得分最低,仅略高于否定选项,几乎所有学生对就业相关信息了解不多,反映了学生对职业相关信息、就业信息的渴望和学校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不足。两组涉老知识学习兴趣得分较高,老年护理组得分高于医养管理组,大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尤其是老年护理组比率接近90%,两组学生不感兴趣的只占了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学生虽然对涉老专业的信息了解不够多,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仍然高涨。两组职业认知状况总均分略高于一般水平,医养管理组尤低。反映学生职业认知尚不够全面,对目前国家的养老人才培养形势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发展、工作前景还比较渺茫,就业率预知不足。同时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缺乏力度与针对性,指导教师对目前国家应对老龄化在人才培养、老龄事业、养老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了解不够,因而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养老服务职业不够重视、缺少关注而缺乏主动性。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辅导员队伍养老相关政策的学习,从招生宣传、入学开始就针对学生的行业未知进行系统的辅导,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及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地了解职业就业发展信息,自觉自愿地参与涉老专业的学习与实践,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

3.2专业思想较为牢固,就业期望值偏高

3.2.1专业思想较为牢固,但从业意愿不够坚定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就业意向选择本专业相关工作和继续深造的占绝大多数,选择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不足10%,说明学生注重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一致性,反映了学生希望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能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以更好地发挥专业所长。医养管理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深造,老年护理组学生则更倾向于就业,实现经济自立成为首选。这与目前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而护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以及就业指导力度大有关。在工作单位预期中,医养管理组大部分选择了医养结合医院和社区养老机构,说明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牢固。老年护理组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综合医院,少数选择医养结合医院和医学院校,无一人选择社区养老机构,与崔戴飞等[5]研究基本一致。这与学生的专科护理教育、实习经历、较好的就业形势和对养老机构从事护理服务了解甚少有关。目前,国内规范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致使护生更愿意到综合医院从事老年护理[6]。在从事医养服务管理意愿上,能作为第一志愿选择、一般可以考虑的占到了接近一半或一半,说明学生虽然从业意愿不够坚定,但如果机会合适也可以选择从业。分析原因,一方面我国虽然加大力度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但还处于政策落实期,效果还未凸显,养老机构的工作性质缺乏生机、工作强度大、待遇相对偏低[7]等影响学生从业意愿。同时也说明就业指导滞后、学生对养老机构的实习、实践等缺乏认识有关。老年护理组虽然在工作单位预期中更看重综合医院而对养老机构持排斥态度,但对于养老机构管理工作还是比较热衷,反映了学生考虑到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愿意从事养老事业管理,也暴露出学生存在轻护理、重管理的思想,应予以积极引导。在从事养老机构管理工作最直接的促成因素中,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发展机会大和专业对口,其中医养管理组两项比率相差不大,老年护理组更看重发展机会。

3.2.2就业期望值偏高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城市就业,医养管理组一半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两组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回家乡就业,反映了他们青睐大中城市、家庭观念较强、缺乏到基层锻炼的意识。在期望的月薪方面,多数选择了4 001元以上,尤以医养管理组更为显著,说明学生对养老市场和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薪酬以及地域间薪酬差距估计不足,学校应加强引导,除了第一份薪酬外,应更加关注职业发展潜力和后续薪酬上升空间,并加强社会实践对接社会、与校内外其他专业学生沟通,把握就业机会,平衡心态,降低失落感,以更好地应对就业。

3.3养老观较为传统,机构养老认可度低调查显示,在倾向父母养老方式上,子女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占到了绝大多数,其中家庭养老更受重视,机构养老所占比率低,而所列的保姆照顾和给钱自己住两个选项均无人选择。在选择让父母去养老院的理由中,一半以上选择了可以得到更为专业的照料,少部分选择兼顾父母自己的意愿,而因工作原因或个人意愿让父母去养老机构的所占比率低。在拒绝父母机构养老的原因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享受天伦之乐,家庭成员间互相照顾,较少一部分顾忌父母意愿和担心养老机构收费高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袁晓丽等[8]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无差异。由此可见,中华孝道文化根深蒂固,居家与家庭养老方式受到青睐。对养老院的服务质量问题和收费偏高问题也成为选择机构养老的阻碍因素。鉴于我国的养老传统和文化习惯,虽然会有少数老人最终选择机构养老,而居家养老被认为可能是对老人最有效率的照料方式,而且具有一定持续性[9]。我国正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需得到重视。

4建议

4.1做好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分层次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0],我国的养老与老年健康人才培养现状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养老与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11-12]。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对老年服务与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还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养老服务的本科毕业生尚属空白。人才匮乏制约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影响了养老服务与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国家应尽快完善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涉老教育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实现机构人才与学校教育无缝对接,加强社会养老护理员培训,为行业发展培养规划、管理、服务等一系列人才,以适应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紧迫需要。

4.2优化培养模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系统化、规范化、全程化目前,涉老本科人才培养在全国还为数不多,缺乏现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和具体做法及经验。尤其是在国内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事业蓬勃发展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的形势下,学校要重视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应使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全程化、系统化,建议分3部分进行[13],第1部分为职业生涯准备,在大学1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的启蒙指导;第2部分为择业观念与择业准备,在大学2年级、3年级对学生进行素质提高的拓展指导;第3部分为择业就业准备,在大学4年级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的强化指导和个性化的求职跟进指导,旨在提高涉老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对于涉老专科或专升本学生可适当参考。

4.3建立留住养老服务人才机制有研究表明,养老服务人才流失率高[7],应建立稳定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养老服务人才增加必要的职业补贴,提供在职培训、学历教育机会,建立职称晋升和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开展技能竞赛、评先评优等激励活动,提高个人成就感,增加职业认同和对养老事业的热爱,为养老事业发展积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服务养老服务产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J].社会福利,2014(8):20-23.

[2]总报告起草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8.

[3]王生锋,齐玉梅.五位一体产学研结合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58-60.

[4]李文平.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现代企业教育,2015(2):81.

[5]崔戴飞,饶和平,陈燕,等. 对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就业意愿及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1-93.

[6]黄金银,陈井芳,徐萍.高职护生对老年护理专业及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3,12(7):631-633.

[7]赵晓明.养老刚需下的“人才荒”如何破题[J].中国社会工作,2014(23):19-20.

[8]袁晓丽,何英,江智霞,等.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745-1747.

[9]吴翠萍.城市女性养老的资源及策略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43.

[10]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2(7):53-60.

[11]杨洋,陈晨.老龄化背景下护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4(5):30-32.

[12]余小平,唐平.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构想[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2):109-113.

[13]郝玉玲,韩业坤,沙凯辉,等.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与职业指导课程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6):30-34.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8-06;修回日期:2016-03-13)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1.00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B-1309-05

作者简介郝玉玲,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孙书勤、张丽、孙亚楠、于泽秋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刘骙骙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编号:J13WH15。

猜你喜欢
老年护理本科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
基于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医内容整合和优化对策探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