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问题探析

2016-04-26 03:22张晶晶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299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高职学生

张晶晶(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问题探析

张晶晶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文化迁移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强调了英语文化素养在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现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迁移;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0 引言

每一种语言都是其特定文化的体现,语言教学本质是文化的教学。目前,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质量的下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重重困难,主要包括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期待每况愈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逐步减退等。如何重新将高职的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并强化?如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谈及而避之?如何让英语课堂不再成为教师和学生枯燥而煎熬的经历?除了老生常谈的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之外,英语文化素养的培育很可能是一种激发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新活力的路径。

1 英语文化素养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1.1 英语文化素养的概念

在本文中的英语文化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将英语社会群体组织在一起的价值观念、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社会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英语文化素养是指人们的英语文化修养与素质,从广义上讲,包括价值观念、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主要理论根据来源于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1.2 英语文化素养研究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具有理论根据与现实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说,语言学关于二语习得方面的文化迁移理论及跨文化交际理论都说明了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2.1文化迁移理论(Culture Transfer)

美国语言学家Lado R.于1957年第一次提出文化迁移的概念,在《跨文化语言学》中他指出“母语中的文化系统总是被与目的语文化系统相比较,成为迁移产生的原因”。Lado R.认为,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如果产生文化负迁移,很明显通过比较两种文化体系,能够预测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障碍。他指出有三种情况可能导致文化迁移:1)当同一种形式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2)当一种语义在两种文化中拥有不同的形式;3)当一种语言组合拥有同一种形式和同一种含义但却语境不同。我们赋予语言的意义取决于文化的层级结构和文化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因其文化差异而不同。

之后文化迁移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Odlin花费近十年的时间,总结了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迁移现象,给出了文化迁移的概念:“迁移是由目的语和任何种类的习得(或者并未完全习得)语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所引起并导致的影响”。

1.2.2跨文化交际理论——文化适应(Culture Adaptation)

Ellingsworth通过这一理论解释了交流者在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的交际场合如何进行文化适应。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文化适应性的衡量尺度。正如Gudykunst和Kim所持的观点,跨文化适应性是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是否成功的关键。英语语言文化素养是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英语习得的基础与环境。

1.2.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的意义

语言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培养,也是外语教学的根本,单纯的词汇语法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只是作为一种知识点的积累,并无法让学生正真掌握一门语言,最多的效果只是应付一门考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动力问题还得从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入手,让学生真正了解英语语言文化,了解英语生长与应用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学习英语语言,如何应用英语语言,明白英语语言学习的意义何在。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培养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为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的文化迁移效果及跨文化交际效果提供基础与保障。

2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现状

笔者在讲授英语课程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访谈与课堂调研,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程度做了相应的调查,对职院校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与教师对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对英语语言文化就更是知之甚少,而越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更是把英语语言的学习看成是单纯的语法和单词记忆,缺乏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 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缺乏对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层面,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并没有被纳入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中,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中后学生英语课程标准为例,课程总体目标为: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突出实用英语的特点,坚持为高职培养实用性人才和“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课程总学时132学时,具体课程课时分配(见表1):

表1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三年制学生)课时分配表

从上面所列出的课程总体目标和课时分配来看,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以体现,而事实上没有语言文化的支撑,纯粹的语言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遵循SLA的理论规律,缺少了文化学习对语言学习的促进环节,语言学习必然变成空中楼阁,造成学习的文化负迁移。学生必然用汉语逻辑与思维来影响英语的学习,进而产生各式各样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再谈及应用方面,英语的学习必然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并不是类似考试一样的单词和语法模式,而是二语学习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去使用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和句式。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必然会需要英语文化素养来保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适应(culture adaptation)。缺少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也就是在英语语境中开展交际,必然会因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出现交际障碍与误解。

2.3 教材的英语文化因素体现不突出,英语文化传达效果不够理想

高职院校的教材偏重词汇、语

法和阅读,以教材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材为:《前景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版)》《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模拟试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模拟试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考前辅导》《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最新历年真题详解》。

通过在教学过程使用上述教材以及在参加会议与其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座谈过程中,就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材进行讨论,多数英语教师都注意到了高职英语教材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的缺失,教材本身的英语语言文化内容涉猎很少,而教师也因为对课堂的教学期望值较低,在教学的设计中很少对英语语言文化内容进行强调与补充。

2.4 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培育的其他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国际交流机会不多,学生的英语课时紧张,英语语言文化环境相对匮乏。在三年的学习中,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一般开设一年,课时数也被专业课程所挤压,造成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时间相对仓促。英语语言文化的选修课程很少设置,教师英语文化素养层次不齐,对英语文化的传达能力不尽相同。

3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路径与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迁移和语言迁移能力及效果,影响着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与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与改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学习意识和态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加入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与方法;增设课堂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环节;开发多种路径,如课堂、教材、教师、视频、情景模拟、课外拓展、公共选修课、课外活动来系统化设计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培育体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真真正正给学生提供英语文化语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夏洋.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20-23.

[2]徐立群.英语词汇习得与母语迁移[J].教学与管理,2000(1):74-79.

[3]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2(2):18.

[4]Odlin, T.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26.

[5]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D].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119.

[6]Byram, 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89: 226-229.

An Analysi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Cultural Awareness

ZHANG Jingjing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culture transfer and culture adaption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illustrat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cultural awar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s highligh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cultural awareness status, corresponding pathway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culture transfer; culture adap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主研方向为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6年唐山市国际性活动志愿者英语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Q152025),主持人张晶晶;2015年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YJKT201506),主持人张晶晶。

收稿日期:2016-02-2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84-02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