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A理论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6-04-26 03:22林乃磊秦爱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299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林乃磊,秦爱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PERMA理论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林乃磊,秦爱君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摘 要: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践中,去除心理问题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人生却是终极目标。PERMA理论指出,积极的情绪、全心的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感以及成就对于个体蓬勃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PERMA理论各要素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PERMA;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要素,倡导关注个体正面和向上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是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处在心理素质基本定型的特殊时期,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构建,使其获得心理成长,PERMA理论所倡导的实际而有操作性的几个因素,可以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1 PERMA理论介绍

PERMA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是塞利格曼教授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实现蓬勃发展的幸福人生应具有以下5个因素,即,要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meaning)、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简称PERMA理论。PERMA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1]。

1.1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具体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幽默、敬畏、爱等。积极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它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高兴、兴奋的时候,人会感到精神焕发,干劲倍增;在失望、悲伤的时候,又会感到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效率低下。积极情绪给人带来积极、向上、肯定的感受,可以促使人积极行动,消极情绪会给人带来消极、停滞、否定的感受,削弱人的活动能力[2]。

Fredrickson根据研究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表明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促进积极行为,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 可以有效保护压力事件中的个体减少事件所引起的主观心理压力,增进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它是预防和应对问题的最好良药,常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个体或能有效地调节自己体验积极情绪的个体,在遭遇消极情绪刺激时,能有较强的恢复力[3]。还有研究表明,个体活动导致的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心理上的幸福感,反之,个体活动降低了积极情绪水平,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降[4]。此外,积极情绪的表达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5]。

1.2 投入

投入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达到了全神贯注的状态,时间好像停止了,自我意识也变得不那么清晰,这样就进入了“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投入与心流(flow)有关,如果你去问一个处于此种的人“你在想什么,你感觉怎么样”,他们通常会说:“我什么也没想,什么感觉也没有。”处于心流中的人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它动用了全部的认知、情感资源,让个体无暇思考和感觉,所以这种投入感一般是个体在当前所从事的活动中直接获得的,回忆或想象等则不能产生这种体验(Carr,2004)。心流的在某些意义上等同于人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Finneran, 2005)[6]。

Csikszentmihalyi的研究表明,人们依内在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非由于外在因素,这样所带来的满足感会使得个体在从事活动时满怀兴趣,全神贯注,不知疲倦,使个人完全投入活动中。这时候的个体自我意识比较微弱,无法记忆和监控当时的想法和情绪,在活动结束后才体会到当时那些积极的、愉快的体验[7]。个体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并且完成了对于自己一般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活动带来的挑战有多大,或许早已超出正常的程度。这种感受会有助于愉快情绪、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出现,让人更加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并促使个人继续发展。

1.3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促进人格发展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它却成为诸多高职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显示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不良状态,有待进一步改善[8]。

毫不夸张地说,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人际环境中,通过社交活动获得信息才能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反之,如果剥夺个体人际交往的机会,个体的身心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随之发展而来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保障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归属感,在同伴交往中宣泄压力和负性情绪,减少孤独感和空虚感,也是大学生逐渐社会化的一个必经之路。

1.4 意义

人类不断地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即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 life),归属于某些超越自身的事物或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为追求这样的目的,人类还创设了许多积极组织,如宗教、政党、各种组织及家庭。意义疗法的创立者弗兰克认为,寻求人生意义是一种基本动机,感受到有意义的存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Steger认为人生意义反映了人们对自我和生命的理解和评判。人生意义帮助人们组织和解释生存经验,发现什么是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指引人们利用有限的精力去获得人生的满足感以及对自我的超越感。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人生意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充实完满的人生意义感有助于减轻心理创伤、抑制健康风险行为、提升幸福感[9]。

Haugan的研究证明意义是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促进因素,与负性生理心理症状显著负相关,而低水平的人生意义感则是抑郁的直接诱因,并将大大增加自杀风险。Steger、Oishi和Kashdan明确人生意义是大学新生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个发展任务,他们可从中获取积极成长的宝贵心理资源,有助于形成和巩固自我认同,从而顺利度过适应期的危机,防止心理功能出现紊乱。高职学生的人生意义尚不稳定,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找不到重心,在入校后感到迷茫、空虚、无所适从,很长一段时间内目标不清、意义模糊,影响融入校园和身心健康。Park和 Peterson认为充实的意义体验提供了修正和扩展人生意义的基础,使人在寻求长远意义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的幸福感和更低的抑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持续的积极行动可以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和持续,但人生意义感不足的个体则缺少积极行动,使得积极情感匮乏,让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造成严重的抑郁症状。

1.5 成就

成就代表了个体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使人们确认他们的活动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感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到有力量去应对困难和阻碍。人们在改造世界、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过程中的胜利和收获,使人们感觉对生活具有了掌控力,拥有了对抗困难和危险的熟练技能,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科学实践活动的成功不断消除各种不确定感,减少人类的心理冲突和焦虑,这在人类的心理进化具有重大意义。另外,成就的意义在于可以得到外界和他人的积极反馈,这一点对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来说很重要。在追求成就过程带来的幸福感,使人类及其中每个个体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 PERMA各元素的提升

2.1 增加积极情绪

如何增强积极的情绪,学者考察了记录愉快事件、感激训练对促进积极情绪产生的影响,结果四周后发现,记录愉快事件可以显著提高被试的积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降低消极情绪;感激训练则显著增加了积极情绪体验[10]。

还有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张力(vagal tone),即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被刺激后回到平静状态的能力,可以与积极情绪相互作用。其中能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做运动,例如一些间歇性的训练(interval training),以及瑜伽、冥想和拥有足够的睡眠。如果能够增加人们的迷走神经张力,那么也许能增加积极情绪对生活的影响[11]。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笔者也做了有益的尝试,运用已有的研究程序和方法,通过4周的团体辅导的方式提升了成员的积极情绪。(林乃磊,2015)

2.2 创造投入体验

为了增加个体的投入感,个体最好能参与一些有结构性特征的事情,要明确所要达成的目标,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同时活动本身的反馈要足够清晰和及时,使个体了解现在所处的状况以及事情完成的程度,随时调整任务。还有就是活动的难度必须和个人进行匹配。创造投入感没有捷径,需要个体投入个体最强的优势和才能。

在高职院校中,可以通过学生活动、技能大赛等,增加学生的投入感。这些活动的难易程度要适度,让学生可以有所选择,敢于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全神贯注的感觉,可以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信心提升有很大作用。

2.3 锻炼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个体缺少展现自己的机会,在社会和职场的发展中,这方面的欠缺也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制约。可喜的一点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天然”优势,那就是由于自身特点和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使得其参加实习实训的机会比较多,学生要在实习中要准确地提出工作中的合理要求,通过协商获得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保障;及时与教师和师傅沟通学习体会,能在较高层次上得到悉心指导;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求助老师和同学[12]。尽管这样,可能还会有一些人由于在人际交往中不主动,以至于严重到人际交往敏感和焦虑,这样的话就需要学校专业机构主动出击,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笔者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通过招募和会谈筛选了32名学生成员,进行了为期5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且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在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上,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13]。

2.4 寻求生活意义

在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经常表现出无所事事、萎靡不振的状态,沉迷于游戏或者其它嗜好不能自拔,对学习和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和动力。这种现象是意义缺失的结果,同时又是寻求意义的原动力,鉴于无聊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无聊由诱发不良情绪向激发积极行动转变,将是一个颇具价值的研究课题[14]。针对此种情况,可以进行人生意义感的辅导和实践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在专业方面,深入的了解行业发展,指导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实习实训;在社会服务方面,参与志愿服务、敬老院和福利院义工等活动,增强个人生活的意义感。

2.5 创造成功体验

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可以更加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可以忘却烦恼,告别忧郁,让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使个体能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这对其以后的日常生活和事业发展,是大有帮助的。成功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成功使人们快乐,而快乐也促成了成功[15]。

虽然有“失败是成功之母、困难是进步的阶梯”之类的说法,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口号性质的安慰无法真正应对沮丧和低落情绪。在当今的高考制度和社会现实下,高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功体验不多,所以要更加注意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正强化理论”,创设各种条件和环境让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进其心理上产生更多的积极感受,而这样的积极感受反过来又能帮助其取得更多、稳定而持续成功。

PERMA的5种成分对个体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积极情绪体现的作用更为显著,因为其对个人成就和人际关系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感受,对这5种因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图1。

图1 PERMA的5种成分与个体发展关系图

3 研究展望

PERMA是一种关于个体发展的全新的理论架构。众多的研究者多年以来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和建构心理资源,投入让人全神贯注、忘我工作,人际交往使人充满力量,充满意义的生活对抗抑郁,成功可以使我们更快乐。PERMA不单纯是一种理念,因为它不仅包括良好的感觉,还包括个体真实存在的意义、良好关系和成就[16]。在此理论指导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除了通过传统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让高职学生拥有全方位的追求心理幸福和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即保证有积极的体验,又能有现实的成就作为支撑,在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上也有发展,投入进入这样的状态,可以使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获得人生幸福感,从而避免沉溺于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世界不能自拔,或仅仅靠“心灵鸡汤”式的励志书籍和话语来支撑自己。在PERMA理论框架下,主动出击,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自尊、自我效能感等,并以此作为推动力,带动个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Seligman,M.E.Flourish: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M].New York City: Simon and Schuster,2011:10-11.

[2]Fredrickson,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3]王振宏,王永,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9):716-717.

[4]Pressman,S.D.,Matthews,K.A.,Cohen,S.,Martire,L.M.,Scheier,M.,Baum,A., & Schulz R.Association of enjoyable leisure activitie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9,71(7):725-732.

[5]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10-815.

[6]任俊,施静,马甜语.Flow 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210-217.

[7]田宪华.大学生休闲活动中的流畅体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2-3.

[8]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31-1032.

[9][14]朱海腾,姚小雪.大学新生的人生意义与抑郁:交互效应与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4): 475-484.

[10]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32(3):598-600.

[11]Kok,B.E.& Fredrickson,B.L.Upward spirals of the heart: Autonomic flexibility,as indexed by vagal tone reciprocally and prospectively predicts positive emotions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J].Biological Psychology,2010,85(3):432-436.

[12]崔发周.高职院校学生“做中学”能力评价标准及方法[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0(1):6-8.

[13]林乃磊,祝伟娜.团体心理辅导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2(3):56-58.

[15]韦慧.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61-62.

[16]曹瑞,孙红梅.PERMA—塞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新框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10-12.

The Enlightenment of PERMA Theory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N Nailei,QIN Aijun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bstract: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practice, the removal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important, but the development and happiness life of students is the ultimate goal.PERMA theory points out that positive emotions, full of devotio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meaning and achievements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flourish of individual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lements of PERMA the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ound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PERMA;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作者简介:林乃磊(1982-),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研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主动建构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GJXH2013-322),主持人林乃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JKT201503),主持人林乃磊。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86-04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