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6-05-14 03:59洪云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学习差异

【关键词】差异;个性化发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00-03

【作者简介】洪云俊,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政教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以来,掀起了音乐课程改革新一轮的教学浪潮,“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系列有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词,在新课标中有了更新、更深的解读,给一线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目标。对照新课标及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我在教学《黄河船夫曲》这节课时的主要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此让音乐学习真正发生。

一、深入了解,合理分层,尊重学生差异

1.深入了解,把握差异。

在课标的指引下,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学生存在以下差异——性别差异:男女生相差一个八度;外在表现差异:同样的作品,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都有不同体现。

2.合理分层,尊重差异。

(1)合理编座——融化学生“性别差异”的因素。

(2)合理编组——消除学生“外在表现差异”的顾虑。

(3)合理分配角色——提高学生自信。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1.注重课堂环节的设置。

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1)课前氛围的创设,即情境设置——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营造氛围。(2)良好的开端,即课堂导入——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给予支持。(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即学歌环节——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搭建舞台。(4)结束是另一种开始,即尾声拓展——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宽视野。

2.关注细节。

(1)八度问题:钢琴的介入、教师的范唱、学生的领唱,达到区别男、女生的八度目的。

(2)换气的点:采用正常换气和借助偷换气,通过调整顺利保证学生准确表达了歌曲情绪。

(3)歌曲旋律怎么分:将歌曲旋律科学性地分为三个部分。

3.多元评价。

教师运用合理、适当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发学习欲望。通过“你真棒”“还可以大胆点”等评价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深入学生群体,合理进行分层教学,以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我们的教学环节,那么学习就能真正发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及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母亲河——黄河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培养听辨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知识目标:重温民歌常识,了解西部歌曲及劳动号子风格特点;通过对比欣赏陕西民歌、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分析它们的异同点,知晓同一首歌曲,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不同的区域受到方言、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创造性地发展歌曲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她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共通的。

3.技能目标: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并能铿锵有力地表现歌曲,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集体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知识——民歌、倚音、滑音、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欣赏不同地区的同一首歌曲——陕北《黄河船夫曲》,感受到民歌的自由性、传承性;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合作能力。难点:能让学生了解陕西民歌——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并能准确通过歌声《黄河船夫曲》来表达这一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环境预设

师: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说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导入(走进黄河,感受船夫)

师:滚滚黄河水,她不仅滋养了中华儿女,也造就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谁呢?请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1.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师:歌中唱的哪一群人?你听过会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黄河上的这群船夫身上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不怕乌云压顶,敢于拼搏的英雄气概!

2.体验船夫:呐喊并配上划船动作。

师:下面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尝试做一回船夫,怎么样?

1.呐喊声:同学们请看词,“嗨”……——在呐喊时一定要注意强弱拍,干净利落。

||:嗨咗咗嗨咗咗:||

2.划船动作:船夫们边呐喊时还会做什么动作?身体、手做划桨动作!

(三)新歌学唱

师:看到此情此景,我真想高歌一曲,请同学们用呐喊声为我助威好吗?一小节后我开始,准备好!

1.新歌初体验。

划船、呐喊、示范唱《黄河船夫曲》第一段。

2.完整欣赏。

倾听来自黄河上最纯朴的歌声: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这首歌与《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比较,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环境不同,前面是环境恶劣激流中勇进,这里更多的是乐观、自由的感觉……

(2)你听出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生:2段,一问一答。

3.歌曲介绍。

(1)出示歌名。

这首歌曲以高亢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生动地塑造了黄河船夫们面对惊涛骇浪时刚毅果敢、坚韧不拔的形象。

(2)民歌小常识。

师:说到民歌,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你觉得这首民歌是属于哪一类的呢?为什么?什么叫号子呢?我们来看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号子”知识。

4.学唱歌曲。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来欢唱这首歌曲吧!首先请同学们来学唱下歌谱。

(1)轻声试唱歌谱。

①这首歌曲旋律很有特点,请同学们在唱的过程中找找有没有相同的乐句?重复了几次?为什么要重复?

重复出现的旋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船随着波涛一摇一晃的画面,也说明了船夫们随时和黄河水搏击,表现船夫对黄河的热爱及他们乐观、豪迈、坚强的英雄气概。

②介绍音乐记号。

在试唱时中我们还发现歌谱中的一些音乐记号:倚音、滑音以及唱法,同时演唱歌谱,适时加上歌词演唱细细体会准确的演唱方法。

(2)学唱曲谱。

①分练歌谱。

这首歌曲有三个部分组成(起始句、重复句和结尾句),学生分段学习。

②完整演唱歌谱。

(3)学唱歌词。

师:先请同学们熟悉下歌词,我们知道这首歌是以上段问下段答呈现歌词的。问句虽然很质朴、平实,但是立意高远,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艄工……,环环相扣,层层设问。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作“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

①请学生跟钢琴试唱第一段,师纠错。(注意换气:就像划船时一用力一换气,让我们的船能更快更稳。)

②体现船夫号子的特点,铿锵有力地唱第一段歌词。(就像用力推船,每个重音字都是冲出来、推出来、发自内心喊出来的,同时要唱准下滑音、前倚音。)

③试唱第二段歌词(要求同上)师纠错。

④跟着钢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⑤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换气、下滑音、前倚音,铿锵有力,把歌曲气势唱出来。适当的时候可以借助自己的肢体来表现。)

⑥跟伴奏音乐唱出歌声。

5.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形式演唱这首歌。

师:同学们已经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曲,唱出了船夫的豪迈、坚定,我们还可以设计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大家议一议!

小组展示。

(1)一领众和。

(2)第一组男生划船并用“嗨”来伴奏。(选一名船老大指挥)

(3)第四组女生在乐句尾旁白重复。(按照这样的节奏如:几.十 几道 弯 嗨)(选一个船老大指挥)

(4)其他同学与领唱合作。

(5)最后一句全部齐唱。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从你们的歌声中一群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黄河船夫的形象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用掌声祝贺下。

(四)尾声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首《黄河船夫曲》。请你将它与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进行对比,这两首歌曲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速度自由,曲调发生变化,方言不同……

师:造成不同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生:方言、地理(居住)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生活生产方式、历史文化差异等。

师总结:是啊!同一首歌曲,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不同的区域受到方言、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创造性地发展歌曲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她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共通的。

一首《黄河船夫曲》不仅让我们领略到船夫号子的音乐魅力,更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黄河上的汉子们那种与惊涛骇浪搏击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黄河船夫曲》,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学习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