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套路 务求实效(下)

2016-05-14 10:33马善国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礼仪校企专业

马善国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坚持把技工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创新思路,统筹推进,大手笔投入,打造职教园区。

蚌埠市技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所属各职业学校的科学管理,也离不开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和辛勤耕耘,本刊记者选取该市几所典型学校,去探寻学校发展之路,总结学校办学经验,以期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安徽科技贸易学校: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特色品牌院校

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着力拓展教师成长路径,倾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粮食专业资源特色和教指委秘书处平台优势,引领了全国粮食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办学层次多元化

“搬进职教园区之前,学校深居于老城棚户区,面积小、交通不便,严重影响招生与发展。”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2年7月,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正式入驻蚌埠市职业教育园区,告别“蜗居”老城区的尴尬。如今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环境优美、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现代化校园吸引着八方学子入校深造,并成功走出校门实现就业。

2003年以来,学校紧跟市场,不断拓展专业,添加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数由6个增加到20个,实习实训设备总值由800万元增加到3700万元,校园面积由33亩扩大到361亩。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成功创办粮食经济技师学院,至此已完成了由单一的中职教育到集中职、高职、成人高等教育、技师教育和培训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办学格局的转变。

校企合作市场化

面向市场,按需办学,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配置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从2009年开始,安徽科技贸易学校主动适应技工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10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为对接更高层次的企业,学校还加入了安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与中粮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了全国示范性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了校企深度融合。通过集团化办学,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把企业的理念、战略、需求、文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

2013年4月,经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批准,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聘请了4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立了新一届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51门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8部、教学软件3套、课程教学资源22门;与企业联合开展冠名培养教学班17个,订单培养学生530名,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1700多名。

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有效地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对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格局。

利用专业优势进行改革

创办于1958年的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专业,拥有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有各类实训室18个,实训工位660个,是安徽省内粮食行业的王牌专业。以此为依托,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先后承担了安徽省粮食行业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承办了全国粮油保管员首批技师研修班,为其他省市开展粮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供了有益借鉴。

学校先后承办了三届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承担了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代表队的选拔和集训任务,为安徽省代表队在全国大赛上荣获2次团体之冠和1次团体第三的优异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安徽省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育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学校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144”培育文明礼仪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自2005年开始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经过多年实践,礼仪教育模式可概括为“144”,即一个目标、四个礼仪教育实施策略、四个习惯养成。

“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语言文明、举止大方、仪容规范、富有爱心”的21世纪的职业人,努力使学生知礼明事、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美好职业人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个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一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以礼仪教育为主线的礼仪训练不断线。为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礼仪教育就成为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一条主线,行为习惯养成和礼仪规范训练不断线,并通过德育学分设置和制度创新加以保证。

为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从语言、仪表、行为等方面提出学生礼仪规范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推行。

“一课”,全校所有班级开设礼仪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环节:开发校本课程和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着面向本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生活,课程内容生活化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生活取材,梳理出学生可以感受、愿意接受、能够行动的行为规范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

除作为常规课程,每个专业作为必修课进行开设外,还开展了以下课程学习活动。在教学楼建“明礼长廊”,以“美德小故事精彩大人生”为主题,精选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悬挂礼仪展板,介绍形象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活动礼仪、交往礼仪等基本常识,设礼仪明星光荣榜等。

此外,为使学生熟练掌握礼仪规范,学校把各种要求编成文明礼貌用语和标语,写在操场、教学楼、餐厅等学生活动主要场所的宣传板、楼梯或墙面上,时刻提醒学生学礼仪、明礼仪、知礼仪。

“一操”,学校为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而编排礼仪操,使礼仪训练具体化,可操作。为深化礼仪教育,学校组织教师编排校园礼仪操,意在训练学生标准的站姿、典雅的蹲姿、优雅的走姿以及引导、介绍、握手、鞠躬等礼仪性动作。

“一题”,以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内容主题化、系列化、系统化,形成一月一主题、一年一循环的主题教育模式。主题教育的实施策略是舆论引导,“学、讲、赛、评、督”活动贯穿,全校性活动铺垫,主题班会深化。

四个习惯养成

学校礼仪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劳动习惯养成、卫生习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养成”。“四个养成”是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礼仪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144”礼仪教育模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化、常态化的具体途径,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模块化拓展训练,以及班级礼仪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协同活动共同促进一个目标的实现。

蚌埠工艺美术学校:

用五彩描绘美好的明天

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坐落在安徽省蚌埠市景色秀丽的4A级风景区龙子湖畔,是一所有着近三十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进一步加快技工教育的发展,实现强强联合,2011年蚌埠市政府将以计算机教育见长的蚌埠第三职业高中整合进入蚌埠工艺美校,共同打造蚌埠职教新品牌,学校办学实力有了明显增长。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决定。创新办学体制,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集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成人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技工教育模式。

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依托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围绕艺术设计打造特色专业。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工艺美术类学校,所开设专业在全省分布较少。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定位于会操作,强设计。注重学生的特色发展,要求每一位学生具有美术素养、美术功底,能手绘设计。

按照技工教育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模块化”“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全面推行工作室化教学法,缩短与企业实际要求的距离。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多年来,学校一直是蚌埠市服装类、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的技能大赛赛点学校,省级服装技能大赛的赛点,屡获优秀组织奖。计算机类、服装类在市、省、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屡获殊荣。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尤其是注重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每个专业都要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名师打造名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实施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特点、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和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扎实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教、研于一体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力争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通过产教结合,学校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极大地满足本地和省内、外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毕业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蚌埠卫生学校:

与时俱进,从点滴抓起

蚌埠卫生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为目标,实行层级管理,做到层次清、职责明、关系顺,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等,使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行之有效。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抓好学生“四自”教育:即做人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的养成,在培养人、塑造人上下工夫。一是抓好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二是实行领导值班制,导护老师管理责任制,学生干部交叉值勤制,加强日常监管;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干部开展班级活动相互检查评比,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解决,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行授帽仪式,开设南丁格尔精神讲座,举办红五月歌咏比赛、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法制教育讲座、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寓教于乐,不断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注重强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抓好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是抓好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专题讲座、集体学习、个人自学、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二是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聘请蚌埠医学院护理系的护理专家、蚌埠学院的教授来校上公开课,组织专业老师到蚌埠医学院护理系听教学公开课,到市属各家医院进行临床学习,通过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训教学能力;三是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四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反馈教学意见,督促教师改进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项目引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015年5月,2014级护理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实习主要安排在蚌埠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蚌医二附院等四家医院,另有部分学生安排在上海安达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和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等四家医院。学生实习36周后将于2017年2月结束实习,回校复习参加资格证考试和对口升学考试。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制订了《护理实习管理规范》,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学生实习手册》,与接受学生实习医院就学生实习期间的考核达成协议:实习过程中由医院集中进行“三基”考核,学校安排教师到医院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使学生实践与理论水平同步提高。学校安排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各实习点进行巡访,听取医院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实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猜你喜欢
礼仪校企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