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6-05-14 04:11张慧玲沈秦岭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张慧玲?沈秦岭

摘 要:本文结合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提出了为适应现代教学,从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和创新思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电工仪表与测量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效果

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实践工作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这样就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根据近几年来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改进

目前笔者学院采用的教材是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选择及使用方法,以及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技能。由于近年来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电工仪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材中的有些仪表型号已经过时,所以学院应该编制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教材。根据自己现有设备,对教材进行修改。

二、教学环境的改革

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要把理论和实践,也就是具体的仪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与效果。目前,学校的教学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感知仪表的内部结构与原理,很显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具体的仪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实际操作,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设备。有了实践做依托,才能更好地掌握结构与原理,为了更好地使用设备、奠定坚实的基础,配套的实验室就必不可少。构建一个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开放式的实践平台,从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乃至实验管理均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就是以教师为主,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课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低下。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单纯地依靠看图片和教师的讲解,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教学上采取了分组教学法。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设定一个组长。教师采用引领式教学,布置课程任务。由组长进行分工,安排每个组员的具体任务(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实现了对知识的学习,让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事情做,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学生只用耳朵听的旧的教学模式,又锻炼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以钳形电流表这一节的内容为例,浅谈教学工作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

1.明确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钳形电流表的分类、构造和工作原理。

②掌握各类钳形电流表的适用场合。

③学会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测量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电流。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仪表对电气设备或线路进行检测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钳形电流表的特点、构造和工作原理。

②各类钳形电流表的适用场合。

③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测量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电流。

(2)教学难点。

①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②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测量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电流。

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的处理思路

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处于多动和偏重感性思维阶段,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容易失去兴趣;本节应用性强,在工作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突破知识重点和难点。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声”“光”“形”“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2)实物教学法。理论结合实际,例如钳形电流表如何测量电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教室里的单相电进行测量演示。

(3)启发思维教学法。通过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实例巧设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激起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设问法、举例法、反证法和归纳法。在工厂中绝缘导线,电工是如何去测量流过导线电流的?假设在实际操作中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是不太现实的,从而引出钳形电流表的应用。

4.教具准备

钳形电流表、插排、绝缘手套。

5.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行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及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教学安排如下

(1)复习提问、新课导入。用多媒体文本展示提问的内容及课程导入设问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创设适当的情景,比如到校办工厂实习车间参观,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电流表的简介及分类。通过实物,简单介绍,或借助多媒体课件,更形象的展示电流表的外形,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通过查找工具书和网络给学生下发工作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讨论。让学生分别对互感器式钳形电流表和电磁系钳形电流表从内部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型号等几方面进行了解,填写工作页。然后,以提问方式,小组竞赛形式完成对工作页的检查和评价。

(4)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练习操作实验步骤并讨论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提问检查。

(5)总结此次课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在本次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或者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发问,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公开表扬,对后进生进步的要夸大表扬,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改革考试形式

以往的考试形式是以笔试为主要考试方式,学生通过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记忆答题,最后教师通过统一批阅试卷,评分来结束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显然与“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切实地能够达到实践操作具体的仪表为目的。所以,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

1.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

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小组竞赛成绩的综合。

2.笔试考试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建立与专业能力目标相对应的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库。学生的笔试考试通过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达到检验的目的。

3.实际操作部分

以所学的几个典型仪表作为考核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仪表是否熟悉,还有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主要注意事项是否了解。

五、小结

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讲究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就对技工教育的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专业技能要过硬,教学方法及各种专业综合能力要很强,课下需要苦练内功,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战略步伐,抓住时机,迎来技工教育发展的黄金期。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