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14 04:11应神通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模具制造现状改革

应神通

摘 要:模具制造业作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充分显现出我国在工业上的基础性实力。但是,在我国技校的模具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模具教学模式的探索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模具教学的现状和改革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具制造 教学模式 现状 改革

信息化社会的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也成了现今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而能力的培养是要落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去。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市场对于模具制造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了。为此,模具教学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一、技校模具教学现状

技校的生源质量逐年呈现下滑的趋势。选择到技校就读的学生,多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一般,又不愿意过早进入社会,因此,对于技校的选择,并不是出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考量。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

现有的模具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已经相应增加,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实践应用的需要。技校培养的学生是要具有一技之长,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但是很多毕业生在进入到社会中,还需要重新“回炉”。

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更不能创新引领。很多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实训室,但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陈旧和单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模具制造业的要求。重复的内容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的热情,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会放缓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进程。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整体教学进程。教师的素质包括了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素养。它们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另一方面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勤于自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上针对性地找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方法,在自身的专业素养上不断提高,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

二、技校模具教学的改革实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现有学生综合素质的立足点在于学习兴趣。学生如果对模具专业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已经完成一半了。要想对专业产生兴趣,就要对专业的历史背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先对模具业有一个基础性、整体性的了解,激发出他们学习好这一专业的信心,然后将模具业内细分的专业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重点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被尊重,综合素养的提高也就具备了物质基础。

2.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要科学、专业、有的放矢

现在的教学模式多是先将理论学习完毕,再集中进行实践学习,这个模式使得课程比较规范,却大大牺牲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模式: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操作。理论课上的知识点马上到实践中去检验落实,发现问题后再回来学习理论,学好后再去进行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全程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发挥主动性。能力高的学生甚至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实训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就使得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最终使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3.认识教师对专业的重要影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技校的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书育人观。此外,教师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学校也要多为教师创造去基层实训的机会,使教师对企业的制造业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还可以聘请专家,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从强内功、建外援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摒弃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将学业与就业当做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平时,要和企业达成密切的合作意向和合作途径,定期进行企业调研,以就业市场的信息为导向去培养学生们的核心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的就业打开更广阔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卢雅琳.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滕宏春.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杨微.职高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郝大伟.现代学徒制在模具专业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6(4).

[5]王瑞雪.模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索[J].职业,2013(36).

猜你喜欢
模具制造现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模具制造中的数控编程和模拟
模具制造与数控加工技术的探究
浅析冷冲压工艺与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